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被指太過血腥,讓人不寒而慄!

《雁門太守行》是李賀的一首經典詩作。這首運用樂府古題創作的詩作,主要通過描寫戰爭的悲慘場面,來表達將士們視死如歸,報效朝廷的決心。李賀在這首詩中對色彩運用十分準確傳神,再現了戰爭場景中非常具有視覺衝擊力,極其殘酷血腥的一面,讓人不寒而慄!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被指太過血腥,讓人不寒而慄!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詩的首句,一個“壓”字,便把敵軍人馬之多,來勢洶洶,以及交戰雙方實力上的差距等描寫得淋漓盡致。不知你讀到這句詩,是否也想起了古代戰爭電影或者電視劇中,必有的兩軍對陣的宏大戰爭場面。次句,李賀巧妙的藉助日光凸顯守軍將士的士氣。只見他們披堅執銳,嚴陣以待,一縷日光從雲縫裡透射下來,映照在甲衣上,金光閃閃。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被指太過血腥,讓人不寒而慄!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詩的三、四句則是從聽覺和視覺上來營造了戰爭之地陰寒慘切的氣氛。在詩人的筆下,此時正值深秋,萬物凋零,可以是一片死寂,也正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裡,戰爭的號角聲吹起,戰爭規模宏大。至於戰爭的激烈和殘酷,詩人並沒有平鋪直敘,而是以戰後晚霞映照在戰場上,把胭脂般鮮紅的血跡透過夜霧呈現出一片紫色。極易使人產生聯想,戰爭的殘酷血腥不言而喻。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被指太過血腥,讓人不寒而慄!

“半卷紅旗臨易水”,間間單單七個字,便見證了戰爭中的謀略。將士們選擇在黑夜裡悄悄行軍,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緊接著“霜重鼓寒聲不起”,描寫了這場戰爭之苦:當援助部隊接近敵軍時,便擊鼓助威,可夜寒霜重,戰鼓難以擂響,但即便這樣,將士們也毫不氣餒,決心苦戰。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被指太過血腥,讓人不寒而慄!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結尾兩句,李賀引用典故,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黃金臺”是古戰國時期燕昭王在易水東南所修築,傳說燕昭王曾在這裡,把大量黃金放在臺上,以此來表達不惜重金招攬天下人。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被指太過血腥,讓人不寒而慄!

綜合來看,李賀的這首詩,構思巧妙,用了常人描寫戰爭決不會用的濃辭麗藻,以各種鮮豔的色彩,把殘酷血腥的戰爭場面,刻畫的形象豐富。後人評價李賀的這首詩奇詭又妥帖,難怪李賀有著“詩鬼”之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