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而下思考,自下而上選擇

成長期行業的投資思路

從供需角度出發,挖掘未被滿足的強需求

張五常教授曾說過:“用一條供需曲線可以解釋一切。”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因此思考問題也傾向於從這個角度出發。如果某個行業未來的需求很大而當前的供給又很小,這種未被滿足的強

需求都有可能成為誕生成長股的沃土。

自上而下思考,自下而上選擇

發掘將要爆發的強需求

發掘將要爆發的需求,對於當前經濟發展階段的判斷非常重要。

當我們國家處於工業化之前時,大部分行業的需求都沒有被充分滿足,可以清晰地看到輕工業的需求爆發,比如紡織、家電等。

當步入工業化時期,與投資相關的行業需求呈現出快速爆發的特徵,尤其是在劉易斯拐點之前,資本的回報率顯著高於勞動力,企業通過不斷再投資實現利潤最大化。

因此現在所謂的週期行業,包括鋼鐵、水泥、煤炭等行業,在那個時候都是成長行業,增速很快。但是2009年我國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採取。

工業化後期,尤其是劉易斯拐點之後,勞動力在收入分配中的佔比逐步提高,那麼擁有更多收入之後的人們有什麼強需求未被滿足呢,這就會為投資指明方向。

這個階段,即人們的吃穿用住行需求增長最快的階段。在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後,人們很自然地要追求精神方面的滿足,因此娛樂需求會是一個未被滿足的強需求。

所以,2012—2015年基於此重配了傳媒。

自上而下思考,自下而上選擇

人和機制是成長期行業選擇標的的首要考量因素

對於處於快速成長期的行業,如果未來能看到有很大的需求而當前供給又很小的話,那麼該行業目前的競爭格局乃至生意模式都屬次要考量因素,因為一切都在變化之中,遠未到能下定論之時,首要考量因素是人和機制。

足夠大的需求會拉動大量要素投入,大量資金和人才都會進來,其中越是創新能力強、越是敢闖敢幹的企業家,勝出的概率越大。

自上而下思考,自下而上選擇

如何看待成長股的估值

當需求處於爆發初期,公司的增長就比較難預測,市場也很難給出與之匹配的PE。如果需求釋放進入中後期,市場隱含的增長又往往偏高,PE可能會被高估。

因此對於成長股而言,PE很重要,但增長更重要。我們可以通過判斷需求的滿足程度,進而指導投資。

當需求即將爆發或者剛開始爆發的時候,PE高也沒關係,匹配增長即可;當需求釋放進入中後期,一定要看PE

,而且能參與的機會也相對較少。

自上而下思考,自下而上選擇

由己及人邏輯演繹,尋找模糊的正確方向

對於哪些行業未來可能做大,我們可以通過國際對比來做初步判斷。但對於哪些強需求行業會在什麼時間爆發,則需要敏感性和邏輯演繹。

穩定期行業的投資思路

穩定期行業的投資核心是找行業格局已經明朗的優勢企業。

穩定期行業的需求趨於穩定,競爭力強的優秀公司強者恆強,能通過份額和利潤率的提升繼續獲取較為確定的利潤增長。

這類公司規模已經很大,企業家精神、合理的激勵機制和組織管理效率最為重要,當然在不同的經濟階段和週期,能很好地為行業選擇提供思考方向。

自上而下思考,自下而上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