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音樂2017盤點打造音樂“新物種”

“如果沒有音樂,生活就是一個錯誤。”尼采說這句話時一定沒想到,百餘年間,音樂的承載傳播介質幾經改易,音樂用戶娛樂消費需求不斷升級,隨著手機及電子設備的普及,音樂APP已成為當代年輕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剛剛過去的2017年,華為手機自帶的音樂播放平臺——華為音樂,通過從技術到內容、從功能到場景的創新,向外界展現了終端強大的整合優勢及創新的能力。在被越來越多“花粉”所喜愛和認可的同時,更是通過服務內整合創新打破音樂邊界,探索了適合自己的新玩法。

而2017年,除在新機上推廣Histen音效外,華為音樂再次實現了技術上的突破,Hi-Res高解析音頻的出現帶來音樂品質上的升級,其解決了市面上支持Hi-Res的音頻設備價格昂貴因此不易獲得的難題,讓手機用戶也可以享受到Hi-Res專區的高品質的音樂,其包含的聲音信息量約為CD音頻的6.5倍,使華為音樂中的音曲在厚度、細膩度、深度、聲壓級等得到較大提升,更能接近原音,還原CD音質中無法聆聽到的細節及氛圍,以滿足日益“挑剔”的音樂發燒友的需求。可以說華為在HiFi的研發上走了一條和其它廠商不完全相同的路子。

發力跑步音樂,華為雲服務+AI孵化音樂“新物種”

另一個頗有深意的動作,要屬2017推出的“新物種”跑步音樂,可能很多人會說跑步音樂並不新鮮,現在很多的音樂軟件都已實現這個功能。但是如果你嘗試了華為音樂的功能,你會發現你瞭解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2017年8月,華為音樂按步頻定製跑步歌單功能正式發佈。兩個月後,華為音樂聯合華為運動健康的跑步音樂全量上線,用戶在使用運動健康跑步的同時,可以拉起華為音樂的音樂歌單,華為音樂可依照曲風和運動項目整理了復古搖滾、國外流行、動感專車等多種專題歌單供挑選。並且可以根據個人的步頻變化匹配不同的曲目。而一般軟件的跑步音樂功能僅以特色專輯的形式存在,即會個性化推薦運動適合的樂曲,但無法與實際場景相匹配。而華為音樂跑步音樂的功能,可以真正實現運動場景融合,這不僅需要硬件和軟件的匹配,更需要各軟件之間的拉通協同服務。

華為音樂2017盤點打造音樂“新物種”

隨著2017年華為年度壓軸旗艦HUAWEI Mate10系列的發佈,其搭載了首款人工智能手機芯片——麒麟970芯片及基於Android 8.0的全新EMUI 8.0操作系統,在開啟智慧手機新時代的同時,也為自家的華為音樂APP在智慧功能及音效品質的進一步升級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而跑步音樂功能的橫空出世,恰如其分的展現了華為音樂在終端整合上的優勢:實現了在硬件、算法、內容產品化的整合,這些都是其他第三方軟件短時間內無法複製的。我們可以想象,在這樣的模式下,未來基於終端生態服務將為用戶帶來更多可能。

電臺+音樂雜誌從“聽”到“看”的一躍

當下,媒介形式的進化和大眾娛樂方式的變遷,已然給在線音樂產業提出了更為艱難的挑戰。而華為認為,音樂APP並不一定要僅僅侷限在音樂播放上,各種有聲內容及讀物,也是用戶的需求所在。

於是在10月,華為音樂就實現了電臺功能的全量上線。作為華為音樂的模塊功能的創新,結合多種有聲讀物打造的互聯網電臺,涉及情感、娛樂、教育、脫口秀、讀物等諸多有聲內容,為用戶提供更專業、更個性化、更有趣的聆聽內容。

華為音樂2017盤點打造音樂“新物種”

可以說,電臺功能的全量上線,帶來的是華為音樂在音頻內容上的豐富和多元,以滿足不同用戶的聆聽需求。並且通過電臺連接用戶與內容,讓用戶在華為音樂上得到更多維度的滿足,可謂是頗有意義的功能創新。

