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是不是壟斷了國內的相聲市場?

小種音樂

德雲社現在旗下藝人豐富多彩,既有行業標杆郭德綱、于謙,又有賤萌派岳雲鵬,最近又有顏值派張雲雷和郭麒麟異軍突起,更有張鶴倫、孟鶴堂、燒餅等新生代不斷進步,可以說在相聲界已經佔據了大半壁江山。


但是要說壟斷,還不至於,當前相聲界,除了德雲社以外,經常在各大電視臺露面的還有苗阜、王聲、盧鑫、玉浩、郭陽、郭亮、方清平、李菁等等,其中苗阜、王聲和盧鑫、玉浩的商演數量也不少,也有固定的粉絲群,實力不容小覷。


郭德綱隨著年歲的增長,對於德雲社的發展理念也在不斷變化。他一方面強調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對於同行的態度也從以前的咄咄逼人變成現在的敬而遠之,敵意少了,包容多了,共同把市場做大,尋求共贏的想法在佔據上風。


所以最近幾年,郭德綱也在強調,要給同行留飯,特別是許多同行就指望春晚活著,所以德雲社幾乎退出了所有電視臺的春晚,除了關係極好的東方衛視,為了配合《祖宗十九代》的宣傳而錄製了一個節目以外,郭德綱和岳雲鵬沒有參加其他電視臺的春晚,僅有燒餅和張鶴倫分別參加了吉林臺和山東臺的春晚,可以說是全面的收縮,休養生息。


與此相對應的是,苗阜和王聲參加了十幾臺地方春晚的錄製,春節期間忙的不可開交,這就是境界的差距。


所以說,德雲社沒有壟斷相聲市場,不是不能,而是不想,人家考慮的更長遠而已!


牙快笑掉了

關注陌上橫刀,點評刀刀見血

看到這個問題,就知道題主包藏禍心、居心不良!

一、德雲社發展到今天,感謝同行的高風亮節。

德雲社20年,從一家小劇場發展到現在的一家獨大,這既是郭德綱、德雲社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其實更是相聲同行高風亮節的體現。做市場的人都知道,先入為主、搶佔先機的重要性,也就是所謂的佔“天時”,郭德綱是96年創辦德雲社,之前的80年代相聲界大師輩出,湧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只有他們從真正壟斷過相聲界。這“天時”不可謂不先,而郭德綱作為相聲界的一個後起之秀,從96到05年這10年,經常到處跑龍套、做編劇、送戲下鄉、上綜藝、做櫥窗模特賺“野”錢,這樣一個

不務正業的相聲演員能搶得了誰的飯碗?

05、06年德雲社慢慢火了,這也不是郭德綱有多大能耐,而是沾了互聯網快速普及的光,他們在小劇場裡表演的非主流相聲才被廣大網民關注到,並受到熱捧,這得感謝寬帶運營商提速降費讓網民消費的起。

(看這照片多“有愛”啊)

二、德雲社的優秀,都是相聲同行的謙讓。

郭德綱自己都親口承認過:不是郭德綱、德雲社有多麼的優秀,主要還是相聲同行謙虛(襯托),這話說的真是發自肺腑啊!2000年後,由於前輩大師的高風亮節,相聲市場向民間草根藝人開放,先後成立了一大批相聲劇社,天津眾友、謙祥益、西安青曲社、北京週末相聲俱樂部、老舍、名流、新興、北京第二班、嘻哈包袱鋪等等,這麼多劇社、這麼多演職人員都吃的飽飽的,苗班主才有功夫閒工夫聊張家長李家短的逸聞趣事,猴兒才有閒心上演搶佔兄弟、侄女家產的家庭輕喜劇。誰能說他們活的不滋潤?他們不急於發展壯大,是太謙虛了,充分繼承併發揚了主流前輩大師們“見利益就讓”的優良傳統。

這就得批評郭德綱啦,別人知道謙讓,德雲社這麼能一家吃獨食呢?真是冤枉,郭德綱為了大家都有票房、都有飯吃,不惜被觀眾、粉絲罵大街,也要把自家票價定的老高老高的,主動分流觀眾給眾多相聲劇社,這叫什麼?粉絲經濟、共享多贏!老前輩楊少華老師80多歲就批評郭德綱“票價定太高了”,可見郭德綱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也是用心良苦。

