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諱制度在中國古代有時苛刻,有時寬鬆的原因是什麼?

暗中觀苴喵

其實避諱制度從來就沒寬鬆過!在《公羊傳·閔公元年》中提到:“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這就古代避諱的一條總原則。這條準則在民間可能會比較寬鬆,但在朝廷層面卻執行的很堅決和徹底。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歷史上他是個很開明的皇帝,但是在避諱這方面,卻還是比較嚴。唐初名將徐世積,就是因為“世”與李世民同,而去掉,改為徐積。

又如著名的虎牢關,因為“虎牢”有關老虎之意,而李唐先祖就是李虎,因而改名汜水關。



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秦始皇的父親名子楚,於是把楚地改為“荊”。

呂后名雉,當時文書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雞”二字代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