無獨有偶,11月,華為音樂的音樂雜誌板塊《花粉專欄》正式上線,華為音樂的內容佈局再進階。

華為音樂2017盤點打造音樂“新物種”

作為華為音樂的雜誌模塊,《花粉專欄》可以讓用戶在聽音樂的同時,閱讀音樂類雜誌,雜誌的內容涵蓋了音樂故事、音樂人訪談等音樂背後的點滴,讓音樂更有料。可以說,雜誌板塊的上線,是華為音樂在多元內容上的又一次探索,由此實現了從“聽”音樂到“讀”音樂的覆蓋,豐富了音樂APP功能和內容的同時,帶給用戶端的則是體驗的提升和對用戶需求的更好滿足。

如果將電臺功能的全量上線看作是以有聲讀物融入音樂APP生態,那麼,音樂雜誌板塊的正式上線,則是實現了從“聽”到“看”的一躍。尤其是在碎片化的移動生活娛樂方式下,電臺、雜誌板塊的加持,可謂是為音樂加了相當的猛料。

從花粉互動到新用戶引流,華為音樂的進擊

除了在功能上的創新以外,華為音樂還在2017年從營銷活動、用戶體驗等方面著手,進行了多維度的探索和進擊。

在活躍用戶上,華為音樂不忘跟隨業界主流模式。10月中旬,華為音樂福利中心上線,針對會員及華為音樂用戶定製各種主題活動,通過抽獎、試聽權益、優惠促銷活動吸引用戶參與,增強用戶互動。其中針對所有用戶的“乘坐音樂時光機,重拾年少時光”主題抽獎以情懷動人,有效提升了用戶的活躍度。

倘若僅以活躍現有用戶為目標,未免有些小肚雞腸,作為終端型公司的軟件產品,華為音樂的一大重要策略就是針對機型提供差異化服務和營銷。在新機型華為暢享7S上市之際,華為音樂就針對新用戶展開強大攻勢,用“華為暢享7S音樂暢聽特權”促銷活動吸引新機用戶的眼球。而這樣的優惠活動,已經成華為音樂在每一款新機型上市時的“保留節目”,持續為不同機型提供豐富的音樂權益,給每一位新用戶都帶來不小的驚喜。

通過“福利中心+主題活動”的形式,華為音樂進一步釋放了地氣,讓其在用戶中引發自主的口碑傳播和擴散,帶來的則是1+1>2的營銷傳播效果。

華為音樂2017盤點打造音樂“新物種”

此外,華為音樂還在線下舉辦了一些活動,從線上到線下,深挖營銷。12月下旬,華為音樂在花粉年會上推出了音樂運動挑戰區,精準推廣了跑步音樂功能,讓花粉們在互動體驗中加深了對功能的感知。

華為音樂2017盤點打造音樂“新物種”

音樂APP的科技賦能剛剛開始

作為華為構建智能世界的一環,用戶規模已達億級的華為音樂,專注為用戶提供全方位音樂服務,成為音樂市場的一個“新物種”。

這一“新物種”不僅體現在上述華為音樂在2017年的功能推陳出新和營銷活動的創意上,而且還有與其戰略思維有關。即,不僅僅是將音樂APP作為自帶音樂播放平臺這麼簡單,而是從音樂市場和用戶痛點出發,通過諸如按步頻定製音樂這樣的黑科技,彰顯了華為的技術實力和華為音樂的進擊。

從戰略的高度去看,華為音樂在2017年可以說是進擊的一年。與其此前一直作為華為手機自帶音樂播放平臺不同,從音樂APP的維度去練內功、謀佈局、加碼黑科技。華為音樂始終致力於持續提升產品科技感,力求賦予用戶高品質音樂體驗,深度探索音樂伴奏場景化的可能性。也正是這種做法,讓華為音樂即便是在紛繁的第三方音樂APP中,也能憑獨樹一幟的產品特色脫穎而出。

音樂APP最關鍵的是如何讓用戶能沉浸其中,如果僅僅是提供音樂、提供歌單、提供播放功能,還無法形成差異化的產品賣點。華為音樂通過整合華為的技術優勢和算法能力,以科技賦能音樂,正是其2017年的關鍵詞。相信在2018年,進擊的華為音樂還能帶來更多黑科技,而這也是用戶所期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