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如何自我保健?

桑太太

說到骨關節炎,男性最容易出現在50歲以後,女性主要出現在40歲以後。絕大部分的骨性關節炎都出現在膝關節。

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上下樓梯、上下坡、下蹲上廁所時疼通明顯,蹲下再站起來時非常困難,但一般情況下,走平路並無明顯疼痛。上述情況是我平時在門診所接觸到的大部分病人的表現。如果骨性關節炎到了很嚴重的程度,那基本上出門在房前房後轉一轉都很困難了。

右上角關注“骨科姚大夫” 問病情留言或私信

與醫生交朋友,讓大家成為自己的保健醫生!



大家最主要的就是關注如何自我保健了。

從骨科角度上來講,關節退變最主要的是軟骨磨損。這個故事最主要的原因有兩點,一磨損速度大於修復速度。二,修復速度慢於磨損速度。

看上去很搞笑的兩個原因,這不是一樣的嗎?錯了,他們完全不同。



磨損速度大於修復速度,也就是說你經常去做一些劇烈運動,彎曲膝蓋的運動太多,尤其是上下樓上下坡這一個過程,對膝關節的損傷是很大的。而且在這個鍛鍊過程中,並沒有注意休息,導致修復速度跟不上磨損速度,所以導致了骨關節炎的早期出現。預防方法和自我保健,自然就是多休息,局部做熱敷,按摩,加速血液循環,促進修復的增速。同時使用非甾體類的抗炎藥,起到鎮痛作用,服用氨基葡萄糖片幫助關節軟骨的修復,可以適當使用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使關節當中磨損速度減慢。


骨科姚大夫

膝骨關節炎患者人數眾多,其造成的膝關節疼痛與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且隨著我國老齡化不斷加劇,其人數不斷增加。結合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45歲以上人口約為4.43億,可以推算出我國症狀性膝骨關節炎的患者數量約為3590萬,膝骨關節炎的防治形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俗話說凡病三分治七分養,對於膝骨關節炎患者來說更是如此。那麼,我們要怎樣科學用膝呢?

首先,樹立正確膝關節鍛鍊觀念

我們的膝關節正常的代謝需要不斷接受適宜的應力刺激,如平時可進行慢走、慢跑、騎車、水中行走等運動,這樣的運動可以給我們的膝關節帶來活力,促進骨質及關節軟骨的正常代謝,起到保護作用。過度的運動或者不運動則會使我們的膝關節退變加速!

短時間大量的運動會加重病情。

有老年朋友認為膝骨關節炎就是長骨刺了,只要進行大量的運動就能“磨”掉骨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短時間大量的運動不但不會磨掉骨刺,反而能加重病情,使疼痛加劇。

還有一些老年朋友認為爬山能鍛鍊膝關節,爬山雖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方式,但是對於已經患有膝骨關節炎的患者來說卻不利於保護膝關節。這是因為爬山時,膝關節在屈伸活動過程中,瞬間的受力會數倍於身體重量,造成膝關節受力過大,尤其是在下山時,這種瞬間的受力會更大,從而造成膝關節的骨質增生和關節軟骨的退變,使病情加重。

不運動或運動過少會造成膝關節的退變加速。

在膝骨關節炎出現較嚴重的症狀時,應注意休息,儘量減少運動,這樣能促進疾病的康復。但是在沒有症狀或疾病的緩解期,則應進行適量的運動。這是因為,不運動或運動過少不僅會造成骨量減少,導致骨質疏鬆,而且能加速關節軟骨的退變,造成膝關節的廢用性退變。

其次,強壯的肌肉可以有效保護膝關節

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對於膝關節具有重要作用,強壯的肌肉可以有效地保護膝關節,並減少運動損傷。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肌肉會逐漸萎縮,體積變小,力量也隨之變弱。因此,肌肉鍛鍊是膝骨關節炎患者的一項必修課。

對於膝關節而言,最重要的兩組肌肉是股四頭肌和膕繩肌。

股四頭肌位於大腿、膝關節前方,是人體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股四頭肌主要在膝關節前方為膝關節提供強有力的保護。