三、德雲社試吃螃蟹,冒險開拓海外市場。

每一個走出國門的民族企業都知道開拓海外市場的風險有多大,中國有多少企業在國外市場折戟沉沙,德雲社冒著巨大的風險誓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勇敢的走出了國門,成功的在東南亞、澳洲、北美洲等眾多華人聚集的城市舉辦了大型市場商演,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並在墨爾本市成立了德雲社分社,這在相聲150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郭德綱海外商演的成功,給眾多相聲同行闖出了一片沒有競爭的新市場,這市場德雲社一家吃不完,但也不能留給外國人佔領,姜主席趕緊帶著青曲社、週末相聲俱樂部等眾多名家大師、青年才俊去搶搶錢搶糧地盤啊——說錯了——搶市場,只搶市場!

郭德綱不僅成功開發了國外市場,還把咱老祖宗的絕活、手藝介紹給了外國人,讓略懂中文的外國人在劇場哈哈大笑,聽不懂的也學會了“籲”,這對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做了多大貢獻啊。這叫什麼?這就是郭德綱的“文化自信”,到哪兒都受歡迎;這也是咱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中華文化推廣大使!相聲同行們,你們讓出了市場和利益,但這推廣大使的榮譽稱號絕不能推辭!!

德雲社作為一家合法的法人企業,深知壟斷是違法的,也知道市場壟斷的嚴重後果,所以既不希望壟斷市場,也不希望市場被壟斷,一定會知行合一、合法經營!

刀刀在這裡替郭德綱老師感謝前輩大師、老藝術家們的高風亮節,感謝相聲同行們的謙虛禮讓,感謝觀眾朋友們慈悲心腸,中國相聲在“曲協”和姜主席的帶領下,未來一定會越來越興旺!


陌上橫刀

笑話!天大的笑話!你管得了誰是主流誰是非主流

你還管得了人民大眾愛看誰麼?

市場有的是,有能耐自己掙觀眾去!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自己沒本事怪別人把市場佔沒了,那就是LOW爆了!!

相聲市場在哪?

那時候抱怨說相聲沒法幹、沒觀眾看得是你們,沒冤枉吧?

看看你們的相聲大合唱,多麼的威武,多麼的喜人、多麼的驕傲?

坐下還安排了滿當當的人,沒人跟你們搶啊!

現在,郭德綱的德雲社剛剛有點子起色

就有人抱怨說德雲社壟斷了相聲市場,還要點子臉麼?

不知道相聲市場在哪裡麼?不知道為什麼每次德雲社演出都是滿坑滿谷麼?

學去啊、練去啊

連最基本的報菜名都不會,就來這裡抱怨沒市場,滑天下之大稽!


蜜桔娛樂

這個問題我感覺有必要回答一下,因為會讓德雲社遭黑!聽相聲首先是一個自由的你情我願的方式,你喜歡聽誰的就聽誰的,誰能滿足你的喜好符合你的笑點就聽說誰的!有喜歡德雲社的有不喜歡德雲社的,不喜歡德雲社的也不能否定德雲社今天的成就,因為大部分網友都喜歡聽德雲社的相聲這是不爭的事實!

除了主流相聲以外還有很多和德雲社一樣的民間相聲團體,像嘻哈包袱鋪、青曲社等以演出賣票謀生,通過自己的賣力演出得到大家的認可。全國各地尤其是北方還有很多當地的民間團體也在堅守著相聲這塊陣地,當然這是在德雲社走紅以後興起來的!其實準確的德雲社在相聲界是主導地位,不能說是壟斷,郭德綱也無意這樣做,德雲社為什麼把票價定這麼高就是為了給其他同行們有飯吃。春節郭德綱接受採訪時就說過:“快過年了我就命令他們,各大電視臺的春晚、綜藝節目、大晚會、小晚會不許去!人家盼一年了,到年底這才有一機會,你們再去,人家還吃飯不吃飯?雖然說人家未必念你們的好,但你們要記住:有飯大家吃!”郭德綱帶領德雲社走南闖北,如今專場、商演不斷,但這是和自己的辛勤努力和粉絲們的捧場分不開的。如今岳雲鵬、張雲雷、張鶴倫、孟鶴堂、郭麒麟、燒餅等人得到了大家的喜愛,市場決定演員的價值!今天張雲雷的唐山專場現場歡樂不斷,粉絲的尖叫聲和照相的快門聲此起彼伏都沒停過,著實讓人欣慰!

