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千瘡百孔之際,竟因一人獻策,萬千名將接踵而來

齊國滅燕國後,因齊軍思鄉心切,齊湣王就退兵回國,燕國的大臣和百姓找到了燕王噲的兒子職,把他立為國君,是為燕昭王。燕昭王身處戰亂之中,有一股憤發圖強的力量。但燕國當時已經千瘡百孔,民生凋敝,滿目瘡痍,他想讓燕國儘快地恢復元氣,以報對齊國的深仇大恨,為了儘快著手來富國強民,他就去請教一個很有名望的賢者郭隗。

燕國千瘡百孔之際,竟因一人獻策,萬千名將接踵而來

郭隗說:“富國強民之道,首先要有人才輔國君。燕昭王說:“先生說的不錯,這正是燕國的弱點,因我國地處北方,交通不便,賢者都留在中原,很少到我國來,我從哪裡去求的人才呢?”郭隗笑著說:“我先給大王講個故事:古時候有一種駿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行走如飛,有個國王想得到此千里馬,就四下派人去尋訪,要是尋訪到千里馬,可出千兩黃金購買,但尋訪了三年,也沒買到千里馬,尋訪的官員失望了,但國王求馬心切,就再派人去尋訪。

燕國千瘡百孔之際,竟因一人獻策,萬千名將接踵而來

有一個清掃宮廷的官員自告奮勇地接受了任務去尋訪千里馬。這官員吃盡千辛萬苦,跋涉了千山萬水,花了許多時間還是沒有結果。他在返國途中,路過一個地方,只見許多行人圍著一匹馬,在那裡嘆氣傷心,他上前一看,正是他朝思暮想要尋覓的千里馬。可惜這匹千里馬因照料不善已經死了。這個官員就出了五百兩黃金向馬的主人買下了這匹死馬,割下馬頭回去覆命。“國王見了馬頭,又驚又怒,驚的是千里馬確實存在的,怒的是那個官員竟用重金買回來一個毫無用處的馬頭,這豈不是天下最大的傻事嗎?”那個官員卻別具見識,他說:‘我用重金購買馬頭,是說明大王真心對待千里馬,這匹千里馬雖死了,但世上還有千里馬,馬的主人不善於照料,照樣也會像這匹馬一樣死去,但送到大王這裡,可得到重金,而且馬也會被很好照料和使用,他們一定會將千里馬送來的。’

燕國千瘡百孔之際,竟因一人獻策,萬千名將接踵而來

千金買馬頭的故事傳開後,不到一年,果然有人送來了三匹千里馬,那個國王如願以償騎著千里馬賞盡人間風光。燕昭王聽了這個故事,若有所感,便進一步請教:“請問先生我該怎麼做?”郭隗說:“大王如真要招納賢才,請將我作為馬頭,讓天下人知道,區區不才,大王卻以禮相待,加以重用,有本領的人還怕在燕國發揮不了才能嗎?他們難道會因路途遙遠而不來燕國投奔大王嗎?

燕國千瘡百孔之際,竟因一人獻策,萬千名將接踵而來

燕昭王禮賢下士就從郭隗做起。他特地為郭隗造了一座豪華的住宅讓他居住,恭恭敬敬地像待老師一樣的對待他。郭隗當然也非庸碌之輩,他就將這事大造輿論,使各國都知道燕昭王求賢若渴,器重人才。燕昭王還在都城造了一座黃金臺,就是造了一座宮殿般的大房屋,裡面放了許多黃金作為聘禮,專讓各國投奔來的賢才居住和享用。他的一番苦心終於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一時間,各國人才都來投奔燕國,可謂是絡繹不絕。像魏國的軍事家樂毅,趙國的大將劇辛,齊國的陰陽家(研究天文地理的學者)鄒衍和縱橫家蘇秦都先後到了燕國。在這些人到達燕國的時候,燕昭王親自拿著掃帚為他們清掃通路,表示又對這些人的尊重和恭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