膕繩肌是大腿後側的肌群,與大腿前側強有力的股四頭肌相對應。膕繩肌主要在膝關節後方為膝關節提供強有力的保護。

下面我們介紹三種簡單有效的鍛鍊方法

臥位直腿抬高運動:平臥在床上,下肢肌肉收緊、繃直,抬高使之與床成45度夾角,保持5秒,再慢慢放下。如此重複10個為一組。每天做3~5組。本方法主要鍛鍊股四頭肌。
臥位收縮鍛鍊:將膝關節儘量伸直,在保持伸直的狀態下,使股四頭肌和膕繩肌同時收縮、繃緊,每次應堅持5秒,10次為一組,每天做3~5組。本方法可同時鍛鍊股四頭肌和膕繩肌。
坐位收縮鍛鍊:正坐於椅子上,坐穩後,用雙腳蹬地,並繃緊大腿肌肉,似想要起立但未起立的狀態,保持5秒,10次為一組,每天做3~5組。本方法可同時鍛鍊股四頭肌和膕繩肌。

第三,做好膝關節的防寒保暖

很多老年朋友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一旦陰天下雨或天氣轉冷,膝關節的疼痛就會加重。這是因為天氣變化或變冷時,膝關節的血液循環就會受到影響,造成膝關節血液供應障礙,代謝產物堆積,從而加重疼痛。而做好膝關節的保暖可促進膝關節的血液循環,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從而起到保護膝關節的作用。

第四,肥胖患者應節制飲食減少體重

肥胖是困擾現代社會的一種重要疾病,肥胖不僅影響美觀,而且會給全身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如影響內分泌代謝,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

對於膝骨關節炎而言,肥胖也是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臨床研究發現,在膝骨關節炎的患者中,肥胖者比例顯著高於正常體重者。肥胖不僅增加膝關節負擔,直接造成骨質增生和關節軟骨的退變,還會影響患者骨組織的代謝,造成骨質疏鬆,從而加重膝關節的退變。

因此,對於肥胖患者而言,一定要節制飲食,適當運動,以減少體重。

第五,建議使用手杖或登山杖

對於症狀較為明顯的膝骨關節炎患者,我們建議使用手杖或登山杖。這是因為使用手杖或登山杖可減輕膝關節的負擔,改善行走時疼痛和功能障礙,同時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從而改善關節功能或延緩關節的退變進程。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中老年保健雜誌

骨關節炎是中老年常見病,怎樣自我保健能減輕症狀,延緩推遲退變進程或者預防本病發生呢?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一種非炎症性的退行性關節病,由於增齡、肥胖、勞損、創傷、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諸多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臨床表現為緩慢發展的關節疼痛、壓痛、僵硬、關節腫脹、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特別是長時間活動後疼痛加重,影響生活質量。

年齡增長及肥胖引起關節退變,這種退變就像人皮膚變皺和頭髮變白一樣,是一種自然衰老的表現。退變首先發生在軟骨,使軟骨成分發生改變,逐漸在關節緣形成骨刺。另外疾病的整個過程還涉及韌帶、關節囊、滑膜及關節周圍肌肉,最終導致關節疼痛和功能喪失。

本病好發於中老年負重大關節,出現主要問題是疼痛、關節磨損,變形,活動度下降,肌肉萎縮,肌力下降,導致患病部位肢體整體功能低下。

針對出現採取主要的方法是減少關節的負重和過度的大幅度活動,預防本病發生,緩解症狀,延緩病變進程。

3、下肢關節有病變時可用柺杖或手杖,以求減輕關節的負擔

4、注意關節保暖。關節受涼常誘發本病的發生。這一點對於預防骨關節病也很重要。

5、避免長時間站立及長距離行走。會增加關節承受力及加速關節退變。

7、對控制急性期症狀可口服消炎鎮痛藥物、軟骨保護劑可減輕或控制症狀。

8、對晚期病例,在全身情況能耐受手術的條件下,行人工關節置換術。

臨床常用有效鍛鍊方法:

像踝泵、直抬腿、靜蹲這樣的方法大家可以試試,會有一定幫助。


婁志堃醫生

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一方面骨關節炎疼痛嚴重,另一方面。很多患者還想著如何強身健體。如何把握這兩者之間的平衡。



對於中老年人的骨關節炎。尤其是膝關節的骨關節炎,目前發病率是最高的。一旦發生膝關節的骨關節炎,那我們一般建議是儘量減少運動。而目前還有很多朋友認為。發生骨關節炎就是產生了骨刺,那麼如果用力鍛鍊,拼命運動,他就會把骨刺磨掉。事實上並不是這樣。一旦發生骨關節炎,運動的過多,反而會導致骨關節炎,進一步加重。



對於比較嚴重的骨關節炎,一般情況下,我們是不建議以負重運動,包括走路也不建議走的太多。如果走路也非常疼痛,或者根本就無法下地走路,那這種嚴重的骨關節炎,我們說可以進行手術,做關節置換。


