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春秋時屬代地,戰國時屬趙國,秦漢時為雁門郡屬地,三國時屬魏國平城縣。遼代置縣,因遼太祖與後唐武皇在此相會,取“懷想仁人之意”而得名。境內洪濤列屏,桑乾縈帶,物產豐饒,經濟繁榮,民風淳樸,人文薈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濃郁的文化底蘊。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懷仁人民公園

人民公園,始建於1986年3月,佔地246畝。2009年,投資4500萬元實施了升級改造工程。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2011年在院內建設孔子像。孔子塑像總高21米,其中孔子像高12米,底部高9米。四周圍幹掛石材浮雕,浮雕為150毫米厚蝦紅花崗岩石材,外側為500毫米寬蝦紅花崗岩石材邊框。整個雕塑體現懷仁人民“尊厚仁愛、、信義和平”的品格。如今的人民公園,綠樹成蔭,猶如江南,古典園林,山湖盛景,令人留連忘返.。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金沙灘

在過往的歲月中,“忠義楊家將”的故事,不知承載了多少人特殊的情感,不管是關於評書的記憶,還是少年時的英雄夢,都讓這個古老的故事顯得尤為精彩。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血戰金沙灘”是在“楊家將”的傳說故事中,打得最慘烈,也最為悲壯的一仗。金沙灘就在如今朔州市懷仁縣城西南20公里處的黃花梁腳下,是當年宋、遼交戰的古戰場。在金沙灘生態旅遊區內,你可以好好地重溫一下這個傳奇故事。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傳說宋、遼在金沙灘一帶交戰中,遼王心懷叵測,佯請宋王到遼營舉行“雙龍會”,妄圖一網打盡宋室君臣。宋室君臣四下派人打探情報並掌握了遼王的這一真實意圖後,深知是“鴻門宴”,為確保宋王迅速安全地撤離危險地帶,楊繼業讓大郎假扮皇帝趙光義,命二郎延安、三郎延定、四郎延輝、五郎延德、八郎延順等隨行保護,自己帶六郎延昭、七郎延嗣等,保駕宋君突圍。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雙龍會上,大郎用袖箭射死遼天慶王,遼臣見狀,即命四下伏兵包圍了赴宴的宋室全部文臣武將。經過一場惡戰,四郎、八郎被俘,大郎、二郎、三朗戰死,而三郎死得最慘,在荒荒草灘被亂馬踏成肉泥。據說,三郎當年遇難之處就是現在金沙灘西三里處的鹽豐營村南那片多年生芨芨草灘。如今芨芨草長得高大茂盛,老人們說那是三郎碧皿澆灌的結果。再說六郎在前開路,楊繼業和七郎斷後,父子三人拚力征戰,終於使宋王突出重圍,安全返回宋營。六郎回頭一看,卻不見父親楊繼業和七弟延嗣,六郎將宋王妥善安置後,掉轉馬頭,殺進重圍尋找父親和七弟,結果三人都遭圍困,遼軍卻潮水般湧向金沙灘和兩狼山。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七郎奉父命到雁門關搬取救兵,潘仁美公報私仇,以七郎臨陣脫逃為由,將七郎綁於一株老松樹下,命軍士亂箭射死,同時七郎身後的老松樹也因射穿洞窟而死。據說,這株老松樹是棵“樹王”,“樹王”一死,這一帶綠樹便落葉紛紛,相繼死去,最後變成一片荒漠。由於救兵不至,楊業便如《今公殉國——李陵碑》一文中說的,兵困兩狼山,血染李陵碑,為宋室江山流盡了最後一滴血。這個地點離金沙灘有百里之遙,是宋王朝諱言楊繼業碰碑,還是民間藝人變幻出楊繼業碰碑,眾說不一,但金沙灘確實是當年宋、遼兩軍激烈角逐的戰場。金沙灘古戰場因楊繼業父子可歌可泣的抗遼壯舉而聞名於世,楊繼業父子作為一代忠烈古令傳誦,有關金沙灘古戰場和楊繼業父子抗遼的傳奇故事,當地民間更是有口皆碑。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該景區以“楊家將”的故事作為突出特色進行景觀建設。走進仁和殿,宋太宗趙光義端坐在龍椅上,威嚴的儀表下卻難掩一籌莫展、滿腹憂愁的情緒。在這個議政場景裡,文武大臣分列兩邊,表情各異。在仁和殿的北配殿內,以泥塑的形式展現了一個個以“楊家將”為主題故事,包括《楊業歸宋》《雙龍會》《兵困兩狼山》《夜審潘仁美》和《寇準背靴》等。而在仁和殿的南配殿內,《四郎探母》《五郎下山》《轅門斬子》《穆柯寨招親》和《十二寡婦徵西》的故事,同樣在上演著。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不僅有歷史故事,金沙灘生態旅遊區還是一個碧水金沙、清涼宜人的休閒勝地。該景區採用綠化與美化相結合、造林和造景相協調、生態與人文配套的形式,用優良的生態環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

清涼山

山勢陡峭,峰巒疊嶂,懷仁縣何家堡鄉悟道村西約五里遠的地方是清涼山,山上有一寺名清涼寺,據說是文殊菩薩赴五臺山途中的第一道場。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主峰有一座磚塔名華嚴寺磚塔,磚塔高約十多米,七簷八角,遼代所建,峰北山凹處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薩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在須彌座上。主峰磚塔與峰北山凹處的石窟遙相呼應。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華嚴寺磚塔

