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股市會有牛市的可能嗎?

電視機24

我是傑克,請點【全文】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今年是2018年,股市會有牛市嗎?明年2019年,股市會有牛市嗎?這是很多散戶朋友基本上每年都會問一次的問題,為什麼?道理很簡單,我在炒股,我當然想要牛市了,因為牛市,股票能大漲,我能賺到錢,所以,我天天月月年年都在關心有沒牛市。就跟男同胞天天想著有個漂亮妹紙做女朋友做媳婦一樣,這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那麼,究竟今年2018年股市會有牛市嗎?如果是像2007年和2015年那樣的大牛市的話,傑克認為沒有,如果是像2017年那樣的局部牛市的話,傑克認為有,2017年是屬於白馬股的局部牛市,2018年呢?2018年是屬於中小創的局部小牛市。


為何傑克研判2018年是屬於中小創的局部小牛市?首先,2017年幾乎一整年都在炒作白馬股,中小創則是被打入冷宮一般,冷得直哆嗦,冷得跌跌不休,以致於很多中小創個股都跌幅很深,甚至很多都跌出了大底部。

在技術層面上看,這些中小創已然具備強烈的反彈需求;其次,隨著360回顧A股而引發了獨角獸概念的炒作,這些獨角獸大多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信息安全等新興高科技產業,也是未來具有遠大前景和錢景的發展產業,最大的一個共性就是這些高科技產業的個股都是集中在中小創,這就意味著中小創將得到資金炒作的機會,風向和風口都將轉向中小創個股,所以,中小創個股就有了局部行情的良機。



我是傑克,用平實易懂的語言,讓你讀懂財經!


傑克財富

對2018年股市的分析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資金,影響資金面最大因素是政策。

市場的總貨幣,最後落角地無非是4個地方:1、實體經濟;2、資產價格(股市、樓市、債市、期市);3、商品市場(物價)4、匯市(資金外流);5、金融體系。我們可以把整個市場(股市、樓市、債市、匯市、期市、商品市場、實體經濟)理解為一個連通器,A、B、C、D等分別代表股市、樓市、債市、匯市等。每一支分管的水量流進流出必然導致水位的上升和下降。

正常來說,由於連通器的作用,在總水量固定情況下(總貨幣固定),A、B、C、D等水位是會保持平衡的,如果要改變某個支管的水位,必需有外面的作用力,比如我用力壓A點(股市),那麼A點水位自然會下降,即表現為股市資金流出,股市下跌,而其他比如B點(樓市)水位則可能會上升(上漲,我把這個作用力理解為政策。

縱觀這幾年的資產價格上漲,無論是2015年的股市牛、2016年的樓市牛還是2017年的三四線房價上漲,都是資金(貨幣)在市場內騰挪產生的。

一、市場的總貨幣我們可以把M2(居民、企業、非銀金融機構存款)理解為市場的總貨幣,或者說是上面連通器的總水量。截至10月份M2餘額為165.34萬億。不過現在M2是有些失真的,因為有些資產可以視為貨幣,但是並沒有計入,比如銀行理財產品沒有算在內,我們去買銀行理財產品,其實也類似於存款,更何況銀行理財的投資對向主要是債市、股市、樓市等。有人統計過,2016年市場的真實總貨幣量(信用量)是181.9萬億左右,同比增16.51%。

在2017年之前M2增長保持兩位數以上,最高的在2009年逼近30%,今年首次降低個位數,而且已經保持了幾個月。未來隨著國際貨幣寬鬆的見頂,以及國內去槓桿,未來M2增長繼續保持個位數的低增是必然,而信用量雖然仍然會保持在兩位數,但是增速下降肯定也是趨勢。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連通器的水量增速是下降的。

