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有柴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是什麼意思?

花開隴上

高燒39.8,非常難受,親愛的朋友們加油啊!

“有柴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這是過去老人家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農諺,那我們來分析一下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柴不燒敞口鍋”是講過去農村做大鍋飯,敞口的不願意開鍋,壓力不夠所以不熟,但是我想這也是有侷限性的,也許是過去條件不好,所以才有這樣的農諺,豈不知現在烙餅即使在農村,燒柴火,鍋也得敞口啊,在街上烤羊肉串,也不可能蓋鍋蓋啊,去飯店吃木炭烤肉都是敞口啊。

“有女不嫁無公婆”這是在過去的家庭裡,如果沒有公婆撐腰,怕管不住男人,有事情的時候沒有人主持大局,自己生孩子生病沒人照顧,家庭裡沒有幫手,兩個人會手忙腳亂的。但是現在無論是農村還是城裡,孩子和老人都是分開過,男女雙方也大多是獨生子女,無論是公婆和父母都會照顧生病中的自己,現在男多女少,農村連娶媳婦都費勁,就怕媳婦跑了,那能給自己媳婦受氣,也根本不需要公婆為自己撐腰。倒是與公婆不和的事經常發生。

“有柴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這是過去窮時的理,現在有些地方不適用了。

歡迎大家評論。


田俊超白

有書君常聽農村人說一句話“有柴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有書君母親也常常唸叨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我國勞動人民勤勞、善良、智慧,擅於把生活裡的經歷進行總結,通過朗朗上口、便於流傳的俗語,起到醒示後人的作用。

“有柴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就是一句有深刻教育意義的俗語。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1、“敞口鍋”是指農村土灶上沒配有蓋子的大鍋。


這種鍋底面積大,用鍋做飯的時候,在鍋底燒柴。隨著燒柴不斷地添加,鍋底散發的熱量越來越大。



鍋底熱了,鍋裡煮的食物也會逐漸加熱。但是敞口鍋燒燒柴,熱量會從食物表面直接散發出去,跑掉大部分熱量。這樣,一邊加熱一邊散熱,想把東西煮熟就很慢,用的柴草也多,這就造成很大的浪費。所以我們做飯時,不要敞口燒柴,要把鍋蓋上。這樣既節約用柴,又節省時間。


“有柴不燒敞口鍋”引申意義就是:要會理財,不能因為我們生活條件好,就大手大腳的“胡亂花錢”。


2、人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有德行的老人就是家裡最高的風水,是一個家庭的天德星。老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要多;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要多。”


他們一生經歷了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在人生的旅途中,總結了無數的寶貴經驗,可以隨時指出子女身上哪些不足;教育子女如何為人處世;如航標燈一樣引導子女走正路。所以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話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最富有哲理性的比喻。


“無公婆”是指男方父母已經不在人世,家裡沒有“航標燈”來引導了,這是一個多麼迷茫的家庭啊!


從“有女不嫁無公婆”這句話中可以感受到,有女兒的父母的一片苦心。每個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女兒,希望女兒有個好公婆。從前人們嫁女,為什麼要“看家”呢?其實就是去看公婆,從公婆身上看這個家裡的“家風”。


公婆的德行好,兒子肯定差不了。


女兒嫁給這樣的人家,父母才會放心。好公婆會引導小夫妻平平安安、順風順水地生活。尤其是女婿,有父母在,父母憑經驗,會及時告誡他不能做錯事,做了錯事,能及時出面怕制止,女兒嫁過去,沒有虧吃。



“水是有源的,樹是有根的”,一個沒有父母孩子,就等於無源之水,無水之木,根基不穩啊!原本自己的女兒剛剛成人,嫁給一個沒有公婆的家庭,就如同把女兒丟到了“汪洋大海”裡,小夫妻就像在沒有“航標燈”的情況下,面對現實生活,前方有急流暗礁,二人隨時都有觸礁翻船的危險。


“有女不嫁無公婆”就是父母長輩不希望女兒嫁給無父母的男生,嫁給這樣的家庭,父母總會擔心女婿,在沒有他的父母引導下,萬一有個閃失,受苦受累的總會是自己的女兒。

有書君認為:“有柴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這話說得在理,無論在哪個時代裡,都是金玉良言。



有書共讀

農村老人常說:“有柴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是什麼意思?

