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ore Nice Girls,然後呢?

公司裡來了個New Boy。95年的。

忽然聊起《奇葩說》。我問:你看著節目嗎?答:看啊,挺愛看的。再問:你覺得馬東怎麼樣?答:挺牛逼的啊。又問:那你知道馬東他爹是誰嗎?答:不知道哦。不死心地問:你對馬東這人,他過去發生的事情,不好奇嗎?

New Boy煩了:《奇葩說》好看不就行了,我還管這麼多幹嘛?

去年《十三邀》裡,許知遠對談馬東。除了兩人的正面交鋒,許知遠還跑去了馬東公司轉了轉,見到了肖驍等人。許知遠問了肖驍類似的問題,回來後,他一個人不斷地對著鏡頭詰問:為什麼這些年輕人對馬東的經歷沒有好奇呢?他們難道不想知道馬東是怎麼樣變成馬東的嗎?為什麼他們不會對馬東存在敬畏之情呢?

No More Nice Girls,然后呢?
No More Nice Girls,然后呢?

但正如New Boy所說:為什麼要有呢?

曾經(當然現在也……),我也和許知遠一樣,帶著舊時代知識分子的自傲,抱著那些過氣的價值觀。諸如:聽1000張獨立樂隊的唱片還不如聽一張Bob Dylan;披頭四是現代流行音樂的祖師爺,不把他們的13張專輯聽得滾瓜爛熟就來討論流行音樂簡直就是笑掉大牙;任何一個有志於寫作、包括是音樂評論工作的人都應該認真去讀福克納菲茲傑拉德雷蒙德卡佛卡爾維諾博爾赫斯塞萬提斯紫式部。我堅信我的道,且用我的道去作為下下下下個世代的評判標準。

(我覺得我們之間應該是有什麼誤會吧……)

老學校的信仰,在New Boy眼中的不存在,常會造成社交網絡上的猛烈對撞——當然結果通常是老學校告負。如去年,掛盒發行了她們的新專輯《神諭》,重新踏上了巡演之旅。這隊曾在十年前以No More Nice Girls和大家揮手告別的、具有符號化意義的Beijing Dolls的重組,本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不料這一路上傳播最廣的,卻是武漢VOX的“返圖事件”:因為不滿VOX的攝影師返圖,掛盒直接通過樂隊官方微博進行轉發吐槽。此舉也引發了底下吃瓜樂迷們對掛盒的冷嘲熱諷——主要是集中在對Gia殿下的冷嘲熱諷。

我的感覺,挺複雜的。

如同前面所說的New Boy的故事,他們確實沒有必要去了解Yellow Banana,他們沒有了解掛在盒子上的義務。哪怕那張在我心目中驚天動地的No More Nice Girls,無論是沈靜綻放的天才先鋒光芒,還是Gia介乎於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之間的詩性,若你讓我評選“中國搖滾樂史上十大專輯”,它一定榜上有名——可是,這都是十年前的事情了,我不瞭解,我不關心,和我有什麼關係?

No More Nice Girls,然后呢?

在面對新世界的時候,反倒是Gia本人的態度更豁達。她並沒有去要求他人對她的respect,正如在“返圖事件”裡,明明有一百種更好的解決方式,她卻選擇了一種孩子氣的、社會人的、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不專業的方式來表達。回想若干年前,我第一次和Gia見面,在一個飯局裡,她介紹我和當時掛盒的新成員們認識,我當時就心想,為什麼她要選擇這麼一條難走的路呢?她完全可以選用Gia個人的身份而非掛在盒子上這麼一個沉重的大旗呀?

No More Nice Girls,然后呢?

豆瓣上,《神諭》的評分為6.7分,僅有42人為其做出了評價,無論從聲量和口碑上都差強人意。可在我看來,《神諭》卻是一張很優秀的專輯。從音樂創作上來說,過往的掛盒一直是以情緒或氛圍去推動歌曲的發展的,她們的橫衝直撞,讓她們呈現了一道光怪陸離的風景。但新專輯裡,掛盒不再是北京凌晨的暴走族,客座吉他手徐京晨的加入,大量的Riff成為歌曲旋律發展、氛圍塑造極其重要的一環,讓掛盒變得悅耳了,雖然一定程度削弱了過往掛盒的先鋒性,但有失必有得,且最重要的:深知No More Nice掛盒的王悅沒有選擇了沉湎過去,她如實地表達了她現在的狀態,並和年輕的姑娘們一起構建這個世代下掛盒的意義。

《神諭》裡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單曲,如Baptized裡類似Disco Rock的觸感,吉他Riff所打造的太空步;再有Too Late裡在傳統掛盒式的歌曲旋律中,填補了和聲空白後,讓整首歌的旋律性大為提升,錘鍊出這首迷人的另類舞曲;He And She裡有充滿攻擊性的嗓音,合成器的使用,貝斯的賽博朋克感,包括整首歌鼓點類鼓機式的演奏,這讓我依稀想起了十多年前掛盒的盛世;Oracles則是掛盒過去沒有的風格,頗有點The XX的意味。和主打旋律感的A面相比,專輯的B面,從Hunting開始,到長達7分10秒的Stop That Raining Of My Sky結束,掛盒則進入了私人領地,如果你聽到這裡,無需多言,潛入她們的深邃之境吧。

老學校的我,在今天已不會去強加價值觀到New Boy們身上。我堅信每個世代都有屬於那個世代的見證與感動,正如我的世代是掛在盒子上、朴樹、林生祥、五月天。人生如此漫長,要經歷數不清的考核評定,哪怕是最具天賦的大Top,也會衰老,也無法保證自己能一直留在A班,總有門可羅雀的那一天。掛盒的《神諭》,與我而言最大的價值,則是Gia展示了她如何面對時間。

而且她做得很不錯。

No More Nice Girls,然后呢?

音樂自媒體“亂彈山”

萬馬齊喑的亂世裡,

透過音樂,

我們記錄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