二、政策(作用力)會不會支持股市上漲呢?大家都知道,剛剛過去的11月份,四部委發佈大資管新政,意味著股樓債等統一監管時代的到來。對於新政,小白之前解讀過了,

新政對股市最大的影響主要是兩點:一是通道業務;二是銀行委外。

什麼是通道業務?簡單地說就是法律規定商業銀行是不能投資股市的,銀行為了避開這個規定,借用券商、基金子公司等這個殼投資股市。這個殼即被稱為通道。

而銀行委外則是銀行將資金委託給券商、基金子公司進行投資。通道業務和銀行委外是銀行資金進入股市的主要渠道,具體是多少目前不清楚,但是有人做過測算,2016年通道業務的資金就達到12.39萬億(股市是投資對象之一)。

新政明確“金融機構不得為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提供規避投資範圍、槓桿約束等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說白了就是對通道業務進行實質性的限制,過渡期為2019年6月30日之前,過後進行全面規範。無論如何都會導致銀行違規資金進入股市的渠道受阻,對股市是一大利空。

四、從股市供給端考慮,2018年國內極其重要的任務應該是“去槓桿”,去槓桿說白了就是降低企業的債務水平,怎麼降低?

最有效的當然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加快IPO(新股發行)節奏以及再融資。我們來看一個會計恆等式:

總資產=總負債+所有者權益

去槓桿是降低等式右的“總負債”,企業向銀行貸款可以增加總負債,但是等於加槓桿。IPO和再融資可以提高所有者權益,也就是說在總資產固定的情況下,所有者權益提高了,會降低總負債,達到去槓桿的目的。

如果要增加新股發行,最好辦法就是實行註冊制,也就是讓企業上市更方便、更容易。2015年國家曾提出要在2017年底之前搞註冊制,後面因為2016年的股災擱置,小白認為2018年即使註冊制不能實施,相信國家也會創造條件讓更多的企業可以上市。

最近一個新聞就很有意思,近期官媒密集發聲促新三板改革,有評論說這意味著得到了監管層的統一認識。新三板是獨立於主板、創業板之後的一個板塊。新三板目前有11649家企業掛牌,但是投資門檻相當高,金融資產規模需要達到500萬、2年以上的投資經驗,同時新三板不像主板那樣實行的是競價交易制度。

未來新三板的改革就是降低這方面的壁壘,對分流主板,尤其是創業板資金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小白認為2018年的股市會出現這樣的特徵:1、市場(M2)總資金量會保持低位增速,也就是連通器的水位增速會下降;2、受制於新規違規資金又難以進入股市,難以帶來增量資金;3、2018年IPO以及可能新三板改革也會對股市資金形成分流。

可見2018年股市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不能大漲不代表就會大跌,因為股市場內資金也不存在大幅流出的可能性,原因:1、樓市處於冰凍狀態,不會對股市造成“虹吸效應”。2、資金渴望購買便宜的資產,但目前股市、樓市、債市都存在高估,所有資產都表現“昂貴”,那麼我該買哪些?

所以我認為2018年的股市仍然是震盪市,維持在3400點震盪並上下浮動400個點左右。


小白讀財經

每個人都有自己判斷股市的方法。

比如,很多中國股民都信奉這句話:

行情總是在絕望中誕生,在猶豫中上漲,在自信中膨脹,在瘋狂中滅亡。

但是,如何判斷當前的市場是絕望,還是猶豫,自信和瘋狂呢?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更何況,你根本不知道,這四種狀態會持續多久。如果絕望之後還有更絕望呢,你該怎麼辦?大多數的高手,都因為錯判時機,死在了抄底上。

由此可見,很多通過“現象”來判斷股市的方法都不具有實操性。

我們判斷市場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我在文章和課程中經常提到的DDM——股利貼現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

DDM告訴我們的是:股票的內在價值就等於你預期中的未來一系列收入流的折現和

完整的DDM很複雜,所以,我們一般簡化為以下的公式。

或者更簡單的:股票的內在價值=企業盈利/(無風險利率+風險利率)

所以,我們一般可以通過企業盈利(基本面),無風險利率(資金面),風險利率(風險偏好)這三個方面來判斷未來市場的行情究竟會怎樣。

如果宏觀經濟的基本面變好,那麼就會導致分子端的企業盈利增加;

如果市場上的流動性比較好,那麼分母就會變小;

如果重大改革導致市場風險偏好提升,對風險溢價(利率)的要求變低,那麼分母也會變小。總體上就會導致股市上漲。

從這三個角度來看,2018年的股市會怎樣呢?