這句老話可以說是相當的具體,也是相當的實在。不但符合以前的社會現象和女婿選擇,而且就算是現在,依然有參考的社會價值。

【1】有柴不燒敞口鍋:

在農村,家家戶戶廚房都是支大灶,安大鍋,煮飯燒菜啥的都離不開鍋。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小時候應該都燒過火,做過飯,或許有些男生不會煮菜,但是煮豬食一般都是必備技能吧?

小時候,一點君燒水或者是煮豬食的時候,老媽總會叮囑要記得蓋鍋蓋。以前總嫌麻煩,不蓋鍋蓋,自然沒少被嘮叨。現在長大了卻長年不在家,不能在家承歡膝下。回想起來,還有幾分懷念昔日老媽的嘮叨呢!

老媽要求蓋鍋蓋的理由很簡單,不外乎三點:①蓋鍋蓋能夠省不少柴。小時候,家裡的柴火雖然不用錢買,都是去山上砍,砍柴也是辛苦活。在我的印象中,小時候整個冬天幾乎都在砍柴,要堆滿好幾個柴垛呢!

②蓋鍋蓋好得快。特別是農忙時節,農村的朋友可以說是忙得腚都顧不上了。吃完飯就得下地,種莊稼必須得趕天氣和節令的。燒個水,煮個飯也能省下好幾分鐘呢!

③蓋鍋蓋能減少蒸發。幾十年前的農村,不論是煮粥還是煮菜,一般都是水為主,不蓋鍋蓋就容易蒸發,導致浪費。記得小時候,最喜歡菜湯拌飯吃!

【2】有女不嫁無公婆

父母在,尚知來路,家有兩老,勝過至寶。在擇婿的時候,女方父母還是更加中意公婆健在的家庭。說實話,作為過來人的父母深知家庭生活中公婆的重要性。

①在農村,兒媳婦懷孕生子,可以說忙前忙後最多的往往是公婆。

②說實話,在家庭生活中,公婆往往更加偏袒兒媳婦。有公婆在,往往也能約束一下初為人夫,初為人父的丈夫。

③雖說婆媳關係是最難處理的,但是過日子,有公婆的家才更完整,以後孩子也有爺爺奶奶了。說實話,一點君從來沒有叫過爺爺,因為爺爺在我還沒出生前就去世了,甚為遺憾。

一點語:好馬配好鞍,好鍋配好蓋,好女配好夫。願天下所有家庭都能父慈子孝,兒媳敬公婆,公婆如父母。


更多有知有趣有味三農事,請關注三農問答達人『一點三農』


一點三農

有柴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的確是很多地方的農村俗語。是農民對生活的積累總結,反映的是農村人的智慧。


過去的農村,一般燒飯做菜都是用柴草起火,柴草原料的來源都要到野外砍伐或撿拾,是一個非常吃力的活。節約光榮,勤儉持家是傳家的祖訓,告誡人們“有柴別燒敞口鍋"。過去無電無煤氣生火做飯,也沒有鋁製和不鏽鋼炊具,每家一口鐵鍋,做飯炒菜時蓋上木匠做的木鍋蓋,叫做閉汽。為的是加快食物熟得快的過程。如果敞著鍋燒,食物熟的慢,容易夾生。有柴莫燒敞口鍋,就是告訴人們,講求生活訣竅,注意勤儉節約。

題外話:過去有一農村少婦請來木匠篾匠在家做活。少婦拿出木料和竹料說:“二位師傅,我家要做個爭氣(蒸汽),做個閉氣(閉汽),做個提的下畈氣(去),做個懷裡滾,做個肚子挺。木匠和篾匠一頭霧水,不知所措。聰明的讀者,你能猜出少婦要做的是什麼傢俱用具麼。(答案見題尾)

有女不嫁無公婆,這也說明一定的道理。大樹底下好乘涼,指的是一個生活現象,說的是一個生活哲理。一般指有了依託好過日子。在一個婚姻家庭中,公婆就是家中的大樹,有了公婆對生活的幫襯,很多事情就會變得輕鬆快活。如幫忙做飯、洗衣、帶孩子,會讓媳婦的日子變得空閒時間更多,可以支配其它的事情。這也是從減輕自己女兒的負擔考慮的,是父母親的親情愛心的表現。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也確實如此。

‘謎語答案:蒸汽指飯甑;閉汽指鍋蓋;下畈氣(去)指過去送飯用的飯筒子;懷裡滾指篩子;肚子挺指簸箕。你猜對了嗎?

