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吃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jessica宣

少鹽,究竟有多“少”?

0 ~ 6 個月的寶寶,推薦鈉攝入量為200mg/天,約為0.5g 食鹽。母乳或配方奶裡的鈉,已經足夠寶寶的需要了。

7 ~ 12 個月的寶寶,推薦攝入量為500mg/ 天,約合不到1g 的食鹽。母乳、配方乳、輔食含有足夠的鈉,因此,不建議予以食物自身所含鈉之外的額外補充,也就是說,此年齡段的寶寶不需要添加任何含鹽的調味劑。

1 ~ 3 歲的寶寶,推薦鈉攝入量為650mg/ 天,約合1.5g 食鹽。在給1 歲以上的寶寶製作食物時,可以適量地加點兒鹽,但還是要比成人餐清淡些,需要單獨給他們製作食物。

小心那些隱形鹽

很多時候,家長給寶寶吃的一頓飯中鈉含量就達到一天的需求量。我們可以簡單地推算一下,鈉最主要來源是食鹽,1g 食鹽中含有大約400mg鈉,常吃的菠菜或芹菜等深綠色綠葉蔬菜中每100g 大約含鈉80 ~ 100mg,再加上其他調料中的鈉含量,就很容易導致鈉攝入量過高。因此,在給寶寶準備飯菜時,要將含鈉量高的蔬菜與含鈉量低的蔬菜搭配食用,做到低鹽。哪些是高鈉蔬菜呢?一般情況下,深綠色的葉類蔬菜含鈉量相對比較高,如香菜、空心菜、菠菜、蒿子稈等,家長們可以酌情使用。

此外,往往被家長忽視的“隱性食鹽”也是造成寶寶鈉攝入過高的罪魁禍首。最典型的就是各種醬料,包括醬油、甜麵醬、色拉醬等; 又比如市面上銷售的很多零食,包括膨化食品、風乾肉乾、海苔等食物中鈉含量都比較高,在無節制地進食這種食物後,同樣會造成鈉攝入超標。所以,在購買產品前,一定要注意查看它的營養成分表。舉個例子,常見的甜味餅乾,吃起來並無鹹味,但其營養成分表中卻標明每100g 餅乾中鈉含量為400 ~ 500mg。半包餅乾吃下去,已經超標了。

《時尚育兒》雜誌,為孕、0~3歲家庭提供權威育兒、生活消費指南,點擊右上角關注。

時尚育兒圈子

有個媽媽在後臺這樣問,“您好,想請教寶寶吃鹽的問題,1歲前到底該不該吃鹽呢,好糾結?”,其實1歲之前的寶寶該不該吃鹽這個問題,並不糾結,幾乎所有的兒科醫生,以及相關文獻都明確指出【1歲內嬰幼兒不宜吃鹽】

對於1歲以內的嬰幼兒來說,母乳或者奶粉中含有的鈉元素已經足夠寶寶成長髮育的需要了,此時再往食物中額外加鹽會增大寶寶心臟和腎臟的負擔;而且還可能會破壞寶寶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從而引發疫病;另外吃鹽過多,會嚴重影響寶寶的口味,造成偏食或者挑食,從而造成營養不良。

所以再次重複一遍:【1歲內嬰幼兒不宜吃鹽】。

那寶寶啥時候可以吃鹽了,應該吃多少呢?寶寶1歲之後,是不是意味著可以大量吃鹽了呢?

當然不是!

1-3歲的寶寶:食物裡可以加入少量的鹽,但每天不能超過2克。

2克鹽是多少呢?

建議媽媽給寶寶放鹽的勺子可以用專門的【控鹽勺】(如下圖),那種一平勺是2克的勺子,給寶寶做菜時方便掌握放多少鹽。

最後,特別提醒:

1、媽媽應該從小給寶寶養成飲食清淡的習慣,這樣寶寶就會不偏食,也不會挑食,發育過程中的營養就能得到保證,而且飲食清淡還可以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的發生。

2、不要以大人的口味(尤其有些重口味的大人)去衡量寶寶的口味。寶寶對鹽的敏感度高於大人,當食物中鹽的含量為0.25%時,大人可能感覺不到鹹,但寶寶卻可以感知到。所以,當大人覺得口味正適合時,對寶寶來說可能已經很鹹了,如果寶寶又不怎麼會說話,他就只能去慢慢適應大人的口味了。

3、媽媽還要注意有些食物中的隱性鹽,比如紫菜、芹菜以及蛋白質含量豐富的肉類、魚類本身含鹽量就比較高。在做這些食物時,要比其他食物少放鹽。此外,奶酪、餅乾、麵包、海苔、薯片等食物中,同樣含有較多的鹽分,媽媽應該儘量避免給寶寶吃。

4、根據寶寶的身體狀況。如果寶寶患有心臟病、腎炎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要嚴格控制飲食中的鹽的攝入量。但是當寶寶出現腹瀉、嘔吐或是夏季出汗較多時,鹽的攝入量可比平時略增加一些。

總之,合理控制寶寶對鹽的攝取,對於寶寶的健康成長是很重要的。


月嫂阿花

Hello親愛的寶爸寶媽,蜜桃姐姐來咯!

現在成人飲食普遍超鈉,而且平均每日吃掉兩倍以上的建議攝取量!若家中寶寶也跟著大人這樣吃,日積月累之下,無怪乎現在的高血壓、心臟病等相關疾病的發生年齡皆越來越早! 所以給寶寶吃鹽,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超量,但是家長經常會有一些錯誤觀念,需要注意!

