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雨 水

『 2017.2.18-2017.3.5 』

太陽黃經 330度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屬木,木生於水,故立春之後繼之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雨水: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雨水時節,來自海洋的暖溼氣流漸漸北上,氣溫回暖,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大地回春。

所謂“春雨貴如油”,華北、西北和東北地區雨量仍處於全年較低水平,加上氣溫回升,有風天多,容易乾燥。

而江淮地區降水明顯增加,呈現早春氣象,氣溫變化幅度加大。此時華南已是春意盎然,雨量較多,但氣溫高蒸發快,南部降水較少時可能出現春旱。

雨水: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雨水: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 雨水物候 -

在“數九天”(也稱九九歌,自冬至起每9天為一個單位,據說過了九九八十一日,就到了春天)中,雨水對應的是“七九河開,八九雁來”這句,正描述了冰河解凍、大雁北歸的冬春過渡時景。

八九雁來

雨水: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雨水三候為“初候獺祭魚”,水獺捕殺河魚後,將其堆在岸邊,待數量充足時才上岸飽餐一頓,如同先祭後食;“二候候雁北”,北方回暖,南部過冬的大雁們開始結群回遷;”三候草木萌動”,草木吮飲春之露澤,抽吐新芽,桃李含苞,櫻桃欲綻,萌態可掬。

水獺

雨水: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 趣味民俗 -

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在北方為“龍抬頭”節,在南方則是“社日”。

“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北方舊俗這一天要理髮,小孩剃頭叫“剃龍頭”;婦女不動針線,恐傷龍睛;不能從井裡打水,恐觸動“龍頭”,所以提前一天將自家水缸備滿。

剃龍頭

雨水: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這一天吃的麵條叫“龍鬚”,米飯為“龍子”,餛飩叫“龍眼”,春餅叫“龍鱗”,餃子叫“龍耳”,總之多數與龍相關。

南方如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就沿用祭社舊俗,祭祀土地神,備下煮熟的三牲祭品(通常為豬肉、全雞、全鴨或魚),帶上香火蠟燭、紙錢等到村邊土廟祭供,而後分祭肉,聚眾宴飲娛樂。而婦女因不參加祭社活動,這一天就可以“歸寧”回孃家探望。

祭社

雨水: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雨水節,回孃家

在川西一帶,到了雨水節氣,出嫁女兒們便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回孃家看望。

兩把藤椅上纏二尺長的紅帶,稱“接壽”;罐罐肉則是用砂鍋燉好了豬蹄、黃豆、海帶等,用紅紙紅繩封罐口,代表感激父母養育之恩。

雨水: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婚後久久不孕的婦女,其母則會縫製一條紅褲子,讓她貼身穿,以求早日得子。

炒糯谷,佔稻色

“雨水節,燒乾鑊,以糯稻爆之,謂之孛羅花,佔稻色。”

——元 婁元禮 《田家五行》

客家雨水節有一習俗“佔稻色”,通過爆炒糯谷,觀察爆出的米花多少來預測來年的收成情況。

爆米花即“炮谷”,贛南客家人稱之為“米炮”,是客家過年必備的應節食物。

米花糖

雨水: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後來多數地方爆糯谷的習俗漸漸淡化,演變為在年底爆米花做煎堆餡兒,煎堆也稱麻團、麻球等,用糯米粉加糖、花生碎、芝麻等用油煎成的團形食物,外圓中空,薄脆清香,又有團圓甜美的寓意。

煎堆

雨水: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 健康養生 -

“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孫思邈 唐 《千金方》

脾胃能消化五穀,是氣血生養之源。五行中肝屬木,在味為酸;脾屬土,在味為甘。

春季肝旺而脾弱,故飲食上宜少酸多甜,可多食大棗、菠菜、荸薺、甘蔗、茼蒿、山藥等。風多物燥的天氣易使口舌乾燥,宜食果蔬及湯粥,如枸杞粥、紅棗粥、銀耳粥等,調補脾胃亦可用白菊花、決明子、西洋參等。

紅棗粥

雨水: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燥寒凍肉,溼寒入骨”,雖氣溫回暖,但皮膚腠理有所疏鬆,且早晚溼氣加重,易感風寒,所以講究“春捂”,特別是肩頸、背部和足部的保暖,防止肩周炎和頸椎病的發作。

雨水: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尤其需警惕“倒春寒”,當氣溫驟降時,老年人血壓易升高,誘發心臟病、心肌梗塞、哮喘等疾病。雨水時節的氣候多變也會影響關節組織的伸縮,引發關節痠痛,可適當按摩患處,促進血液循環。

- 美食推薦 -

買的豆沙羹太稀?不如自己煮一碗口感綿密的陳皮紅豆沙吧~

雨水: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食材:紅豆、蓮子、陳皮、黃片糖、水

步驟:

1. 紅豆、陳皮、蓮子分別浸泡2小時

2. 陳皮撕小片,蓮子煮半小時,瀝水備用

3.陳皮、紅豆下鍋,倒冷水大夥煮半小時,轉小火煮2小時

4.將煮好的紅豆沙過篩,輕壓濾出紅豆沙

5.加入蓮子和黃片糖,煮5分鐘即可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