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喜歡吃肉?

自媒體創業全集

為了建立和維護一個複雜的大腦,我們的祖先需要用到肉食中的幾種重要成分,包括鐵、鋅、維生素B12和脂肪酸。

(肉類是豐富的維生素B12來源,而VB12是人體氨基酸代謝重要的酶之一)

當然,許多植物中也含有這些營養物質,

但是,一方面植物中的含量較低,另一方面,這些營養物質往往以人類難以輕易使用的方式存在。

例如,

紅肉(多指大型哺乳動物的肉)中的豐富鐵元素來自血紅蛋白,比豆類和綠葉蔬菜中非血紅素形式的鐵元素更容易吸收;而植物中的植酸(phytates)還會結合鐵元素,降低其在人體內的吸收效率。

此外,

肉類所含有的飽和脂肪含量相對植物較高,因此是能量密度相對較高的食物來源。

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必須適應殘酷的環境。他們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食物來源(如肉類)以維持生存,能量密度更高的食物來源意味著他們可以在單位時間、單位質量上相較於食用植物獲得更多的能量。

幾年前,考古學家在坦桑尼亞發掘出150萬年前的兒童頭骨。頭骨上的畸形顯示,這個兒童是死於多孔性骨肥厚這樣一種維生素B12缺乏所導致的疾病。由於人類在5000年前才開始食用奶製品,這就意味著這個兒童其實是死於缺乏肉食。因此可以確定,至少在150萬年前,人類就開始吃肉了,如果吃不到肉,就有死亡的風險。

然而,物極必反。

肉吃得太少會耽誤發育和認知功能發展,

肉吃得太多,尤其是低質量和批量生產的肉吃太多,又面臨著心臟病和癌症風險增加的問題。

“吃肉對大腦有多重要?”——Neuro Times http://www.neurotim.es/page/2016-03-07/416/


螞蟻科學

這個跟人類的進化有關,遠古時期,人類為了能夠在險惡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不得不需要足夠的能量讓自己能夠長期奔跑,與野獸搏鬥,雖然吃野生水果可以充飢,但是還不能滿足人類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去獵食或者遷徙需要能夠快速補充能量的食物,於是我們的祖先以這種最適合補充能量的肉作為食物,並喜歡上了吃肉。根據科學家研究發現,肉類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會使大腦興奮,且味道越濃,越顯得興奮。這種食物還會使被稱為“扣帶皮質”的大腦區域變得興奮。綜合來說,人類喜歡吃肉是不斷進化的結果。



mfer513

人為什麼喜歡吃肉,我覺得是天性使然吧。真的,你現在問我喜歡吃什麼菜,我腦海中不假思索閃過的,都是肉!比如:五花肉、回鍋肉、獅子頭、糖醋排骨等等。

之前不是有科學家說人是由菌群組成的,人所表達出來的都是菌群的表達,這樣說也就是菌群喜歡吃肉。

肉可以給人體提供豐富的能量,這是再多的蔬菜素食都不能代替的,連大S這種速食主義者,備孕的時候不也是開葷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