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蚊子:本人有毒,叮咬者後果自負!

隨著天氣的回暖,稍縱即逝的春日風光似乎也要跟我們說再見了。我們即將迎接夏季的大太陽、游泳池、冰激凌,還有……

蚊子

警告蚊子:本人有毒,叮咬者後果自負!

有沒有什麼有效的手段能報復蚊子呢?想象一下:一隻蚊子吸了你的血,幾個小時後,這討厭的吸血鬼就死了 —— 因為你有毒。

前段時間,《柳葉刀》雜誌就發表了這麼一項聽起來很魔幻的研究。這項研究將一種潛在的抗擊瘧疾的新工具帶入了人們的視野:伊維菌素藥物。本世紀頭十年進行的研究,包括2010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攜帶瘧疾的蚊子在吸食了服用這種藥物的個體後會死亡。

瘧疾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傳染病,正影響著全世界2億多的人。當一隻被感染的蚊子叮咬一個人後,會傳播一種稱為瘧原蟲的寄生蟲,這種疾病就這樣傳播開來。在人類身上,寄生蟲會引起發燒、頭痛、發冷,甚至死亡。儘管發展中國家多年來一直在努力根除瘧疾,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攜帶瘧疾的蚊子對用來消滅它們的殺蟲劑產生了抗藥性。

警告蚊子:本人有毒,叮咬者後果自負!

瘧疾寄生蟲的生命週期示意圖

“自2015年以來,每年因瘧疾死亡的人數已經穩定下來。但是,我們沒有取得任何新的進展。我們需要新的工具來抗擊瘧疾,伊維菌素可能就是其中之一。”領導這項新研究的利物浦熱帶醫學院博士候選人曼諾(Menno Smit)如是說。

伊維菌素是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發展起來的一種藥物,用來對抗導致河盲症和象皮病的寄生蟲。曼諾和他的同事希望伊維菌素也能幫助消滅瘧疾。

警告蚊子:本人有毒,叮咬者後果自負!

他們的研究已證明,三劑高劑量的伊維菌素能在用藥後至少28天內使蚊子致命。這種高劑量的伊維菌素也得到很好的耐受效果,幾乎沒有副作用。

曼諾說:“最令人興奮的是,哪怕是在服用伊維菌素一個月後,用藥者的血液仍在殺死蚊子,這比我們想象的要長得多。”

曼諾解釋說:“我們把血液注入了人工薄膜中,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觀察蚊子吸食後的狀況。大多數蚊子在吸食血液後一週內死亡。”

進食兩週後,97% 的蚊子已經死亡。

警告蚊子:本人有毒,叮咬者後果自負!

另一組的48名參與者被給予了300微克的劑量,結果是蚊子的死亡率並沒有那麼高。

“病人可能已經注意到了副作用,因為他們已經感到不舒服了。但是健康人群對這種大劑量的伊維菌素的忍耐力是否也一樣好,這還仍待商榷。”曼諾解釋說。

曼諾還補充說,大劑量的伊維菌素還需要在兒童身上進行測試,以確保對所有年齡的兒童來說都是安全的。

彼得·霍特茲博士(Dr. Peter Hotez)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作為國家熱帶醫學院院長,他說,在認真考慮將伊維菌素作為國家瘧疾控制項目的一部分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

“但是,我認為伊維菌素作為瘧疾控制和預防的補充戰略具有一定的潛力。這種藥物在非洲的大規模藥物管理運動中的應用,有著良好的安全記錄。”霍特茲博士在給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

霍特茲警告說,雖然伊維菌素具備令人興奮的可能性,但是蚊子還是有可能產生抗藥性。這就是為什麼疫苗研發仍然是必要的。

哈佛大學瘧疾問題學者雷吉娜·拉比諾維奇(Regina Rabinovich)博士認為,伊維菌素值得為抗擊瘧疾而努力 —— 作為全球武器庫中反對“棘手”疾病的又一個“不完美的工具”。

警告蚊子:本人有毒,叮咬者後果自負!

在另一篇關於這項研究的評論中,拉比諾維奇寫道:“可能需要不止一種方法來應對關於瘧疾的挑戰。”她說,也許對蚊子有類似影響的新藥物可以能夠研發出來,具備更持久、安全的效果。

在給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她強調了在瘧疾猖獗的地區進行試驗的必要性,並提醒人們,研究人員需要確保,通過用伊維菌素殺死蚊子的方法能有效遏制瘧疾的傳播。

警告蚊子:本人有毒,叮咬者後果自負!

本文編譯自,NPR.

編譯:熙榕 | 審閱:

江洋

2017年,你為世界在變好做了哪些努力?或者在2018年,你打算做些什麼?

還有可能會在線下相聚哦!

坐穩了沒?要開車了哦

警告蚊子:本人有毒,叮咬者後果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