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往事》(65)——鞍鋼第一任經理李大璋

《鞍山往事》(65)——鞍鋼第一任經理李大璋

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末,鞍鋼剛剛回到人民的懷抱,歷經戰火的摧殘和人為破壞,已淪為一片廢墟。日本專家斷言:“鞍鋼要想恢復生產,至少得20年,不如扒了高爐種高梁”!為迅速恢復鞍鋼的生產和建設,中共中央和中共東北局從關內外各地共抽調了500多名領導幹部,支援鞍鋼的恢復生產與建設。他們被稱為鞍鋼“五百羅漢”。“五百羅漢”在共和國鋼鐵發展史上乃至工業發展史上具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今天我們要和大家聊到的人物就是鞍鋼“五百羅漢”之一的李大璋。

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3月,時任遼南第一地委書記的楊春茂向中共中央南滿分局書記陳雲打報告,請求上級派人接管鞍鋼。陳雲批覆後,時任中共中央南滿分局遼東辦事處經建處副處長的柴樹藩和郝希英被派往鞍鋼。4月4日,鞍山鋼鐵廠成立,郝希英出任廠長。同年11月,遼瀋戰役結束後,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成立鞍山鋼鐵公司,任命李大璋為鞍鋼經理。

《鞍山往事》(65)——鞍鋼第一任經理李大璋

1950年代初,時任鞍鋼第一任經理李大璋(右一)

1951年底,鞍鋼即將轉入大規模建設時期,在這種情況下,僅靠鞍鋼近200名領導幹部,應對鞍鋼生產和基建的組織領導工作,已顯得捉襟見肘。於是,鞍鋼經理李大璋給毛主席打了一個報告:要求國家向鞍鋼調派幹部。毛主席親筆批示:“完全同意,應大力組織實行”。隨即,李富春、王鶴壽等中央領導請李大璋前往北京,共同研究抽調幹部事宜。就這樣,黨中央開始從全國各地抽調幹部派往鞍鋼。

《鞍山往事》(65)——鞍鋼第一任經理李大璋

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慶齡、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視察鞍鋼,李大璋(左五)陪同視察軋鋼廠。

出任鞍鋼首任經理的李大璋,1909年出生在遼寧東溝縣,祖籍山東。他的祖上一貧如洗“闖關東”,而當他出生時,李家在安東已經成為了有名的富商,在當地設立的商號盡人皆知。1929年,李大璋考入上海滬江大學化學系,之後他就讀於復旦大學,曾任中共地下組織領導的上海市學聯常委。

1933年,李大璋被派往馮玉祥、吉鴻昌等組建的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出任少將參議。抗戰初期,他被派往太行山八路軍總部,給彭德懷副總司令當軍事參謀。在總部參謀部裡,他是少有的大學生,又是繪製地圖的行家。當年的彭老總對他尤為喜愛,很少叫他的名字,經常一口一個“胖子”對他叫來叫去。後來,李大璋從彭老總身邊離開,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工作,他任職過軍委軍工局生產科長、軍工局秘書長,後來又調到抗大擔任教員。

1948年12月26日,時任東北行政委員會工業部計劃處處長的李大璋受命調往鞍鋼,擔任鞍鋼恢復生產時期的第一任經理。

恢復鞍鋼生產時期,困難重重。李大璋與時任鞍山市委書記兼鞍鋼監委的楊春茂配合默契!當時一個重要困難就是缺少設備和器材。而當年鞍鋼的大批設備器材物資都失散在百姓的手中,如果這些東西能做到公物還家,將對鞍鋼恢復起很大的作用。李大璋回憶說,當時市委、工會進行了細緻研究,提出過三種方式:第一是收買;第二是沒收;第三是動員獻交。最後採取了動員群眾獻交器材這種形式。

鞍鋼恢復生產的另一個困難是技術力量問題。搞生產必須要有懂行的,在緊緊依靠工人階級的同時還要做好留用技術人員的工作。李大璋回憶說,當時留用的技術人員,大都是大學生,有的是留學生。日本人在鞍鋼有一班完整的技術人員,有高級的、中級的,還有一些技術工人,國民黨接收時把他們留下了,“二一九”鞍山解放時,李大璋等人把他們都保護起來,另外還留了一個叫曼納爾的德國人,而這位德國人在幫助修復了兩座高爐後被送回國。後來,李大璋等人還到上海搞器材、搞設備並招聘了大批工程技術人員來到鞍鋼。

另外鞍鋼這麼大的鋼鐵廠,到底採取什麼組織形式是當時面臨的一個問題。李大璋依據當年一本《昭和制鋼所二十年志》和解放區管工業的辦法,將其結合並適當改變。鞍鋼這一大攤子都是自己的幹部,有一批留用人員,全部人事權都掌握在自己手裡。因此,採取解放區的辦法,經過研究,成立部,採取分片管理的辦法,部下設廠,共有29個廠礦單位。當時成立了鍊鐵部、鍊鋼部、化工部、修造部、運輸部、採礦部。部主任一級幹部都是地委一級、省廳局一級幹部。李大璋多年後回憶說:當時幹部分配誰做什麼,都是東北局派,個別的市委提意見調整。後來又開始組織編制鞍山生產建設的規劃。

李大璋的兒子李曉東回憶父親在鞍鋼的崢嶸歲月時說,父親格外嚴厲而忙碌,忙到跟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很少。除了每天飯桌上能夠簡單聊幾句,其他時間,父親都在書房裡看文件。在日常生活中,李大璋反對幹部子女特殊化。他對三個子女的各項要求近乎苛刻。“要和普通老百姓一樣”、“不允許有超於常人的表現”,別人問起時就說家裡是“一般工作人員”。父親李大璋的嚴格造就了孩子們一生的性格走向,三個孩子都是低調、內斂,不事張揚。

已經年過花甲的李曉東記得父親李大璋在年老時曾對他說,“在鞍鋼工作,是一輩子最美好的時光”。為了卻父親李大璋的“鞍鋼情”,李曉東在鞍鋼“五百羅漢”特展中,悉數捐出父親李大璋當年留下的照片、遺物、往來信件等。他說,把父親的隨身物品捐獻給他生前愛著的鞍鋼,也是另外一種方式的懷念。

李大璋在鞍鋼工作三年半的時間,離開鞍鋼後,他先後任遼寧省建委代主任、計委副主任,東北局計委秘書長等職。

《鞍山往事》(65)——鞍鋼第一任經理李大璋

1989年7月,鞍鋼開工40週年之際,李大璋夫婦(左二、左一)與楊春茂夫婦(左四、左五)及楊克冰(左三)在大白樓門前合影留念。

在1989年7月,鞍鋼開工40週年之際,李大璋回到鞍鋼參觀。他在古稀之年,依然出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為黨和人民奉獻出了最後一分光與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