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線城市是怎麼劃分的?

中國健體大D哥殷甲朋

簡單來說,

政治地位、經濟實力、城市規模 、區域輻射力是劃分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的主要標準。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逐步出現了新一線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這裡簡單說明如下:

傳統一線、二線、三線城市劃分

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也就是簡稱的“北上廣深”。



二線城市:經濟強省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沿海特區城市等等。比如說:經濟強省省會城市有天津、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瀋陽、鄭州、成都等等,計劃單列市有大連、青島、寧波、廈門等。



三線城市:其他省份省會城市、戰略意義比較大的城市,經濟比較發達的中小城市等,比如說合肥、長沙、西安等省會城市,溫州、東莞等經濟發達的中小城市等。



新一線城市

2017年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舉辦“新一線城市峰會暨2017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發佈儀式”,按照

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5個維度,發佈了最新一期的城市商業魅力榜單。

新榜單裡,一線城市仍然是北上廣深,新增了15個“新一線城市”,具體如下: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南京、天津、蘇州、西安、長沙、瀋陽、青島、鄭州、大連、東莞和寧波。



國家中心城市

2010年,住建部《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中提出國家中心城市規劃。

國家中心城市是指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的城市,這種功能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對外交流等多方面。



截至目前,被明確定位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地方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武漢、鄭州和成都等8座。

以上是我的觀點。如果你有其他看法,可以在評論區裡留言。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一起交流。


愛上小草的花兒

城市等級的劃分最重要的指標是人口規模、區域地位和經濟實力,當然還會包括一些其他的軟性指標,例如宜居程度、交通便捷程度等等。

人口規模決定城市規模大小

國務院2014年發佈了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新標準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為小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城市為中等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大中小城市的劃分是一二三線城市劃分的重要參考。

國家和區域地位影響劃分

毫無疑問,中國首都北京是中國第一的城市,而上海作為長三角的中心,廣州深圳作為珠三角的中心,對國家的軍事、經濟、社會等都具有戰略意義,所以都是一線城市。

東部地區聚集了國家大部分的人口、資源,貢獻了大部分的GDP,因此總體而言,東部地區的城市地位高於中西部城市,例如廣東的地級市佛山、東莞的地位高於中西部的省會城市南昌、貴陽。

而省會城市作為一個省的中心,一般會聚集整個省的資源和人才,所以地位會高於一般的地級市。

經濟發展水平是重要指標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主要以GDP為發展衡量指標,因此城市的地位如何,就要看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如何,發展得好,就能升級,發展差,就可能降級。

新的發展定位

除了一二三線城市的劃分外,2017年住建部、發改委、衛計委、教育部等中央19大部委確定了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規劃。

其中,確立四個全球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十一座國家中心城市:天津,重慶,瀋陽,南京,武漢,成都,西安,杭州,青島,鄭州,廈門。


新知新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