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百色支隊堅守隨時備戰狀態:不打勝仗,人民養咱幹什麼?

武警百色支队坚守随时备战状态:不打胜仗,人民养咱干什么?

壯鄉紅城,薪火傳百色。

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雲逸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發動百色起義,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右江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悠悠右江,灘多水急,流淌到百色市田東縣時河水漸趨平靜,似在訴說89年前的波瀾壯闊。

武警百色支队坚守随时备战状态:不打胜仗,人民养咱干什么?

百色起義紀念館。

百色地處祖國西南邊陲,主要聚居7個民族,內與雲南、貴州兩省接壤,外與越南毗鄰相交,國境線長365公里,是連接東盟國家的西南門戶,也是防衛作戰和反恐維穩的戰略前沿。

如今,武警百色支隊駐守這片紅色土地,長年擔負看守執勤目標,隨時遂行搶險救災、應急處突等緊急任務,始終處在戰鬥和準備戰鬥兩種狀態之中,不斷積聚強軍征程闊步前行的力量。

一批又一批新時代的“紅色傳人”們,齊步踏在這片土地上,時刻聽從黨的召喚,守護祖國和人民的安寧。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軍抗旱救災先進集體”“武警部隊基層建設先進集體”“自治區擁政愛民模範單位”等50多塊榮譽牌匾,是對他們延續紅色血脈、踐行強軍目標、服務老區人民的最高褒獎。

武警百色支隊政委葉華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傳承老區百色的紅色基因,該支隊始終堅持追根溯源,在回眸歷史中汲取紅色養分,並通過強化政治感召,在看齊追隨中淬鍊紅色血脈。除此之外,該支隊更在順應形勢發展中積澱紅色內涵。

武警百色支隊具體如何傳承紅色血脈?部隊官兵們用自己的行動給出了擲地有聲的答案。

武警百色支队坚守随时备战状态:不打胜仗,人民养咱干什么?

武警百色支隊執勤一大隊機動中隊中隊長梁坤(左起第2)

紮根老區,塑造最美百色兵

在老區當兵,就要把老區的紅色基因詮釋出來。小戰士蔡輝斌和他的軍事主官梁坤,就是一組鮮活的例子。

現年23歲的蔡輝斌是海南人,2014年9月入伍,現任武警百色支隊執勤一大隊機動中隊班長。雖然入伍時還很稚嫩,但他對武警部隊的嚮往始終激勵著他刻苦訓練,在入伍第一年就憑藉優良的成績在軍事比武大賽中斬獲桂冠,榮立三等功,被戰友稱為“特戰標兵”。

武警百色支队坚守随时备战状态:不打胜仗,人民养咱干什么?

武警百色支隊執勤一大隊戰士蔡輝斌

爭當反恐尖兵,不斷提高軍事素質的努力收到了回報,入伍三年多,他已兩次榮獲三等功。

此外,他連續兩年在支隊舉辦的軍事大比武中榮獲總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在去年支隊組織的軍事大比武中僅5分鐘就完成了60個單槓二練習,1分43秒就完成了400米障礙,並獲得支隊“槓上飛”、“障礙王”稱號,為中隊取得了榮譽。他在2017年總隊特勤分隊比武競賽獲得突擊專業第8名和總隊反恐特殊人才考評突擊專業第3名的優異成績,連續兩年被總隊評為“百名小老虎”。他2016年-2017年連續參加7個季度“魔鬼周”極限訓練,並獲得武警部隊“極限訓練勇士”勳章,2017年被支隊評為首屆“最美百色兵”稱號。

在談及蔡輝斌獲得的榮譽時,擔任武警百色支隊執勤一大隊機動中隊中隊長的梁坤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他還是比較內向,等熟悉了以後就知道他還是很可愛的。”梁坤說道,“2014年他來中隊的時候,軟綿綿的,沒有軍人的氣息,現在好了,硬朗了很多。”

看著蔡輝斌一路走來,獲得諸多榮譽,從稚嫩到成熟,梁坤對自己帶的兵,顯得十分滿意。

1990年出生的梁坤是河南人,2008年9月入伍,現任武警百色支隊執勤一大隊機動中隊中隊長。很多戰友對他的第一印象是任勞任怨、老實誠懇,但帶兵嚴厲。

2011年,梁坤曾在邊境城市靖西縣中隊工作,北方人初到廣西,有著諸多不適應,但要成為職業軍人的堅定信念,讓自己想方設法克服一切不適應、不習慣,既來之則安之。

紮根老區,梁坤在百色安了家,走到百色群眾的生活中去,同樣也獲得了好成績。

2014年梁坤帶領支隊特勤排、應急班幹部骨幹集訓人員參加總隊考核,獲得總分第三名;由於工作紮實、成績突出,年底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2015年由於中隊全面建設進步明顯,年底被評為“先進中隊”;自2016年以來,該同志帶領中隊特戰排圓滿完成了六批總隊組織的“魔鬼周”極限訓練任務,自身的軍事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並於2016年底被評為極限勇士,並獲得“勇士勳章”一枚。

在梁坤看來,能吃苦、能打仗,隨時備戰是軍人的最基本的作為,也是傳承老區紅色基因的最根本方式。“在部隊長期發展,就是要做好戰鬥準備,並且把優良作風繼承過來,並且要在集成的過程當中發揚下去。”

蔡輝斌表示,“最美百色兵” 是支隊持續開展的“做習主席的好戰士,當最美的百色兵”主題實踐活動,它要求“美在忠誠、美在學習、美在能戰、美在奮鬥、美在團結、美在求實、美在乾淨、美在擔當、美在創新、美在奉獻”,做一名 “最美百色兵”,代表著自己首先要當一名合格的武警戰士,在此基礎上不斷設立目標,並向著目標不斷前進。

