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基礎教育:推動有序有效合作

京津冀協同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的五位一體,基礎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人才培養、科研創新、文化培育的重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程。為此,三地應積極聚集各方力量,促進中小學、幼兒園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配置,並逐漸形成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多樣模式。

中小學(幼兒園)—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幼兒園)合作模式

在京津冀中小學校共同發展過程中,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武清區和河北省廊坊市發揮自身優勢,構建教育發展共同體,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三地中小學教育的均衡發展。

(一)以制度規範發展 三地教育行政部門發揮指導中小學校、幼兒園發展的職能,先後出臺一系列政策,如《推進通武廊戰略合作發展框架協議》《北京市通州區教育委員會、天津市武清區教育局、河北省廊坊市教育局關於開展教育協同發展的合作協議》《通州·武清·廊坊基礎教育協同發展共同體章程》和《通州·武清·廊坊幼兒園聯盟章程》等。這些政策確定了三地以“合作共贏、協同發展”的方針開展教育合作;建立了輪值主席制度,調動各個學校的積極性,切實貫徹和落實三地協同發展的相關政策;明確了三地教育合作的具體內容和未來發展方向,為教育協同發展提供了實施路徑和方向指引。

(二)以多方參與構建 從參與機構來講,這一模式主要有中小學校(幼兒園)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兩個主體。中小學、幼兒園根據自身發展水平,確定學校優勢和未來發展重點,有針對性地利用三地優勢資源,實現與合作學校的互利共贏。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作為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實施者,一方面提供製度引導,通過制定和實施相關的章程、準則等,增強三地中小學校、幼兒園合作的可持續性和規範性;另一方面,提供經費支持,相關部門通過專項撥款的方式、促進三地中小學和幼兒園教育的協同發展,提高了三地教育合作的可行性。

從參與群體來講,通州、武清和廊坊中小學、幼兒園教育協同發展主要由學生、教師、學校管理人員、教育部門工作人員構成。三地教育發展共同體中,教育部門工作人員是相關協同發展政策的實施者,他們組織、評價各種教育交流及學習活動,促進教育共同發展。學生、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除了要進行日常的學習、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以外,還需要參與到三地之間的校際學生交流、教學研討、管理培訓等活動之中,交流分享各自的學習、教學、管理經驗,促進三地教育優勢互補和協調發展。

(三)以多樣形式合作 通州、武清和廊坊三地的中小學校、幼兒園共同發展,涉及學生交流、教師專業發展、校長素質提升、學校管理等多個方面,針對不同需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積極推動各類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合作。例如,開展校長交流會、教學研討會、互派教師校長掛職和學校互訪等。這些不同形式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三地學生、教師和校長的交流,提升了三地教育發展水平。

高校—中小學合作模式

根據三地功能定位,即北京未來發展成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天津發展成為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和改革開放先行區,河北省逐步成為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範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北京、天津與河北高校在發展過程中,積極承擔教學、科研和服務職責,通過創辦附屬學校、開展師資培訓等途徑,推動三地教育資源合理配置和中小學校協同發展。

(一)創辦附屬學校 一流高校擁有豐富的科研成果、高質量的教師團隊和充足的教育資源,是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實踐先進教育思想、解決教育難題的主要力量。在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進程中,高等院校不僅需要實現自身的完善和協調發展,還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促進三地中小學教育的發展。為此,三地部分高等院校通過建立附屬中學、小學的方式,推動地區之間教育資源的優勢互補。例如,北京師範大學在天津、河北建立附屬學校,基本按照北京市中小學教師招聘標準統一遴選教師,並在學校建設過程中針對不同學校的生源、所處社會環境等方面差異,提供個性化的發展建議和指導。這種形式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附屬學校所在地學校供給不足的問題,也能夠有效帶動周邊地區中小學校的發展,提升所在地區中小學教育的整體水平。

(二)承擔師資培訓 在職教師、校長培訓是中小學與高校合作的重要內容。三地中小學校根據學校發展現狀、教師校長髮展需求,與高校進行積極溝通,組織相關人員參加培訓。如名師工作坊、骨幹教師校長培訓、專家進校指導和教師行動研究等。這種模式既包括同一地區高校與中小學校間的合作,也包括京津冀三地之間高校和中小學的交流。促進了三地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改進了中小學校的辦學質量。

未來,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模式需要進一步完善,以增強協作的效益。第一,藉助優勢資源,提高自身發展水平。在分析自身發展不足的基礎上,主動加強交流合作,引入或吸收優質教育資源,通過教師校長掛職鍛鍊等方式,促進本地區學生成長、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辦學質量提升。第二,完善公共教育服務能力,促進協同發展。根據北京疏解人口子女的實際情況和教育需求,不斷完善中小學、幼兒園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北京、天津優質中小學和幼兒園在河北創辦集團分校,優質高等院校建立附屬幼兒園、小學和中學,以充分發揮高水平教育的輻射作用。第三,建立健全政策體系,推動有序有效合作。京津冀三地在開展中小學、幼兒園教育協同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關注相關政策的制定。例如,逐漸完善教育督導制度,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對三地中小學、幼兒園教育的開展情況進行測評,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進而為協同發展提供政策指導,提升三地教育合作的規範性、專業性和持續性。

(作者薛二勇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劉淼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碩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