家長常見的錯誤“超鈉”飲食觀念

寶寶從4~6個月接觸副食品起,就開啟了人生的味覺之旅。爸爸媽媽可先別急著讓寶貝小小的味蕾體驗各種味道,越天然、無添加的食物原味,越適合小小孩,也才是真正的健康美味。

孩子的飲食習慣主要來自於家中大人,而家中大人的錯誤觀念與不良行為,正是導致孩子飲食超鈉的主要原因!快來看看,你或家人是不是也有以下的錯誤觀念。

  • 稀飯拌肉鬆,好下飯!×

吃起來鹹鹹甜甜,頗美味的肉鬆,是加工食品,含鈉量驚人!給寶貝吃稀飯拌下口的同時,超鈉危機累積中…。若經常讓孩子這樣吃,更可能養成孩子重口味的不良飲食習慣!

  • 白飯加一點醬油才有味道!×

1ml醬油約含67毫克的鈉,加1匙、2匙又3匙,你到底在寶貝的飯裡面加了多少鈉?不要把自己的飲食習慣套用在孩子身上!白飯配青菜,就能品嚐到天然的美味(更何況家裡的青菜也多有調味)。

  • 面線比較軟,適合寶貝吃?×

家中寶貝愛吃麵線?注意!製作過程中加了鹽的面線,每100克里面的鈉含量就已經超出人體一天所需,是一般白麵的6倍!此外,油麵的鈉含量也是一般白麵的2倍!下次點面時,還是選白麵吧!

  • 餅乾只吃一點點,應該還好。×

自己忍不住想吃餅乾時,身邊的寶貝一定也會湊過來吃。你可能覺得,讓他吃個2、3片應該沒關係,這次一點點,下次再多一點點,不良的飲食行為一旦養成,長大後才想戒除就很難了!

  • 健康取向的西紅柿汁、西紅柿醬,很適合小孩!×

市售西紅柿汁為了增添美味多有加鹽,因此含鈉量居高不下。而小朋友愛吃的西紅柿醬、糖醋醬等醬料,也都是危險的高鈉食物!不要被冠上“西紅柿”的產品給騙了!若喜歡喝西紅柿汁,自己製作最安全且美味。

不是吃起來鹹才有鈉!

‍“鈉”在哪裡?鹹的,我們一定吃得出來,然而不是吃起來鹹的才有鈉,很多甜食也都含有驚人鈉量,例如:醃漬加工過的水果、蜜餞、脫水蔬菜、罐頭類食品、西紅柿汁、汽水…等就是代表。

建議家長購買食物時,可從外包裝上的營養標示看清楚產品的鈉含量等營養成分。


蜜桃姐姐

寶寶太小,不能多吃鹽,大人不要以自己的口味去衡量寶寶的。寶寶對食鹽的敏感度高於成人,因為對食鹽的敏感度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當食物中鹽的含量為0.25%時,成人可能感覺不到鹹,但寶寶卻完全可以感知到。

因此,當成人感覺鹹淡適中時,對寶寶來說可能已經較鹹了,而寶寶又無法表達,只能去慢慢適應這樣的鹹度,最後改變了一生的口味。因此,寶寶3歲之前的膳食不僅需要單獨加工製作,而且需要全家人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

注意隱性鹽。很多食物本身就含有鹽分,比如紫菜、芹菜以及蛋白質含量豐富的肉類、魚類。在烹製這些食物時,放鹽量要比其他低鹽的食物少。此外,奶酪、餅乾、麵包、海苔、薯片等食物中,同樣含有較多的鹽分,選購時,需要注意包裝上的配料表或儘量避免購買。

根據寶寶的身體狀況。如果寶寶患有心臟病、腎炎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要嚴格控制飲食中的鹽的攝入量。但是當寶寶出現腹瀉、嘔吐或是夏季出汗較多時,鹽的攝入量可比平時略增加一些。


jessica宣

鹽的主要成分鈉是人體必需的元素,對維持人的正常生理機能有著很大的作用。但鹽攝入過量,也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因此,無論是小寶寶還是成年人,都應該保持清淡飲食。

給寶寶吃鹽,需要注意的是:

  1. 1週歲內的寶寶,可以從母乳,奶粉,以及各種天然食物中獲得鈉,因此無需額外加鹽。
  2. 父母應禁止給小寶寶舔筷子上的菜湯,一方面是大人的食物含有鹽,一方面是寶寶抵抗力低下,應儘可能不要接觸到大人的唾液。
  3. 寶寶13個月開始,可以嘗試少量加鹽。但要切記,不能按大人的口味來判斷寶寶的輔食是否合味。
  4. 部分食品,比如麵條,肉鬆等已經添加了鹽,為了保持清淡口味,則無需再多加鹽了。
  5. 少吃鹽有益健康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父母應一直讓寶寶保持清淡口味。
當寶寶開始加鹽後,就可以嘗試跟大人一起共餐了。讓寶寶的加入,帶動全家一起清淡飲食,保衛全家人的健康。


膩膩媽

控制寶寶鹽的攝入。在寶寶1歲之後才可以在飲食中加鹽。1-3歲寶寶每日鹽的攝入量不超過2g。2g是什麼概念呢?舉個例子,一袋25g薯片大概含有0.6g的鹽,一片火腿大概含有0.3的鹽。2g的鹽是非常少的量。另外強調下,在為孩子購買食物 時,家長也要看成分,有些麵包或者食物中含鹽量並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