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山,顯赫的費氏家族 人才輩出、“科第世家”,真是了得!

鉛山,一個山水秀美,人文薈萃的地方!

有個顯赫費氏家族:“科第世家”

曾祥裕 曾海亮

鉛山,顯赫的費氏家族 人才輩出、“科第世家”,真是了得!

鉛山水秀美

江西鉛山水秀美,人文厚重,堪稱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這句詩充分體現鉛山農耕社會的富足和安寧。“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是一個俗語,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百姓的糧倉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

鉛山,顯赫的費氏家族 人才輩出、“科第世家”,真是了得!

河口鎮富庶之地

得益於這塊神奇富庶之地的哺育,明代鉛山縣河口鎮紫家村湧現了一個顯赫的費氏科第世家, 共出進士6人,舉人14人,在明朝做官的78人,清代也有9人。

費家冠蓋如雲萃群英,名不虛傳!

明武英殿大學士夏言, 曾撰寫稱頌費氏族人科場風光的楹聯:“叔狀元侄探花連登甲第,兄宰相弟尚書並作名臣”。聯中的“狀元”和“宰相”指的是費氏第六代精英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費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狀元,嘉靖三年(1524年)繼任內閣首輔;“尚書”則是指費宏堂弟費寀,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嘉靖廿三年(1544年),晉禮部尚書;“探花”則是指費氏第七代精英費宏堂侄費懋中,正德十六年(1521年)鼎甲探花,歷任翰林院修撰,仕終河南提學副使。該楹聯描述的就是費宏自少保入內閣,費寀為贊善,費懋中為編修,一時間兄弟侄子並列禁近的朝中佳話。

文史知識淵博的毛澤東曾對江西的方誌純說過, “你們贛東北的鉛山有個費宰相,曉得不曉得? 這個人死後就葬在鉛山縣。”可見,費宏此人了得。

鉛山,顯赫的費氏家族 人才輩出、“科第世家”,真是了得!

費宏

我仰慕費宏的才華,2018年初春,我走進上饒鉛山縣河口鎮紫家村尋訪費宏。村中新豎立一座費宏的雕像。這裡的村民絕大多數為費宏的後裔,他們以這種方式紀念老祖先。

鉛山,顯赫的費氏家族 人才輩出、“科第世家”,真是了得!

與敬仰的費宰相合影

鉛山,顯赫的費氏家族 人才輩出、“科第世家”,真是了得!

鉛山,顯赫的費氏家族 人才輩出、“科第世家”,真是了得!

費宏文采華麗

費宏生於明成化四年(1468),從二十歲進入仕途至六十八歲逝世,歷經三朝,兩次致仕,三次入閣,輔佐兩朝達十年,為官三十餘年。雖屢遭讒言,或被貶,或被疏遠,或被重用,始終是勤勤懇懇,忠心不貳。 雖位至首輔,富貴己極,卻一直崇尚節儉,食不兼味,除官服外,很少用絲織品。在他身上還可見到世代為農的家庭烙印。作為師從孔子、孟子的一代風雅大儒,其坎坷的一生就是那個時代的寫照。他是歷史在明代中期貢獻給中國的一位傑出的封建政冶家。

鉛山,顯赫的費氏家族 人才輩出、“科第世家”,真是了得!

費宏一生起伏,但是報國愛民,初心不改

費宏居家時,開挖惠濟渠,建築新成壩,講學含珠山,造福桑梓。費宏工詩善文,著有《鵝湖摘稿》二十卷,以及《湖東集》、《宸章集錄》、《遺德錄》、《慚愕錄》等若干卷。另有徐階、劉同升編《費文憲集選要》七卷,存於《四庫全書》中。

費宏無疾而終,享年68歲。世宗皇帝聞訃,念費宏忠心為國,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帝,乃有功老臣,遂賜費宏為太保,輟朝一日,親自制諭三道祭文,率三品以上官員至費府悼念,並派宰相夏言護送靈柩返歸費宏故里,按九千歲禮儀敕葬。

懷著對費宏的敬仰之情,我們先走進墓園向他鞠躬。

鉛山,顯赫的費氏家族 人才輩出、“科第世家”,真是了得!

與弟子一起考察名人名地

鉛山,顯赫的費氏家族 人才輩出、“科第世家”,真是了得!

費宏墓的規格豪華,顯示了其身份不凡

鉛山,顯赫的費氏家族 人才輩出、“科第世家”,真是了得!

人們懷念有報國愛民 情懷的費宏

鉛山,顯赫的費氏家族 人才輩出、“科第世家”,真是了得!

費宏墓 風水有值得研究價值

鉛山,顯赫的費氏家族 人才輩出、“科第世家”,真是了得!

費宏活的精彩

費宏墓坐落在村西的含珠山下, 墓口立有青石牌坊——“狀元宰坊”,“狀元宰坊”牌坊後,一條甬道直通墓塋。甬道寬6.5米,長27米,石板、卵石漫地。5對石人、石馬相向排列,造型端莊。

墓園林木蓊鬱,滿目蒼翠,瀰漫一種幽雅、肅穆氣氛。

甬道前端為一院門,兩側楹聯雲:“含珠遠眺新城壩,冠蓋旁迎惠濟渠”。文中的新城壩和惠濟渠均是費宏為家鄉百姓修建的水利工程。

院門內即為墓地,費宏墓墓體採青石砌築,圓形攢尖頂青條石縱置。高3.3米,直徑4.4米,四周護以青石矮牆。護牆後矮牆正中豎有青石墓碑,碑高2.7米,上鐫“明宰鋪費宏之墓”七字。墓塋佔地面積860平方米。

鉛山,顯赫的費氏家族 人才輩出、“科第世家”,真是了得!

考察名人名地風水,提升自己認知水平

經測,墓碑坐向為壬兼子,明堂開闊,依山傍水,右水倒左。

費氏家族人才輩出, “冠蓋裡”的榮耀,源遠流長,在於先人們崇文重教 。費應麟經商福建,“惟置書籍數笥而歸以教子孫”,不僅資助縣學,興辦“東崗書院、景行書院”,還在橫林含珠山創建了“含珠書院”作為族中子弟講學之所,聘請名師執教。費瑄、費璠、費宏、費寀等更是親自為子弟講學,率先垂範。眾多子弟讀書明理,志向宏大,入仕後,虔誠踐行仁政親民的儒家思想,成為治國安邦的棟樑之才,功耀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