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監管、主動擔責、增強防範意識,寫在李文星事件8個月後

加強監管、主動擔責、增強防範意識,寫在李文星事件8個月後

日前,因誤入天津靜海傳銷組織後死亡的李文星事件有了新消息:據財新報道,李文星父母將招聘軟件“BOSS直聘”運營方北京華品博睿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告上法庭,3月26日北京市朝陽區法院決定受理此案。起訴狀顯示,李文星父母請求法院判令BOSS直聘賠償喪葬費、死亡賠償金、被撫養人生活費、精神損害撫慰金、財產損失費等共計230萬餘元。

對此,BOSS直聘方面回應稱:“對媒體反映的信息我們高度關注,目前BOSS直聘尚未接到法院相關文件,我們將密切關注進展。”

時隔8個月後,李文星事件終於走上法律程序,這可謂是該事件的一個里程碑。因為,與輿論相比,法律更加公平、公正任何時候,法律都是問題的終極解決之道。

誰是元兇?

傳銷在過去多年坑害了大量找工作心切的求職者,無論是通過線下的職介所,還是親朋好友介紹,抑或是線上的招聘網站......傳銷犯罪分子對各種求職渠道無所不用其極,猶如一隻只蒼蠅,只要有“縫”都要去“叮”一下。而李文星顯然不是幸運的那個,其因為求職被假冒科技公司的犯罪分子引入天津,進而誤入傳銷組織,最終因為在傳銷組織遣散部分人員後,不幸溺水身亡。

當時警方通報稱,傳銷團伙為躲避警方打擊,遣散部分人員,李文星被送往火車站回家途中失蹤,兩天後在水坑中被發現溺亡。警方判定李文星“系意外落水後溺水死亡”,因此未予刑事立案。

隨後,靜安區公安部門對該事件進行立案調查,抓獲陳某等5名涉案人員。犯罪分子對誘騙李文星進入傳銷組織,並限制其人身自由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由此不難看出,李文星之死,是罪大惡極的傳銷組織做的孽,傳銷就是過街老鼠,只有去根除傳銷、打擊傳銷,方才能真正杜絕下一個李文星事件的發生。而我們看到,李文星事件發生後,相關監管部門也的確在主動作為,加強監管,這對未來的求職者不失為好事。

過去大半年,BOSS直聘做了什麼?

在李文星事件中,BOSS直聘是比較尷尬的一方,一方面,李文星的確是通過其找工作遇到了冒牌公司的人事。另一方面卻是,BOSS直聘主觀上並沒有推動這一事件,作為平臺服務商,並不會樂見傳銷分子在平臺上猖獗。

如上文所說,傳銷組織是有縫即叮的蒼蠅,而作為一家招聘平臺,按照常規方式審核,難以避免會被犯罪分子叮咬一口。

在事件發生後,BOSS直聘也在審核機制上進行了大幅的加強。在2017年,BOSS直聘全面執行高標準的招聘者認證方式,對招聘者進行雙重認證。

其中,第一層認證是身份證實名認證和動態人臉識別;第二層認證是通過企業郵箱、企業對公打款、在職證明、營業執照等多種方式進行招聘者身份認證。

通過認證後,BOSS在平臺上的發佈的職位,必須再經過一層審核,一經發現有問題的職位,會立即給予駁回和隱藏處理。與此同時,BOSS直聘自主研發的智能安全系統基於用戶舉報的各類疑似違規招聘者建裡數據模型,每日像殺毒軟件一樣對經過加密處理的招聘者行為數據進行掃描,對系統報警的安全係數較低的招聘者將會提報單獨處置。

在嚴格的審核和智能安全系統的實時監測外,BOSS直聘在平臺上的醒目位置為用戶提供了方便的舉報通道,被舉報的BOSS會被進行再一次的人工核查。

傳銷的新聞沒有消失,但是在招聘旺季,通過媒體、社交網絡,都沒有看到有人因在BOSS直聘上找工作受騙,雖然統計樣本不完全,但是也是BOSS直聘加強審核後的效果。

由此來看,通過如此環環相扣的審核機制的強化,BOSS直聘上將很難出現冒牌BOSS。之前BOSS直聘CEO趙鵬也談過,平臺對傳銷的戰爭,是成本對成本的戰爭。意識到審核的重要性、投入了成本,就自然有效果。

增強個人防範意識 求職者的必修課

李文星事件,其實也應該喚醒當下的求職者,在求職時一定要增強個人防範意識。無論是在哪個招聘渠道應聘,都要有自我防護意識。這猶如在社會中闖蕩,身邊不可能沒有各種風險,而防範風險意識是最基本的生存本領

,是求職者的必修課。只有加強對虛假招聘信息的甄別,在面對可疑的招聘時方能冷靜思考、沉著應對,才能從基本上去保護個體利益不被犯罪分子侵害。

而李文星家屬此番起訴BOSS直聘,這個跡象很好,因為與五花八門的輿論相比,放到法庭上能理清事實本質。因為李文星事件的元兇是傳銷,比找BOSS直聘要賠償,更重要的是解決傳銷這個源頭上的問題。

用輿論影響司法長期來看是不可取的,輿論永遠是用血點燃的。而李文星事件用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在面對傳銷這一一時難以根除的社會頑疾時,需要多管齊下,既需要監管部門主動作為,企業主動擔責(BOSS直聘加強審核後沒有再出傳銷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個人增強防範意識才能有效的去保護個體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