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朝聖者,對死亡到了迷戀的程度

耶路撒冷朝聖者,對死亡到了迷戀的程度

每一個聖城,似乎都是對死亡的迷戀。

朝聖者熙來攘往,渴望不死不滅的靈魂,而唯有死亡,才是這城市永恆的主人。

從橄欖山的另外一個角度看過去,有點不寒而慄的是滿眼的墓地。

眾多聖蹟、私家住宅、教堂,都建造在墳墓周圍;而大衛墓、聖母安眠堂、聖墓教堂,這些安葬著宗教先知的墓地,更是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信徒前來叩首膜拜。

《耶路撒冷三千年》一文中這樣寫道:“這裡的死人宛如活人一般,他們只是在那裡等待。”朝聖者為了“末日來臨前的復活”做準備,希望死在這裡,藏在聖殿山周圍。

錫安山上大衛墓

耶路撒冷朝聖者,對死亡到了迷戀的程度

▲錫安山在橄欖山的對面。

“只要我們心中還藏著猶太人的靈魂,朝著東方的眼睛還注視著西安山頂。兩千年的希望,不會化為泡影,我們將成為自由的人民。立足在西安和耶路撒冷。”出自以色列國歌《希望》,可見錫安山在猶太人心中的地位,他們的大衛王之墓也躺在錫安山下。

耶路撒冷朝聖者,對死亡到了迷戀的程度

▲歷史的烽煙穿過錫安門,留下了古時候的射箭孔,也留下了無數子彈孔

留下子彈孔的年份據說是1967年六日之戰時留下的,那一年決定了耶路撒冷的歸屬

那一年,我的父輩們正經歷著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耶路撒冷朝聖者,對死亡到了迷戀的程度

▲耶路撒冷老城中彈著豎琴的大衛塑像,他是一位傑出而多才多藝的藝術家詩人。。。

我第一次認識大衛是撲克牌中黑桃K;第二次見到的大衛,是米開朗基羅的裸體雕塑,保存在弗洛倫薩美術學院;第三次偶遇,就是在耶路撒冷了。

耶路撒冷朝聖者,對死亡到了迷戀的程度

▲大衛王是猶太人心中是永遠的王者,他斬殺哥利亞、打敗非利士人,統一以色列

成為第一位以色列猶太國王。

大衛墓門口的“九叉燭臺”象徵光明。

耶路撒冷朝聖者,對死亡到了迷戀的程度

▲不同於進入教堂或者清真寺需要摘帽,進入猶太聖地永遠需要戴帽,進入大衛墓每位男士被要求帶上一頂猶太小帽子,因為猶太教認為頭頂不能對著上帝;傳統猶太教在任何時候都分男女,大衛墓的覲見,也是男女各一邊的。

耶路撒冷朝聖者,對死亡到了迷戀的程度

▲大衛墓的石棺,墓室很小,裡面有一個寬2.48米、高2.44米的衣冠冢。這裡是僅次於哭牆的猶太聖所,親吻、禱告、默唸,每天來此覲見的猶太教徒擠滿了狹小的墓室。

錫安山另外兩個值得造訪的地方是:耶穌最後的晚餐地點和聖母安眠堂。

聖墓教堂

耶路撒冷朝聖者,對死亡到了迷戀的程度

▲耶穌揹負著十字架,沿著苦路艱難前行,

聖墓教堂,耶穌苦路的10站到最後一站第14站都在這裡,也是他的墳墓所在地,基督教徒最聖神的地方。也正因如此,基督教分離出來的各個派別,對聖墓教堂的爭奪從來沒有停止。

耶路撒冷朝聖者,對死亡到了迷戀的程度

很有趣的事情是,希臘東正教派、亞美尼亞教派和羅馬天主教主要瓜分了聖墓教堂的各個財產,教堂內每一釘子、蠟燭、石頭都登記在案,分歸各個教派所有,還有些是共管區。聖墓二樓窗戶外的木梯子則是亞美尼亞教派近150年前放置的,這一百多年就一直在那裡,沒人動過。

耶路撒冷朝聖者,對死亡到了迷戀的程度

各派長年爭鬥的結果就是聖墓教堂大門的鑰匙是掌管在一個阿拉伯望族手中,每天早晨由阿拉伯少年負責打開大門。在耶路撒冷,什麼樣的神奇都有可能。

耶路撒冷朝聖者,對死亡到了迷戀的程度

哭泣的聖墓,苦路的第12站:據《聖經》記載,這裡是基督耶穌傳教時,釘在十字架上去世的地方。每天這裡都排著長隊,信徒們就是為了走進去,伸手觸摸一下曾經安置十字架的洞;為了感受他們的聖人耶穌在臨死之前,手放在冰冷的十字架裡,是怎樣一種體驗。

耶路撒冷朝聖者,對死亡到了迷戀的程度

然後耶穌從十字架上下來,聖母親吻著耶穌的身體。。。

耶路撒冷朝聖者,對死亡到了迷戀的程度

聖墓其實是一個石洞,稍為狹小黑暗,不足2米寬;遊客需要彎著腰才能進去,而且要用電筒照明才勉強能看見。

據傳,這裡原本是貴族約瑟夫購買的墓地,當年他因敬仰耶穌基督,而把自己的墓地捐獻出來埋葬耶穌。

《聖經.新約》裡說,耶穌三日後復活。

耶路撒冷朝聖者,對死亡到了迷戀的程度

一進聖墓,就可以看見有無數信徒把信物來擦拭這塊石頭,據說這石頭是人們把耶穌從十字架上接下來安放在這塊塗抹了豬油的大理石上,然後準備安放。

除了擦拭,更多的人則是長時間跪下親吻這塊浸透著耶穌鮮血的石頭。

耶路撒冷朝聖者,對死亡到了迷戀的程度

走入陰暗而昏黃的聖墓,耳朵在聽以色列導遊解說,心卻在一邊遊離著。。。一邊在感受著千年前耶穌的苦痛,也試圖去體味那些虔誠的信徒在聖墓前的心境。此情此景,讓我想起在大昭寺門前磕長頭的藏民,他們有著同樣的信仰與虔誠,他們都相信心中的那個“神”的確存在,並在每天的生活中景仰著、緬懷著。

走在耶路撒冷,冷不丁地你會走入某個墓園,也會突如其來的遇到街上擺著的墓碑,甚至在院落路口,都會不經意的發現某個“先祖”的安息之地。我突然能夠深切體會為什麼說“耶路撒冷有天堂與塵世”兩種維度,那些熙來攘往到耶路撒冷的朝聖者,渴望不死不滅的靈魂,唯有死亡,才是這城市永恆的主人。。。

有時候覺得生是困難而複雜的,死或許更是簡單而超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