“自己能當上‘最美百色兵’是對我們平時進行軍事訓練、流血流汗的認可,我的努力不會白費。”蔡輝斌說道。

戍邊衛士,築南疆鋼鐵長城

邊城靖西,曾燃燒過抗法戰爭的戰火,也曾書寫下邊民衛國戍邊的壯麗詩篇。

靖西是桂西、滇東、黔南通往越南在內的東南亞各國便捷的陸路重要通道,自古是兵家爭奪重地。近年來,隨著國際國內安全形勢的變化,靖西也成為偷渡人員、暴恐分子非法出入境的新通道。

“邊境無小事,事事連政治。”每位駐守在此地的武警靖西中隊的官兵,都把這句話記在心裡。

靖西中隊中隊長袁木軒,1986年出生於廣東湛江,江南大學畢業後,於2010年投筆從戎,入伍第二年憑藉優異表現和過硬軍政素質成功提幹。

2015年提任靖西中隊中隊長後,他紮根邊疆、身先士卒,帶領官兵認真汲取3年前中隊創標失敗的經驗教訓,穩紮穩打,不斷克服創標路上的各種困難,在2016年成功爭創總隊基層建設標兵中隊,開創了中隊建設的新歷史,深得官兵的擁護和信賴。

袁木軒說:“我們中隊的兵個個有膽量,那就是不畏酷暑,嚴守國門,確保祖國安寧的英雄膽;個個有骨氣,那就是敢於拼搏的血性膽氣。”

2015年3月15日,靖西中隊官兵參與處置一起嫌犯偷越境任務,當官兵將嫌疑車輛控制在高速公路時,一男子趁著夜色就地反撲,突然刺殺執勤官兵,被官兵成功處置。在這次行動中,戰士盛浩榮立一等功,被武警部隊表彰為“武警部隊十大忠誠衛士”候選人,戰士符地珍榮立二等功。

武警百色支队坚守随时备战状态:不打胜仗,人民养咱干什么?

烈日下,盛浩嚴格自我要求,苦練狙擊本領。

經過救治,盛浩脫離了危險,但他頸部、背部連中三刀,頸部傷口距離主動脈僅2毫米,背部傷口縫了20餘針。

自此以後,盛浩更加嚴苛地參加軍事訓練。用他自己的話來講,這次負傷是一個警鐘,一名新時代的軍人,絕對不能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今後再遇到類似突發事件,一定會妥善地解決。

從2011年入伍到2015年榮獲一等功,盛浩用刻苦和努力,闡釋著百色革命老區精神新的表現形式。

2017年,盛浩到武警廣西總隊參加保送入學考核,在軍事科目考核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通過考核,並被保送到武警指揮學院學習。

眼下,盛浩的目標是在學院好好學習,畢業後回到老區繼續作貢獻。現在,他在軍校裡每天都認真學習各類知識,有不懂的地方便會向老師虛心求教。“部隊是個特別鍛鍊人的地方,我希望通過努力,讓自己每年都能邁上一個新臺階。”盛浩說。

正是像袁木軒、盛浩等一批武警戰士的默默犧牲、無私奉獻,為祖國的西南角的國門,裝上了一道“雙保險”。

武警百色支队坚守随时备战状态:不打胜仗,人民养咱干什么?

武警紅色講解員為官兵和市民講解紅色故事。

薪火代代傳

在百色這片紅色土地上,現有紅七軍軍部舊址、百色起義紀念碑和紀念館、鄧小平手跡碑林園等多處革命紀念場所,是久負盛名的紅色旅遊盛地。

武警百色支队坚守随时备战状态:不打胜仗,人民养咱干什么?

百色支隊開辦“新時代武警百色官兵講習所”

武警百色支隊也依託新建成的紅色教育基地,紮實推進“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先後在百色起義紀念館、粵東會館、右江蘇維埃政府舊址等地,創辦15個“新時代武警百色官兵講習所”,採取隨堂輔導、情景再現、“微課”教育、互動交流等方式,大力宣講習近平強軍思想,結合讀紅色書籍、走紅軍路、吃紅軍飯、唱紅色歌曲、看紅色電影、講紅色故事、創紅軍班排、建紅色故鄉等“十紅”系列活動,培育出一批優秀的紅色文化繼承者、傳播者和踐行者。

保障中隊排長王驍正是紅色文化傳播者其中的一員。王驍告訴澎湃新聞,自己在百色起義紀念館擔任講解員已經半年多了,通過在百色起義紀念館的講解,有機會在傳承紅色基因的第一線接觸到革命歷史,不但能給自己的戰友們講解,還能為來自各地的遊客傳播百色的紅色精神。

武警百色支队坚守随时备战状态:不打胜仗,人民养咱干什么?

百色支隊官兵閱讀紅色書籍

王驍表示,“通過我們的講解,可以向我們國家、向世界傳遞出武警官兵在新時期的新面貌,展現出我們百折不撓、勇於亮劍的精神。”

武警百色支队坚守随时备战状态:不打胜仗,人民养咱干什么?

新兵代表們接過老兵手中的鋼槍。

“不能打仗國家要咱幹什麼?不打勝仗人民養咱幹什麼?這些現象看似是個人想法,但足以反映出我們的官兵戰備觀念不強、當兵打仗的意識樹得不牢,如果不加以引導,官兵的戰鬥精神就會弱化,訓練的積極性將會受到影響,勢必影響部隊戰鬥力的生成。”武警百色支隊政委葉華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