據考證,石窟、佛雕和磚塔均建於遼、金時代。每逢夏秋之季,石窟所在的山凹裡以及緊挨山凹的山坡上,各類灌木鬱鬱蔥蔥,多種野花遍地開放,為當年這裡的佛事活動提供了更加幽雅清靜的環境條件。現在古建築遺址和佛教活動所留遺物比比皆是,由此可以推斷當年這裡的佛事活動十分興盛。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清涼山還留下一些神奇的傳說和故事。一謂“舀不盡的鍋頭缽兒的水”。據傳,清涼山建寺前,半山腰的岩石中有一缽兒坑水清澈透明,無論多少人飲用都舀不盡,永遠是那麼滿那麼清,清涼山建寺後,和尚和遊人都飲用此水。人們因奉其為“神水”而建一石窯將水保護起來。後來,時過境遷,隨著廟毀窯倒,此水漸漸乾涸了。二謂“早種晚收的紅糜子土地”。據傳,在磚塔所在山峰東側的半山腰處,有一塊坡地約40平方米,原系和尚們種菜之用。一天,和尚們從深山裡採集回一些紅糜子籽種,為加快籽種發芽,他們用“神水”浸泡了一下,第二天將籽種撒在菜地裡,不料產生了奇蹟:人們眼睜睜地看見紅糜子出土、拔節、抽穗,晚上就能收割。不知是這片荒地有寶,還是“神水”神奇,反正此後和尚們不愁吃不愁喝,可以一門心思念佛修行。

三謂“金牛運石碾出車道溝大道”。據傳,清涼山當年並沒有溝道,而是綿延一片的山巒,清涼山建寺後,不知何時有一金牛拉著一輛金車住在主峰深處,每當夜深人靜之時,金牛便駕著金車往山外運石頭,從不歇息。經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搬運和碾壓,清涼山主峰該緩則緩,該陡則陡,愈顯得挺拔。俊秀。同時在主峰南邊碾壓出一條几丈寬的溝,當地人為懷念金牛功績,稱這條溝為“車道溝”。現在清涼山景區已成為人們旅遊度假的一個絕好去處。

丹陽王墓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位於懷仁縣城北4公里的大運公路邊。該墓分墓道、甬道、前室、後室和東西側室。墓室平面均呈弧邊長方形,四角攢尖頂,墓室高7.2米,墓室面積前後室為8平方米,東西側室為28平方米。墓室內有少量的磚,磚的兩頭制有陽文魏體“丹揚王墓磚”五字。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四條甬道壁及前後甬道、前後室的地面都是考古資料上未見的花紋磚。花紋有類似寶相花瑞獸,各種忍冬,變形龍、鳳,武士紋等共15種類型。在墓道和甬道交接處兩邊各有1.5平方米的壁畫。繪著三面六臂手持異形武器的武士、瑞獸、花卉等。1994年在省、市考古部門的支持下,該墓已全部復原。該墓從尺寸、形制上看比方山永固陵、司馬金龍墓都大,但不如其精緻。未發現隨葬器物和人骨架,只發現少量金箔屑,是研究北魏墓葬習俗及修正史料的重要遺蹟。丹陽王墓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特產&民俗一

宋氏糖幹爐

作為西口古道必經之地的懷仁,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使眾多古代官吏在此深耕,並留下了極具特色的糖幹爐。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史料記栽,大清末年,慈禧太后下西安,路經懷仁下榻該縣龐家大院時,品嚐過“宋氏糖幹爐”,對其香酥的口味贊不覺口。此後,“宋氏糖幹爐”名聲大振,後被國家食品協會例為山西地方名食絕品。“宋氏糖幹爐“又稱閃塌嘴,起源於宋代,興盛於清代,屬宋氏家族祖傳,工藝精湛,經宋氏傳人不斷潛心研究創新,製作出不同的風味,尤其是”油幹爐“特點香、酥、脆,甜而不膩,是饋贈親朋好友的特色食品。

懷仁“耍孩兒”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農民演給農民看,傳統的“耍孩兒”沒有專業演員,演員就是農民,農忙時回家種地,農閒時出來搭班唱戲,演出區域也是在農村,“耍孩兒”和農民結下了不解之緣。也正是這樣,“耍孩兒”在農村受到了極大的歡迎。趕車的、放羊的都會唱“耍孩兒”。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耍孩兒角色分紅、黑、生、旦、醜五行。以板胡、笛子為主要伴奏樂器。音調旋律歡快活潑,婉轉嘹亮。唱曲以正板和慢板為主,既有固定曲牌,又靈活多變。它吸收南羅腔和吹腔等古典曲調,又從晉北道情、晉劇中獲取了豐富養料,使表現手法更加豐富多彩它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唱腔發聲使用後嗓子,聲音從喉嚨下面發出來,聽起來渾厚、質樸。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唱腔與音樂伴奏十分和諧也是耍孩兒的又一特點。耍孩兒發聲方法,使外地人乍一聽起來很不習慣,說它發聲不科學,但聽慣了以後,覺得越聽越愛聽;作為當地人來說,這種唱腔是十分喜聞樂見的,好像是不用後嗓子唱就過不了“戲癮”似的。深得當地人民的喜愛與傳唱。

山旅朔州,第四站,懷仁縣——鐵血忠魂楊家將,秀美山川金沙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