太拼了,女神爲這部犯渾片狂增50斤,看完想絕育

官媒又出大新聞,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

毒藥君沒記錯的話,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實施已經有兩年半了。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的人口出生率比2016年降低了0.52個百分點。

換句話說,二胎政策收效甚微。

鑑於城市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成了恐婚族和丁克族。

對於他們而言,別說生二胎了,婚姻都是遙遙無期的未知數。

外界的任何變化,都能如蝴蝶效應一樣加強他們單身+丁克的決心,尤其是女性。

例如去年刷屏的榆林孕婦跳樓事件。

就連一部導演本意是想體現女性成長的影片,公映後都被很多女同胞視為反婚避孕科教片。

《塔利》

Tully

導演賈森·雷特曼,編劇迪亞波羅・科蒂,還是熟悉的金牌組合。

《朱諾》、《青少年》和這部《塔利》堪稱女性成長三部曲。

女主是一向敬業的查理茲·塞隆。

《極寒之城》裡,她親自上陣肉搏被打掉牙齒,

在《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中,她剃成光頭。

以及,“毀容”級出演真實案件改編的《女魔頭》。

▲塞隆因此拿到奧斯卡影后

這次,為了扮演一個生了三個孩子的媽媽,塞隆特地增肥近50磅(45斤左右)。

不要覺得這沒啥,要知道,以前的塞隆女王可是醬紫的。

趕緊擦擦口水,進入正題。

影片一開始就是一個懷了第三胎、大腹便便的孕媽——瑪洛。

丈夫忙於工作,瑪洛除了一大堆家庭雜務,還得挺著大肚子送兩個孩子上學。

兒子的吵鬧幾近讓懷孕的她崩潰。

但即將到來的產後生活更讓人不堪忍受。

剛生完孩子的瑪洛,臉上並沒有一點欣喜。

已經生過兩個孩子的瑪洛,她知道接下來的生活是怎樣的暗無天日。

回到家後,導演採用了一組快速的蒙太奇,來表現瑪洛照顧孩子的艱難。

半夜起來餵奶,換尿布,沒有睡過一次好覺。

毒藥君在《黃阿麗:鐵娘子》中詳細提到過女人生孩子的那些糟心事兒,感興趣的可以回顧下。

生孩子難,養孩子更難。

光是看到這一幕,估計很多心懷憧憬的小女生就得崩潰。

生完孩子後的女人,你的身體就不是你的了,而是嬰兒的食堂。

在瑪洛累得半死的時候,她的丈夫卻只知道打遊戲,然後呼呼大睡。

過了一段時間,瑪洛終於受不了啦。

在弟弟的建議與援助下,她請了夜間保姆塔利。

看著塔利的小蠻腰,瑪洛心裡一陣羨慕與嫉妒。

因為除了精神上的折磨,生完三個孩子後的瑪洛,身材走樣成這樣。

在塔利的幫助下,瑪洛終於能安穩地睡一覺了。

她開始晨跑,也注重打扮了,在孩子的卡拉OK表演上唱歌。

甚至,和塔利來一出制服誘惑來戲弄丈夫。

在大家眼裡,瑪洛像是變了一個人。

瑪洛前後變化這麼大,用網友的話總結:問題的根源在於錢。

對比她的有錢弟弟家,同樣是兩個孩子,但兩家人的狀態迥然不同。

弟弟家有個學前教育碩士學位的保姆,弟弟的妻子懷孕期間還去健身房。

弟弟的兩個孩子吃的是兒童專用營養餐。

瑪洛家則是充滿著生長激素的雞塊。

弟弟夫妻倆的女兒,校園才藝表演的是普拉提。

而瑪洛的兒子,上好一點的學校都是弟弟託的關係。

兒子情緒不穩定,需要家教,也因經濟原因一直擱置。

正當瑪洛的生活逐漸步入正軌時,塔利說,她要離開了。

瑪洛慌了,她跟塔利吵了起來。

塔利,將無聊的婚姻,日復一日的家庭生活,認為是一種偉大的夢想。

而絕望的瑪洛,形容現在的她就是清晨5點鐘的垃圾車。

塔利離開了,在回去的路上,瑪洛因為過度疲憊,出車禍掉進河裡。

拯救她的,竟然是變成美人魚的塔利。

關於美人魚,如果大家足夠細心的話,應該會發現,片中出現了好幾次。

當丈夫推卸育兒的責任時,瑪洛神遊,腦子裡浮現的是美人魚。

為了照顧孩子看電視打發時間,腦子裡也是美人魚。

塔利出現後,瑪洛能夠好好睡一覺了,夢中出現的也是美人魚。

美人魚就是年輕時候的瑪洛,生了孩子後的瑪洛就是褪去了尾巴的美人魚。

瑪洛被送到醫院後,當護士問到瑪洛原有的姓氏,他的丈夫回答:塔利。

看到這,觀眾就恍然大悟了。

前方預警,高能劇透!不喜劇透,快速撤離!

