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於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後,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確實,家庭教育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

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

《辭海》: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在家裡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的教育。不同 社會有不同性質的家庭教育。中國古代有關家庭教育的文獻如司馬光的《家範》,顏之推的《家訓》、班昭的《女誡》等。資本主義國家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如誇美紐斯、洛克、裴斯泰洛齊等闡述了資產階級家庭教育的理論。社會主義國家的教育任務雖然主要由學校承擔,但也確認家庭是教育後一代的重要陣地。家庭與學校密切配合,統一教育影響,使兒童青少年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獲得發展。

在美國通常稱為家庭生活教育,誇美紐斯稱之為母親膝前的教育。綜觀各國家庭教育概念演變過程,參考名家大師對於家庭教育概念的描述,結合我們家庭教育工作的實踐經驗,我們將家庭教育定義為:家庭教育就是家長有意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身傳言教、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方式,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繼而家庭成員彼此相互影響終生的一種的社會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