主流相聲以歌頌和讚美為主,大部分通過電視媒體讓大家所瞭解,好不好笑、是否有所領悟這取決於個人的理解和認知。德雲社的相聲是通過面對面的說相聲,讓大家不斷聽到從沒聽過的小曲小調,通過和大家的互動聊天讓大家高興起來,現場的“咦”聲不斷(當然現場都是“籲”聲),這也是在德雲社出現以後才有的,現場包袱一個接一個,讓觀眾們忘掉煩惱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和相聲演員的零距離接觸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潛移默化的讓大家喜歡上了這種氛圍。通過對演員的不斷了解,郭德綱的舞臺自信和舞臺魅力讓大家產生了信任,認可了郭德綱、喜歡了郭德綱以及德雲社!

德雲社有了封箱,其他相聲團體也開始了封箱,4月5日德雲書館開業,今後還會有德雲喜劇社,郭德綱帶領的德雲社在不斷的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讓大家更加喜歡傳統文化,這是一種正能量,無需解釋和比較,更無需扣高帽子!


至尊娛樂煲

有沒有壟斷不好說,但是受眾是最多的,就目前來看知道和喜歡德雲社的人是最多的。



相聲和小品一樣各有各的愛好,有人喜歡看郭老師和於大爺的,有人喜歡看小鮮肉的,就像小品一樣,除了趙本山老師的小品,還有其他好多的,除了像郭冬臨、馮鞏、黃宏、蔡明、郭達、宋丹丹、陳佩斯、朱時茂、林永健、鞏漢林、潘長江、高秀敏、範偉等等老一輩喜劇人,還有像沈騰、馬麗、宋小寶、小瀋陽、程野、楊樹林、賈玲、賈冰、潘斌龍、許君聰、張小斐、魏翔等等年輕一代喜劇人。


相聲也是除了德雲社還有好幾個班子,觀眾也不少,也是受追捧的如青曲社苗阜、王聲;樂活卉賈旭明、張康;第二班王自健;嘻哈包袱鋪高曉攀;青門海派方清平等等還有好多,都有不錯的口碑。

現在只能說德雲社是最大的、人最多的、發展最好的的一個相聲社團。



各位網友你們還知道拿著演員和相聲社團大家留言探討下???


小白爺白又白

你好,我是慶字輩兒。

現在相聲界除了主流相聲,民間團體有德雲社、青曲社、嘻哈包袱鋪、樂活卉等,還有很一些地方上的小團體,可以說德雲社獨佔鰲頭,這事沒問題。

要是說德雲社壟斷、一家獨大,那把上面這些團體放在哪了?

現在可以在APP上聽相聲,電視上聽相聲,電腦上聽相聲,哪個相聲團隊敢說壟斷了國內的相聲市場呢?


其實給人們這種感覺的原因是老郭和於大媽正在巔峰,下面的岳雲鵬、張雲雷、張鶴倫、孟鶴堂等人逐漸火爆,都是開過專場的人。前一陣子張雲雷的視頻傳的到處都是,人氣提升了一大塊。他們佔據了很大的版面,就減少了相聲界其他團體的曝光率,很正常就覺得德雲社壟斷了國內的相聲。

其實在現在這個信息交流特別簡單的時代,沒有表演團隊能做到一家獨大,畢竟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嘛。