事實上,根本就沒有夜間保姆塔利的存在。

塔利是為了自救,處於崩潰邊緣的瑪洛幻想出來的。

影片最後,躺在醫院病床上的瑪洛與塔利見面了。

此時的瑪洛已經知道,塔利是她幻想出的26歲的自己。

二十幾歲的時候,她為自己而活。

等到三十幾歲,生完孩子,卻發現自己會忘掉原先的所有夢想。

讓毒藥君覺得悲哀的是,經歷著這一切的瑪洛心甘情願。

最開始,瑪洛拒絕請保姆,就因為她認為育兒就是自己的事,不應交給別人。

出了車禍,丈夫的幾句抱歉和承諾,就讓瑪洛原諒了他原先的自私行為。

大多數女性被世俗觀念綁架的同時,她們並不自知。

不管是哪個國家,主流價值觀認為,生孩子是女性的天職 。

在中國,尤其是老一輩人(七大姑八大嬸)對單身的年輕女性勸誡時,經常會聽到一句話,女人生了孩子才是完整的。

女性是否完整從來不在於生育,而在於是否有獨立的意識。

說到根本,是這些女性被原生家庭或是傳統文化洗腦。

過去的封建文化把女性變得“生育機器化”,不相信女人除此之外還能有其他的價值標準。

就連自詡人性化的西方,也有一種叫做“生物鐘”的流行觀念,理論聲稱,女性會隨著年齡增長,身體自然而然地“想”要孩子。

這同樣是對女性的馴養。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部分西方國家裡,法律是禁止女性墮胎的。

瑪洛是意外懷孕的,但她沒有選擇墮胎。

因為墮胎在西方基督教國家,都是明文禁止的。

在基督教義裡,奪取生命與賜予生命乃是神的事,而非人的權利,因為“無人有權掌管生命”。

宣揚人權的美國,普遍反對墮胎,更極端的觀點是,墮胎無異於謀殺。

特朗普就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的“面對全國”新聞節目的採訪中,發表了他的看法:如果墮胎被定為非法,墮胎的女性應該受到懲處。

墮胎的合法化一直備受爭議。

但是,很多時候,現實中人的權益,比宗教信仰中的條條框框更有實際意義。

如果胚胎髮育不良或者先天殘疾,是否也要為了宗教信仰,將明明有問題的胎兒也生下來?

如果女性本身由於身體緣故不適合生育孩子,生育孩子會導致孕婦死亡,也要生?

如果是被歹徒強暴導致懷孕,受害者也要忍受痛苦,把孩子生下來?

我並不是在宣揚墮胎,只是在諸如此類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千萬不要教條主義。畢竟墮胎的本意也是出於尊重生命的規定。

很有意思的是,我國對墮胎的態度很寬容,幾乎不對女性墮胎進行任何干預。

1982年計劃生育成為基本國策,落實到現實生活中,甚至大多數還是對不符政策的已孕婦女進行強制墮胎。

西方女性拼命爭取,認為是女性解放的墮胎權利,在中國,成了一項義務。

但是,也因為如此,在缺乏足夠性教育的情況下,中國女性的墮胎大行其道。

▲《匆匆那年》

據國家計生委數據統計,中國每年人工流產至少1300萬,不包括藥物和私人診所,墮胎率居世界第一。

這相當於在育齡女性中,每10個女性就有4個曾經流產過。

對此,毒藥君只想表示兩點:

第一,墮胎是基於成熟考慮下做的決定,不要把它隨隨便便當做兒戲。

第二,女性在掌握自己身體權利的同時,也要懂得,不要隨意揮霍,無節制濫用這份權利。

當然,還要記得《塔利》的苦口婆心,如果生小孩,先要問錢包同不同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