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流域周代四個宗子國都與“她”有關

許昭堂,男,1957年生,現為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合肥通史》編纂辦副主任,李鴻章研究會常務理事。長期致力於合肥地方歷史文化資料收集整理,發表《巢肥運河的形成與歷史演變蠡測》《建設合肥區域性特大城市歷史文化基礎與思考》《

中國“家與國”發源地探析》等數十篇合肥地方歷史文化研究文章。編著《李鴻章影像》、《巢湖史話》、《合肥城圖志》、《走近李鴻章》《李鴻章畫傳》等。

最合肥(以下簡稱最):許老師好,非常榮幸能有機會和您聊聊《巢湖流域周代的四個宗子國》這個話題。

許昭堂(以下簡稱許):合肥晚報是我的老朋友了,你們最合肥週刊長期以來關注合肥本土歷史文化,而環巢湖文化歷史悠久,豐富厚重,在安徽省乃至全國都有其獨特之處,值得我們去探索、研究。

最:是的,尤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凌家灘遺址的發掘,證明巢湖流域也是中國民族發祥地之一

許:凌家灘是距今5000多年前的一處大型新石器時代晚期部落遺址。而巢湖形成的時間更早,大約在一萬多年之前。凌家灘遺址的發現符合早期人類逐水而居的生活狀態。古蹟及史料證明,巢湖是中國“家與國”發源地之一論文已在合肥學院學報發表。

最:曾經和著名的巢湖文化研究專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寧業高先生探討過這個問題,他說遠古時代的巢湖面積比現在大三四倍。

許:著名的水利專家、河海大學教授吳躍東的《巢湖的形成與演變》裡有一幅《巢湖演變圖》,巢湖的面積變化一目瞭然。主要是後因氣候變化、入湖河流泥沙和圍湖造田等諸多因素影響,使湖盆面積逐漸縮小,才形成今天的巢湖形狀。

最:巢湖最大時有多大,有沒有具體數據?

許:巢湖鼎盛時期,湖盆面積約為2123KM2。北邊到合肥大興鎮,東北到巢湖市的夏閣鎮以北地區,西至六安雙河鎮,南至廬江金牛鎮,西南到舒城縣馬家河口鎮。

最:這麼大呀,跨了好幾個行政區劃了吧?現在可是合肥的內湖呀!

巢湖流域周代四個宗子國都與“她”有關

許:最早應該還沒有行政區劃的概念,但古人後來有過表述,即東為巢(州)、北為廬(州)、西為舒(州)、南為樅(陽)。

最:合肥與巢湖的關係可謂密切,連簡稱“廬”“巢”的函意都相近,都和家相關聯。

許:家的起源,追溯巢氏,根在巢湖。根據《說文解字》,對地名古文字考,其“國名”與“家”的演變發展有著循序漸進的關係。

“巢”,甲骨文和金文下部像一棵樹木之形,上部為鳥巢形狀。小篆像有三隻鳥,表示鳥棲於樹窩上,隸變後楷書寫作“巢”。巢字本義就是鳥窠。由鳥巢又引申指其他動物的巢穴,上古人居住地方稱為“巢”,是家居室的起源。

“廬”,指房舍、茅廬也。廬的本義為農忙時在田地中搭建棚屋,泛指簡陋居室。如將“、(舊體)”小篆寫法拆分,廣下是虎上部;中間為田,農人作廬焉,以便田事。下面為皿。一字之變,由樹上“巢”走向地面“廬”,先民已用衣皮護體,耕作種田,用器具吃飯等。廬居比巢居有了很大發展。

最:今天的巢湖屬於合肥管轄,可歷史上巢伯國比廬子國大喲。

許:西周時期,圍繞湖泊設有四個宗子國,東為巢、北為廬、西為舒、南為樅(宗)。前面解釋了“巢”與“廬”,“舒”其實也與家的概念有關。“舒”是“舍”與“予”組合字。“舍” 上部像屋頂,中間“幹”字像頂柱與橫樑。下面“口”像築的坦牆。“予” 象以手推物付之。“舒”的寓意已由半穴居改為落地建房,人在居室內能隨意伸展,居住舒服。

最:四個宗子國裡的“樅”與家的概念沒有聯繫了吧?

許:怎麼沒有!“樅”即樅樹,又叫冷杉。《說文》郭註:今太廟梁材用此。屬於一種建築材料。如將“”小篆字拆分,以木築居,以男人與女人組合為家;夫妻雙人頭挨頭,雙腿合併,過上夫妻生活,體現了家庭功能之一。有巢才能定居,夫妻共同生活才成為家庭。

最:看樣子有巢氏的傳說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著歷史文化背景的。

許:顧名思義,“有巢”就是人們要有地方住。而有巢氏教人們不再住在地面上,在樹上用樹枝樹葉建造出簡陋的蓬蓋,作為示範,這就是原始的房屋了,至少可以躲避野獸和洪水。

最:著名歷史學家呂振羽在 《中國歷史講稿》中評價說:“到了有巢氏,我們的祖先才開始和動物區別開來……從此就開始了人類歷史。”可見巢湖流域文化對中華民族的貢獻也是巨大的。

許:當然,中國人自古以來講究安居樂業。對於家而言,每個家庭都須有自己的房屋住所,否則也就無所謂家。

最:您對巢湖流域的周代四個宗子國地名古文考釋,使我們更清晰地瞭解了有巢氏為什麼會誕生在巢湖流域了。

許:我們可以將有巢氏看作是巢湖流域先民們集體智慧的像徵,先民們為尊重人類發展有功之人有巢氏,圍繞“巢”字而定地名,寓意的是生活幸福美滿的家庭演變發展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