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家族族譜”的排字輩一般都有什麼依據?

族譜是記載本家族延續的時代過程和各分枝的證據,也是防備輩分交錯而混亂的雜婚現象,他的保管和延制,一般是有長輩和德高望重切具有文化素養的人管理。這是中國的一種文化象徵。一般修族譜都是二十年或者五十年一次,訂下來8代或者16代,24代等。下面我就為大家舉幾個例子

中國歷史上“家族族譜”的排字輩一般都有什麼依據?

萬氏劉姓字輩歌

仁義為至善,道德作元良,

辛勤正國本,富貴長髮強,

禮法誠守信,詩書世濟祥,

忠貞文武繼,孝悌古今揚,

家和鄰里睦,業盛宗族昌,

勳統漢劉裔,功振華夏邦

中國歷史上“家族族譜”的排字輩一般都有什麼依據?

石家莊馬氏宗親來自明朝永樂年間,起有山西忻州市麻衣縣搬到石家莊靈壽一代,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關於家譜的輩分延續一般一次添加24輩,前後不得重複。本人承字輩,後延續世,澤,鈺,秀,忠,永……。一,馬氏具有特權,那就是倒入不燒紙,因為城隍爺管不了馬家的事。也就是不去報廟。(典故)二 ,馬,付,不能成親否則死後不許入老墳,意思就是開除了。這些典故雖有記載但不尊規矩的人也不少。

中國歷史上“家族族譜”的排字輩一般都有什麼依據?

孟氏按行輩起名始於明代,朱元璋對孔、孟後裔格外優禮。賜給祭田、免除徭役,從明景泰年間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孫孟希文被授予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算起,孟子後裔開始授世職。當時,立了“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十個子輩;明末,又立了“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十個字輩。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譜時又立了“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十個字輩。民國初年,又立了“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二十個字輩

中國歷史上“家族族譜”的排字輩一般都有什麼依據?

中原地區許多家族字輩,是撰寫家譜者起草,交各村討論,提出具體意見後確定,然後印刷到家譜上,刻印在始祖石碑上。有的村刻印在本村始祖石碑上。我們確山北驛城區交匯處,有張姓分居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字輩是:耀彩毓秀,履端行方;道持萬載,倫守五常。學勤志遠,業興丁旺;德澤寬厚,福祿呈祥。人們起名字的時候,可以把你的字輩起在名字中,也可以不用,但你必須知道你是哪個字輩,不能亂派。當然,我們這裡600多年來,字輩清楚,不通婚,恪守傳統習俗。如顏氏,北齊黃門侍郎顏之推為解決顏氏各地字輩不相同,重修全國通譜,並撰寫字輩。清朝舉人顏星篡修通譜,經康熙欽定全國通用。早些年曲阜顏氏總祠再修顏氏全國通譜並撰寫字輩。從中可以看出,只有名人才有資格撰寫本族字輩,才會被族人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