(飯甑圖)


(竹篩圖)


老狼48440790

農村老人常說:“有柴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過去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土灶,燒水炒菜做飯都用大鐵鍋,鍋上製作一個鍋蓋,我們這裡叫鍋板,燒水炒菜做飯都將鍋蓋蓋上,這樣水容易燒開,菜飯也容易煮熟。如果燒水炒菜做飯不蓋鍋蓋會浪費柴火,水也不容易開,不蓋鍋板燒飯,飯是燒不熟的會吃生做。



那麼“有女不嫁無公婆”又是什麼意思呢?過去女兒出嫁比較早,有十三娘有十四爹的傳說,這麼輕的年齡出嫁肯定需要的幫忙和教育,有公婆的家庭生活有保障,生孩子坐月子有婆婆會服侍照顧,有婆婆不要媳婦做飯,不用自己帶孩子。

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有柴不燒敝口鍋不是沒有道理,蓋起來燒水做飯省煤省電,不過炒菜現在人都不蓋鍋,這樣炒的菜適合年輕人吃,而老年人總喜歡把蓋鍋蓋上,這樣燒得熟,有利於老年人消化。



至於“有女不嫁無公婆”,現在年輕人的想法不一樣,認為有公婆不自由,不如嫁個無公無婆。不過有很多人還是選擇有公婆的,有公婆會減輕夫妻負擔,會做家務會幫忙帶孩子。但相對來說,有公婆會增加婆媳之間的矛盾。你出嫁喜歡有公婆好,還是沒有公婆好?歡迎大家一起都來談一談。

[更多三農精采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月季正紅》點贊、評論、轉發、分享]

月季正紅

有柴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這是一句很生動形像的比喻俗語,飽含生活經驗哲學,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具有順口溜的詩化特點,又易記,且理淺顯而深長。

在農村,過去是以燒柴為主,家家戶戶有土灶,為節約省柴省時,講究質量效率,人們會在灶與鍋上多做文章,使能做出省柴省的又有質量效率的熟食來,我從農村出來,我就曾研究過省柴灶,四十年前就開始使用高效快速的“壓力鍋“。人以食為先,一日三餐離不鍋灶,在農村,鍋灶對一家來說是極重要的。敞口鍋是沒有蓋,沒有蓋就易散熱,熱不聚,不充分利用熱,就費柴費時費力,質量效率又低,達不到既省柴又省時又有質量效率的目的,做人謀事,就要學會省時省料,又追求質量效率最大化,燒敞口鍋與這是背道而馳的,藉此勸人學會節約省時省料,杜絕浪費,減輕成本,又要講求質量效率,做聰明人,不要幹愚蠢事。所以有有柴不燒敞口鍋的說法。



現在許多年輕人有啃老習慣,老人還可發揮餘熱,幫助到晚輩,在一家之中,老輩長輩奉獻更多。有老輩幫助會省力許多。在農村,娶兒媳後,嫩的家公家婆才四十多,一般是五十上下,家公家婆還很有能力幫到兒子兒媳,既可上山下田勞作,還可在家幫帶小孩,可為兒子兒媳出力,減輕許負擔壓力,輕鬆自在自由又省力許多。要是沒有家公家婆的就會艱難得多,凡事要自求自靠,無人免費幫忙,負擔壓力就大得了,所以作為有女要嫁的,會很重視現實,從現實利益考量,就會不選擇嫁無家公家婆的家庭。這也是勸人要重視現實,講求利益效率,達到利益最大化效果的。



樹德漢碩

農村老人常說:“有柴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是什麼意思?


花開隴上

真的覺得老一輩傳下來的話很有意思,而且很有哲理。

突然想到老王媽媽傳的一句:六月的天就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感覺古代我們前輩真是大智慧啊。

有柴不燒敞口鍋

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農村的鍋都是那種敞口的大鐵鍋,一次可以做很多人的飯。因為農村家裡親戚多,有時候誰家有個事兒,一來幫忙了,至少得給人家做個飯,若是小鍋,那得做多久,而且略顯小氣了。

所以農村都用大口鍋。農村一般是不燒天然氣的,太費錢了。農村人收了莊稼之後,剩下的麥稈、乾柴、玉米芯兒這都是柴火,即免費有很方便點燃,所以基本都用這個。但這個也要分情況。若是長時間燉肉,則需要硬柴火比如干樹枝。

那麼不燒敞口鍋什麼意思呢,說的就是,你家柴火再多,也不能敞著鍋蓋燒,因為農村的鍋大,散熱快,若是敞著蓋燒柴火,柴火的熱量可能剛好和開蓋散去的熱量相等,這不就等於光消耗,沒燒火麼?

有女不嫁無公婆

這句話也很有道理。一般情況下,不管是別人介紹,或者互相談朋友。都會問到家庭情況。父母的情況,若是一方的父母不在了,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為什麼呢?

