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順德一道歷史名菜,早在清代已經盛行

這是順德一道歷史名菜,早在清代已經盛行。不過,由於計劃經濟時代反對“高”、“精”、“尖”而瀕於失傳。經大良毌米粥大廚的改良,這道做工細緻的夏日靚湯又重出江湖。

說起來,三鮮拆鴨羹與大良清暉園結緣很深。該園“有池有館八九畝餘”,“故園十畝竹,竹筍隨時生。採之供我饌,使我腸胃和。”歷代園主有養鴨挖筍採蓮育菇的習慣,“畦蔬初熟廚釀盈壺”。他們就地取材,將自養的鴨子滾熟,拆肉切絲,與“三鮮”——鮮筍、鮮蓮、鮮菇同滾,而成味道鮮美的消暑靚湯,體現了順德人不時不食、因材制宜的飲食習慣。

這是順德一道歷史名菜,早在清代已經盛行

從製法上看,早禾鴨由於食料豐富,生長期短,雖然肥腴骨嫩,但肌肉含水分較多,不宜於長時間煲或燉,所有多用碎件或切片後蒸或炒等,即使煲湯,也僅熟即可(順德籍粵菜大師黎和語)。此湯用滾法,能保持鴨肉嫩滑;而為了鴨肉速熟,將它切絲。為了與主料形態相近,配料也切幼條。一個“拆”字,體現了順德菜注重手工、做工精細的特點。

這是順德一道歷史名菜,早在清代已經盛行

為適應當今食客的口味要求,毌米粥大廚對這款歷史名菜的製法加以改進,主要把拆熟鴨絲改為生切鴨絲,使此菜的口感更佳,賣相更靚,使這道老牌名菜品位得以進一步提升,適應當今城市化的更高要求。

這是順德一道歷史名菜,早在清代已經盛行

有詩詠曰:

遠播芳名越百年,

和羹共燴鴨三鮮。

清甜吻潤消煩暑,

沁入心脾勝玉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