慶字輩兒

德雲社壟斷國內相聲市場不準確,應該是壟斷了國內外5000人規模的高端商演市場!近幾年來,全程進行幾千人體育館相聲商演的只有郭德綱和岳雲鵬了,甚至17年跨年岳雲鵬廣州商演達到了萬人規模,這是其他諸如苗阜盧鑫等望塵莫及的!未來能夠進入這一級別商演也只有張雲雷和郭麒麟了!這不是炒作的結果而是市場的驗證!剩下的千人規模的大型商演德雲社不可能全部壟斷,畢竟市場太大了,苗阜盧鑫兩支演出團體也如魚得水,但也僅限於他們兩個領銜,團體內無人能夠領銜分擔!嘻哈包袱鋪和星夜相聲會館則比較弱勢為了保證票房只能用壓低票價的方式賠本賺吆喝了,今年星夜相聲會館全國商演最低50最高280,最高價僅僅相當於郭德綱岳雲鵬的最低價,很是悲催!就這樣還不能保證票房,星夜相聲會館演出後徐亮發了個演出現場的微博,有網友只不過問了句觀眾呢?這可能是戳中了痛點了,徐亮不理智的用髒口激烈回砮,也從側面驗證了票房不利!除了這些團體就只有德雲社了,郭麒麟張雲雷張鶴倫燒餅閆雲達孟鶴堂這6只演出團隊都能進行這個級別的商演,且票房很好!一個相聲團隊能夠有8支商演團隊,且都具備票房號召力雖然不能說壟斷相聲市場但其他的演出團隊也只能是火中取栗了!而照郭德綱這樣的捧角的速度,再過幾年其他的團隊還能有幾顆栗子可取的啊!


開心zhangqi

壟斷相聲市場,這個不準確,因為大家都能看到除德雲社外,在全國各地還有一些相聲團體在活動,小劇場、小茶館的演出還在繼續。但高端商演市場,特別是海外商演市場,確實被德雲社壟斷。



一些國家和地區,以前就沒有過相聲商演,而德雲社填補了這個空白。在德雲社二十年大慶當年,德雲社的演出更加火爆,演出場次和觀演人數等幾個指標都創出前無古人的新紀錄。這些現象的出現,既是相聲界的幸事,也是悲哀。

德雲社的火爆不是偶然的,是他們一直遵循相聲規律,推陳出新的結果,是吃苦耐勞踏實肯幹結出的碩果。希望其他團隊也能沉下心來,刻苦鑽研業務,搭乘現在這股春風,把相聲這門手藝傳承好。


新文化街男孩

題主問德雲社是不是壟斷了相聲市場,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中國幅員遼闊,別說現在的德雲社,即便德雲社擴張十倍百倍,也無法壟斷中國的相聲市場。不說別的城市,就說郭德綱的老家天津,德雲社在天津開過分社,可不到一個月就關張了。西安的情況也差不多。一種說法是西安分社開張後一個月不到就閉門謝客了,另一種說法是勉強撐了五個月。總之,德雲社在這兩個城市遇到了強敵,敗走麥城。

相聲是北方人喜歡的曲種。長江以南愛聽相聲的人並不多,只有上海、南京和四川成都少數幾個城市是例外。德雲社分社的佈局也以北方地區為主,唯一的一個南方分社設在南京。雖然德雲社希望走向全國,可它的主要演出場所還是集中在北京。即便是在北京,德雲社也無法壟斷北京的相聲市場。

儘管德雲社無法壟斷北京乃至於中國的相聲市場,但說德雲社是中國最大的相聲民間社團應該沒啥爭議。為了說明這一點,這裡我說一組數據:2016年,5千人以上的商演德雲社辦了110場,觀眾人數60萬。小劇場演出辦了3000多場,觀眾人數90萬。兩項合計,觀眾總人數達到150萬人。北京的嘻哈包袱鋪和西安的青曲社是僅次於德雲社的民間相聲社團,但要想在演出場次和觀眾人數上趕超德雲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蕭陶

觀眾用腳去投票,誰的好就看誰。好與壞已經不能拿春晚來作為評判的標準了!現在誰還看春晚或記得裡面有啥好節目?!相聲這行是誰想壟斷就能壟斷得了的嗎?別說現在的市場,以前還有南北派之分,京津之爭呢?!德雲社雖然人多,但能接過相聲大旗的有幾人?實話實說,岳雲鵬不行,譁眾取寵,賣萌耍賤都看膩了!別的人如張鶴倫,燒餅,也是一般,少幫主郭麒麟始終不溫不火也是被郭德綱太過耀眼的光芒群掩蓋了。所以德雲社不可能壟斷相聲市場。再者,各地的相聲演員也在努力,奮起直追,所以,百花齊放才是春!我們愛相聲,同時也希望這門藝術發揚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