正常情況,孩子的教育父母雙方都要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父親給與孩子的是責任,堅強、勇氣。而母親給與孩子的溫暖、愛、情商。這樣的角色是無法替代的。

所以如果一個家庭裡,父母都健在,而且性格都不錯,那麼他們的孩子一定是一個不錯的孩子,選擇他當自己的老公,應該不會錯。


所以老祖宗的智慧可以說包羅萬象,不會時過境遷!

歡迎朋友關注,留言區發表你的觀點,跟老王的朋友們一起探討。


老王偵查記

農村流傳著很多老話,這些老話是祖祖輩輩的勞動人民通過貼身經驗和歷史教訓總結出來的,多數的老話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現在農民在茶餘飯後常說的一句老話是“有柴莫燒敞口鍋,有女莫嫁無公婆”,那這句話有道理嗎?

有沒有道理,首先要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從字面意思很好理解:燒火做飯時,不能燒敞口的鍋;女兒出嫁時,不能嫁到沒有公婆的家庭。這是一句很生動形象的對仗句,飽含著生活的經驗哲學,形象、生動、通俗又易懂,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老話,因此才能流傳至今。

有柴莫燒敞口鍋

過去在農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是用柴火燒水做飯,雖然農村的柴火很多,但是做飯時一定要把鍋蓋蓋上,不能燒敞口的鍋,不然的話浪費柴火不說,做出來的飯也不好吃。燒火做飯時蓋上鍋蓋,不僅飯菜熟的快,而且還能省時省力,農村的另一句老話“鍋蓋掀一掀,做飯燒半天”說的就是這個理,做飯時蓋上鍋蓋,鍋裡的熱氣能在鍋裡迴流,不僅飯菜好吃,還能節省柴火,何樂而不為呢。

有女莫嫁無公婆

這句話在農村是普遍認可的道理,在一個婚姻家庭中,公婆就是家中的大樹,有了公婆對生活的幫襯,很多事情就會變得輕鬆快活,農村的雜活比較多,公婆能幫著幹很多的事情,如做飯、洗衣服、帶孩子等,甚至還可以賺錢養家,這會讓媳婦的生活壓力變得小很多,生活中對於一些人情世故,公婆還可以指點迷津,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也確實如此。雖說婆媳關係是個難題,但是家裡真沒有公婆,生活會艱難很多。

隨著農村環境的日益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現在農村已經很少用柴火燒水做飯了,因此“有柴莫燒敞口鍋”如今已不通用了,但是這句話蘊含的道理在今天依然通用;“有女莫嫁無公婆”在今天雖說依然適用,但是隨著農村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生活水平的日益富裕,這句話已不能概括所有,但是蘊含的道理依然可以借鑑。

這些老話都是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話粗理不粗,這裡面蘊含的道理在今天依然值得我們探討,對於這句老話,你是怎麼看待的?


三農這些事

聽說關注我的都發財了~


很多的時候,農村結婚一般都會選著有公公婆婆的人去嫁,所以就有句俗語:有女不嫁無公婆。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一般在以前的時候大部分的家庭都比較窮,況且那個時候沒有父母的男方將女兒嫁過去受苦,相信那個父母也不會願意的吧。我們家鄉有句老話,掀鍋三把草,女人找婆家沒有公公婆婆,進門就當家對年輕人來說負擔太重

很多的時候婆媳關係就是中國很多的現狀,現在很多的媳婦和婆婆生活在一起都是相處不來生氣,現在的年輕人無論是思想還是做法都與老一輩人不同,而且現在的年輕人活的比較隨性,對於老一輩的規矩很多都不願意去遵守,公婆想的一般都是媳婦要孝敬父母,所以在一起難免會產生矛盾。

其實很多的時候婆媳關係不和只是少數,小虎覺得更多的還是為了家庭也付出很多,照顧孩子每天接送,還是子孫的“小金庫”一心對孩子好,但是很多時候的方式不對,也就導致矛盾的產生。如果能夠以心換心,通情達理,小虎覺得每個家都會很幸福。

現在隨著生活的轉變,女方可能不願意和老一輩人生活在一塊,但是很多的時候公公婆婆對於家庭還是非常重要的,畢竟一個家要有個家樣,相信很多的人還是支持的。

不管怎麼說凡事沒有絕對,畢竟現在嫁的是真正感情!而不是金錢和婆婆。

關於“有女不嫁無公婆”,你有什麼看法,是支持還是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