骨科袁鋒

在臨床診療中,以膝關節疼痛就診的人是佔大多數的,尤其是肥胖的中老年人,表訴自己膝關節走路活動的時候就會特別的疼,有的還會出現膝關節腫脹,沒有辦法伸膝屈膝,在季節變化的時候尤其會有感覺。這些可以診斷其為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由於關節退行性病變,關節軟骨破壞或骨質增生引起的慢性非炎症性關節疾病,多會發生在活動過多、肥胖患者,其病變部位多是在平常負荷重的關節,所以膝關節發生骨關節炎的情況最多。

生活的中的保健也十分重要,首先要減輕體重,減少膝關節等負荷重關節的壓力,避免過於劇烈和持久的活動。第二,可以應用一些輔助工具來減輕關節負荷,比如扶拐或者手仗等,可以延緩病情的發展。第三,注意保暖,穿戴護膝,在季節變化的時候保護關節受冷,就算天氣變熱也要注意不能過早的減少衣物。第四,適當的行功能活動鍛鍊,促進關節血液循環,保證關節能正常活動,防止畸形。第五,如果疼痛劇烈、活動不能,可以儘早行關節置換手術。


醫學慕課

可以教骨關節炎患者一些自己可以按摩的穴位,主要是介紹四個穴位,陽陵泉、犢鼻穴、血海穴以及膝關節髕骨下面的兩個凹陷處內外膝眼,血海穴在大腿內側高起來的地方,陽陵泉在小腿外側高起來的骨頭下方呢就是陽陵泉。按摩這些穴位對緩解膝痛有比較好的效果。

如果要做一些鍛鍊,方法比較多,主要是加強大腿前側肌肉力量以及大腿後側肌肉力量的訓練。最簡單的可以採取一個半蹲姿勢,然後緩緩下蹲,好比坐在凳子上一樣,保持5到6秒以後,再緩緩地站立休息5到6秒鐘,這樣重複3到5次,作為一組,一天2到3組就可以了。

還有一種比較好的訓練方式:深坐於椅子上,腰靠住椅背,單腿伸直,緩慢上抬,保持腿部伸直狀態,將腿向外側旋轉,保持10秒後緩慢放下,兩條腿交替進行;或者勾起腳面將腿伸直緩慢上抬,保持10秒,然後慢慢放下,兩條腿交替進行。


海上名醫

骨關節炎是中老年常見關節疾病。多發於頸椎,腰椎,肘,腕,膝,髖等關節。初期臨床表現為疼痛,活動受限;進一步發展會導致關節變形,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生活。

日常生活中注意適當運動,增加骨關節保健,能減輕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下面推薦幾個適當運動和保健的小方法:

1、減肥,過高的體重作用於關節上的重力壓迫會引起關節疾病的發生。控制體重,減少體重對關節的壓力是最簡易的辦法。

2、適當運動,開始可以游泳,散步。掌握好活動時間,和運動量,不宜過大,運動應該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貴在長期堅持。

3、室內可以做一些輔助訓練。如活動關節,保持零負重狀態下的關節屈伸活動,做好肌力訓練,避免由於不活動而造成粘連。

5、不做有害運動。不能快速跑步,不能深蹲,跳躍等等。避免由於運動方式不恰當對關節造成進一步傷害。


玉楸堂主

專業骨科醫生為您解疑答惑!

骨關節炎,尤其是膝關節骨關節炎,在臨床上比較常見。膝關節為下肢負重關節,解剖結構複雜,病變影響因素眾多,最容易出現退行性變。退變主要是從膝關節軟骨開始,軟骨修復雖然目前市售有些藥物,比如氨基葡萄糖,但缺少循證醫學依據,目前還是醫學難題。軟骨自身修復能力也比較差,這些綜合因素導致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比較多。那麼膝關節骨關節炎如何自我保健呢?這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專業骨科醫生,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我預防和保健:

點擊右上角關注骨科牛醫生,享受健康新生活。

1.減少負重行走,上下樓梯,爬山等活動,以上這些活動都會增加膝關節負荷,使得關節軟骨退化加速。

2.體重的肥胖患者,尤其是上身比較明顯者,強烈建議減輕體重,以減少自身負荷。

3.膝關節不負重功能鍛鍊,主要是股四頭肌力量的加強,穩定膝關節,減少退變加重風險。

5.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疼痛加重時,可在家裡自行口服非甾體類消炎藥,比如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等,緩解疼痛,請及時就醫,不要盲目相信某些偏方,以免上當受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