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限選擇的時代中聆聽音樂

在无限选择的时代中聆听音乐

我們與音樂的關係

在无限选择的时代中聆听音乐

對於今日的人來說,音樂似乎很便宜又容易取得,只要口袋裡有兩餐便當的錢,加上隨處可得的網絡,你就可以連上 Spotify 裡的百萬首歌曲——坐著聽、躺著聽、趴著聽,享受音樂僅僅只需按下一個播放鈕。一切都很簡單,對吧?對於現在 20 歲以下的青少年們來說,這是件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他們有可能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唱片」。

然而年紀稍長一點的人們一定還記得,在尚未踏入21 世紀前,那種小心翼翼收藏唱片,從一張、一堆,到一整櫃的感動。對於這些人來說,現在這個陌生又奇怪的世界令人哀傷,他們需要點時間來適應,又或者他們永遠不會習慣這樣的改變。

網絡的快速普及與傳輸速率的進步,將知識傳遞給全世界,同時音樂、電影、電視影集也被帶到每個人的行動裝置裡,使得人們看待音樂的方式有了根本的轉變。

在无限选择的时代中聆听音乐

Spotify is everywhere.

iPod: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人類錄製聲音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 19 世紀,不過我們直接從重點:MP3 的出現說起吧。一旦模擬的聲音可被數字化,那麼要做成一份或是幾十萬份都不是難事,複製音樂、傳送到全世界,在彈指間即可完成。

每個人都擁有幾百首、幾千首歌在 PC 或是 MP3 裡,就是這場聆聽習慣革命的第一個重大改變,聽眾所要做的只是點點鼠標,就可以排好一天的歌單。

儘管 iPod 不是第一臺數字音樂行動播放器,但它一定是影響最巨的。有誰會帶一堆 CD 在車上,當一臺小小的 iPod 可以輕鬆的裝下更多歌曲?

在无限选择的时代中聆听音乐

短短几年,這場革命又有了戲劇化的發展。在錄音帶或黑膠時代,無論如何我們一定得整首歌聽完;CD 讓事情有些好轉,我們開始可以跳過歌曲了;而「Shuffle」鍵的出現——簡直是一個劃時代的發明,我們開始可以不受專輯的限制,照自己的喜好隨心所欲隨機播放。

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幾乎半數的人會在整首歌結束前按「下一首」鍵。

在无限选择的时代中聆听音乐

年紀越輕的人似乎越傾向 Skip 歌曲

Spotify:租音樂給你

在 MP3 引領潮流後的十年內,Spotify 於 2008 年拔山倒樹而來,取代 MP3 的位置,這隻巨獸從根本將人們過去聽音樂的方式一舉推翻。突然間,一個單一的收費標準可以換取全世界所有曾經存在過的音樂——它們都是你的——只要你持續繳錢。

這代表了「租」音樂,而不是「買」音樂。乍看之下這項服務為我們迎來「無限的唱片收藏」時代:更少的錢、更多的音樂,卻少了點人跟音樂的互動。慎重的摸著實體唱片,如數家珍的親密感,是鼠標拉下來動輒幾千首歌的 Spotify 歌單無法帶給人們的體驗。

在无限选择的时代中聆听音乐

音樂正在死去

2000 年前出生的人或多或少還有點倔強的保留自己的聆聽習慣,黑膠唱片的銷量回溫證明了不是所有人都對數字串流的攻勢毫不抵抗,聽起來我們還保有選擇權。不過真實情況是,由 Spotify 和 Netflix 陪伴成長的這一代來說,早期收集音樂的方式,不管是 CD 或 iTunes,都已經過時。連 Apple 都承認「音樂正在死去」,iPod Classic 也於 2014 年正式宣告停產, iPod 之父 Tony Fadell 談起這樣的結局,感慨的承認這是無法避免的,「我們不能太懷舊」,並稱串流媒體、雲端音樂是「天上的點唱機」。

在无限选择的时代中聆听音乐

當習慣使用搜尋功能、按下鼠標來取得音樂,要回到過去又慢、又貴、又慎重的模式就很困難。「一次擁有一切」是新時代的標準,並且這看起來不是短時間內會改變的既定事實。

嘿,別忘了 Youtube 在這波浪潮中也扮演著不可忽略的角色,雖無法像 Spotify 那樣有組織、精美的編排歌單,但它同樣秉持著串流服務的精神與潛力,而且完全免費,使用它聽歌的人口不可小覷。(有多少人是在 Youtube 上等待偶像的最新單曲!)

算法工程師:新的唱片行店員

在无限选择的时代中聆听音乐

當有數不清的音樂在眼前,聽眾就需要一個嚮導——無論是 Spotify 的建議歌手、隔壁鄰居分享的歌單,或是 Pitchfork 樂評分數,芸芸眾生就像困在一片滿載歌曲的海洋裡,呼喊著救生員來拯救:「告訴我們該聽什麼!」現代人可沒太多時間可浪費,只要聽「最好」的。

回顧音樂歷史,我們從來沒少過這樣一個「守門員」的角色:電臺 DJ、唱片行店員,為我們挑出唱片海中最值得聽/買的。在更「民主化」的今天,掌管「推薦歌單」算法的計算機工程師已經坐上這個寶座。

和「失戀排行榜」說再見之後呢?

在无限选择的时代中聆听音乐

大部份屬於模擬世代的人,都願意敞開心胸擁抱新的聆聽方式,但難免無法拋下對過去的思念。這就像是 20 年後回到家鄉,以前的農田變成高樓大廈的感覺。「失戀排行榜」作者 Nick Hornby 如此表達這份難以言喻的情感:「如果你擁有了全人類歷史上曾有過的所有音樂,那麼你是誰?」

在无限选择的时代中聆听音乐

在唱片行翻箱倒櫃,待幾個小時和店員聊天,最後挑了張唱片回家,一個禮拜反覆聽這張專輯,有時候也在收音機裡聽見它,沒有 Skip 沒有 Shuffle。最後我對這張專輯倒背如流,我將永遠記得它的封面,還有巷子裡那家溫暖的唱片行。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回憶:小時候買的專輯,長大後無意間在 Youtube 或 Spotify 上看到,只不過這時它與其他數以萬計的歌曲比鄰而居,鼠標一滑你就會點到別張專輯。你還是可以聽這張專輯聽好幾個小時,仍舊可以在 Spotify 或是其他串流服務上收藏或 Like 專輯,甚至可以向全世界炫耀你獨特的品味。只不過這一切似乎得來太輕鬆,少了當年獨自在一櫃櫃唱片架中挖掘驚喜的樂趣。我很開心我可以坐在計算機前聽見世界上每一張(數字)專輯,但我更希望歌曲的聲波,真實的傳進耳裡。

手機應用市場App Store

搜索“音響視聽”發現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