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學軍中學高一男生拿到全國信息學競賽金牌,而且是兩塊!

都市快報

在剛剛結束的亞太地區信息學奧賽中國賽區比賽中,學軍中學高一男生張哲宇奪得金牌,

整個團隊的表現非常亮眼,共6名同學奪得金牌,成績全國第一。

每年四五月起,進入競賽季。學軍中學的信息學競賽教練徐先友,就開始帶著團隊各處跑。5月初,參加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精英賽,7名同學獲得金牌,同樣在全國遙遙領先。

最喜歡系統為程序評分的瞬間

成就感滿滿

在兩大競賽中,拿到團隊第一名的都是高一男生張哲宇。昨天聯繫上這名“高能"的學生,他說讀初二時接觸編程,“一觸電就喜歡上了,不過拿獎,可能是題目比較對胃口"。

高能!学军中学高一男生拿到全国信息学竞赛金牌,而且是两块!

熟悉編程的人都知道,一般是用編程來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張哲宇回憶了兩道題,也和生活相關。

第一題是說有一條街道開了不少店,隨著時間推移,有些店開張,有些店倒閉,這些都按一個特定的規律進行。現在有人要在某個時間去某個店面購物,求用編程計算出便利程度。
“還有道題挺特別,以遊戲為背景,人物有技能、攻擊範圍等。"張哲宇說,一個人玩遊戲,其中有很多操作,但水平屬於“菜鳥",一項指令下去,常有不少隨機的結果。要求編程計算出不同結果的可能性。

“我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全國大賽,不過,這道題不難,算是'簽到題'(意思是到了現場都能做出的題)。"張哲宇自信地說。

和大多數同學一樣,張哲宇從幼兒園時接觸電腦,會玩玩坦克大戰等遊戲。到了小學高段,也會玩些網絡遊戲,“不過打得很菜"。遊戲玩得差,但他的成績一直不錯,尤其是數學,參加奧數拿到不少盃賽一等獎。“奧數我不刷題,但是我喜歡思考,鑽研出一道題來,覺得很開心。"張哲宇良好的數學底子,在之後編程學習中,給他帶來很多幫助。

接觸編程後,第一個難點是寫代碼。剛入門時,腦袋裡想的和寫的不一樣,有點像寫作文,當時甚至連一些寫代碼的專用英文都不會拼。度過這個階段後,就要考察思維了。

“一大串代碼寫出來,系統給你評分,有時幾秒鐘跳出結果,有時要等很久。無論怎樣,評分的那一刻都是成就感最大的。"張哲宇說,遇到出得特別妙的題,做出來了會感覺很過癮。

團隊訓練不分年級

高一到高三互相學習、競爭

去年11月,他參加全國信息學奧賽聯賽提高組,拿到一等獎。緊接著,今年3月,參加難度更高的省選(為全國賽選拔選手),在強手如雲的浙江省,奪得第一。7月中旬,他將去長沙參加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

高能!学军中学高一男生拿到全国信息学竞赛金牌,而且是两块!
“我們這支團隊裡,我不是最厲害的,學長學姐們是高手,有些畢業的學長才是大神。日常訓練,高一到高三都在一起,大家有不懂的,就互相問,氛圍真的很友愛。"張哲宇說,之前有次比賽去北京,和學長吉如一(高二時保送北大,後帶領北大團隊參加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拿到亞洲第一)共同參賽,被吊打了,卻非常開心。

訓練定期採用模擬賽形式,不管哪個年級,大家同一份試題,來一場小小的排位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競爭的氛圍。分數高、排位靠前的同學,直接上臺當小老師講評。張哲宇這名高一學弟,也做了一回小老師,自信心爆棚。

徐先友老師作為這支團隊的領隊人,深受同學們喜愛。

“徐老師人格魅力特別強,辦事情超嚴謹,團隊裡,最重要的不是他能做出多少難題,而是他懂得引導我們如何學習,如何訓練,如何去突破。還經常能給大家帶來好資源,很贊。"另一位團隊成員說。

神一樣的成績單

世界第一拿過三回

近十年團隊有70多人進入北大、清華

這是一支很強大的團隊,全國第一拿了很多次。徐老師說:“成績是意料之中,從獲獎人數就能看出,整個團隊的戰鬥力非常強,隊員們的潛力都很大。"

提起這支“信友隊",有這麼一份“神一樣的成績單",曾經出過多位國際信息學奧賽金牌得主:

2016年,金策獲得第28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冠軍,總分世界第一;2014年,徐寅展獲得第26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冠軍,世界第一;2012年,李超參加第24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國際金牌。全國信息學奧賽金牌,就更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