我覺得:

基本面來看,在全球經濟復甦背景下,中國經濟經過多年調整,從2017年開始出現復甦跡象,2018年有望持續;

流動性來看,由於中國經濟在去槓桿,對資金的需求會下降,利率難以大幅攀升;

市場風險偏好來看,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2019年是建國70週年,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的決勝之年,2021年是中國gcd成立100週年,人們對未來改革的預期是非常強烈的。

所以,我認為2018年的股市會很好,我們可能會看到一個持續時間較長的慢牛行情。

以上為個人看法,歡迎留言探討。


投行大師兄
駐足回望2017,不經意間發現中國A股市場創造了多個讓人無語的第一:
1、上證指數振幅13.98%,年振幅最小記錄;
2、市場漲跌分化最嚴重,上證指數上漲6.56%,而市場上全部3461只A股超過三分之二下跌。
3、全年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數量、罰沒款金額創歷史新高;
站在2018的起點,股民不禁想股市大盤會如何表現呢,投資的機會在哪呢?這就來給大家逐一分析:
一、大盤走勢猜想
多家券商機構判斷2018年股市穩定,存在結構性機會,如下圖:

部分報告偏樂觀,認為2018是一個慢牛之年,但更多的機構都認為2018年的關鍵詞是平穩與震盪,難有系統性、整體性的上漲或下跌。
宏觀經濟層面,大部分券商預計GDP在6.7-6.9%,GDP在6以上就沒問題,穩中向上,股市也會有機會。
資金層面上,總體偏緊,但淨流入大於淨流出。增量流入資金來自養老金、各類機構資金和外資進入。
關鍵的技術層面上,從2016年1月份開始,大盤指數一直走一個區間震盪上行的過程,預計2018年大部分時間維持此格局不變,也印證了一些券商“慢牛”的預期,如下圖:

總體而言,對大盤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操作手法方面,在通道內高拋低吸,但如果行情突破下軌,股民朋友們就要防範系統性風險,空倉觀望為妙。
二、板塊投資機會
1、人工智能、芯片、5G概念
2017年是人工智能發展元年,科大訊飛大漲,後面也把芯片整體都帶動起來。5G概念由於事件很多,2017年也漲得不錯。這3個是代表我國現在製造業升級的重要方向,未來3-5年時間內,機會還是很多。其中更看好芯片,芯片邏輯是政策利好+業績預增,板塊個股多,產業資本、基金、私募、遊資等大資金都在參與。
2、有色資源
資源股龍頭方大炭素、北方稀土、鋼鐵等等,大背景就是供給側改革,供給端減少,產業併購集中,價格上漲。2018年重點留意銅、鋁、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漲價,邏輯主要是美國減稅也開始搞實體經濟。
3、新能源汽車
2017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是超預期,預計超過70萬輛,2018年有望突破100萬輛,相關業績也會大幅提升。重點挖掘新能源整車製造、核心零配件供應商,新能源客車裡面宇通客車是龍頭,乘用車還是看比亞迪、眾泰汽車等,新能源汽車行情預計得在2-3季度。
4、區域經濟
2017年區域經濟主要是“一帶一路”和“雄安新區”,天山股份、西部建設、創業環保漲幅都超過1倍。2018年區域經濟看點在粵港澳大灣和自由貿易港,粵港澳大灣區不僅僅是一個經濟項目,更是國家全面走向現代化的綜合改革試驗區;2017年10月自由港是炒了一小波,當時龍頭上海物貿漲幅不少,要是2018年自由港正式推出,機構資金和實力遊資還會大肆炒作。
5、租售同權
租購併舉政策的大力推行,給中國的住房市場帶來了不少震動。租售同權及租賃市場的發展,是加快房地產市場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住有所居目標的重大民生工程,影響會持續很長時間。
關於租售同權概念,在往期的財寶理財文章中多次提及,小夥伴們是否還記得呢?剛過元旦,板塊指數已經突破了下降趨勢線,而龍頭萬科A已經上漲25% 、保利地產也有20%的上漲幅度,是不是覺得已經錯過了幾個億。不過不要緊,來日方長,相信2018年租售同權板塊會有更多的投資機會。
往期文章截圖:

現在的板塊指數表現:

三、操作策略
1、選股方面重點是行業龍頭+政策利好+業績
2017年大家知道市場完全變了,由短線遊資主導的市場變成基金、私募等機構主導的市場,上證50大幅上漲而創業板等小票卻一直跌。2018年這個趨勢還將延續,只是上漲的大票會變,但還是行業龍頭,成交金額是越大越好。
2、潛伏主流熱點,然後低吸
現在白馬股不少在高位,再去中長線持有,我覺得很難有大收穫。最好策略還是做主流熱點,要麼是當下主流熱點要麼是有望成為主流熱點的板塊。
小貼士:

2018年大盤很可能延續2017年慢牛的風格,在此情形下,指數已經失去指導意義,重要的是找熱點找龍頭股


財寶理財官方

2018年的股市大多數投資者並不看好,主要原因:1、IPO繼續在高位運行,如果繼續按照今年的發行節奏,顯然投資者難以接受這個只注重融資不注重投資回報的市場;2、美國加息、企業減稅等政策的逐步實施,削弱了中國等新興市場進一步吸引外資的能力;3、去槓桿、防範金融風險,控制貨幣總量等措施,對股市的交易量有較大影響;4、職能部門加大了對股市違規資金的檢查力度,同樣對股市增量資金不利。

那麼作為散戶應該如何應對明年的股市呢?首先我認為應當時刻關注政策面的變化,我國股市從不缺少資金缺的就是信心。期待出現以下政策鬆動,如:I PO發行數量較今年有明顯放緩;審核發行制度趨嚴,過會率始終保持較低水平;為吸引外資加大證券市場的開放力度;取消紅利稅或降低印花稅;推出較為嚴厲的退市制度等。在相對利好的政策出臺後,如果股市總體交易量在逐步回升,股市可能會好於今年的表現。

但無論市場如何變化,散戶還是應該選擇成長性好的股票逢低建倉,特別關注那些今年業績增長性好,而18年一季度依然保持較快增速的個股為首選,應該還是有所收穫的。


小馬奔騰588

如果說有沒有牛市的可能,答案自然是有的,只是以目前的格局來看,2018年走出牛市的希望不是很大,首先在時間點上逢“8”的年份就讓老一輩的投資者深有感觸乃至懼怕:1988年南美金融危機、1998年亞太金融風暴、2008年次貸危機全球大熊市。而有望催生A股2018年走出牛市的幾個有利因素是:

第一,超跌。

經過近期信託資金去槓桿和美股殺跌共振引發A股出現加速殺跌,藍籌股跌去不少,很多中小創題材股更加是跌出翔了,峰值自2015年6月槓桿牛峰值打3折、2折乃至1折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機會是跌出來的。

第二,部分企業估值優勢。

伴隨2017年年報的出爐,一些主營業務發展良好,業績穩步增長的企業,估值優勢會更加明顯,進而吸引資金的投資。

第三,貨幣超發,樓市行情調整,國內投資渠道有限,資金的有望流入A股。

央行表態今年貨幣政策仍然是“穩健中性”,但是實際上這個彈性比較大的,從中國1月M2貨幣供應同比 8.6%超預期 8.2%較多來看,今日的貨幣政策整體還是比較寬鬆的,但是樓市行情調整,各地限購未解下,國內的投資渠道又比較有限,市場上民間資金有望流入A股。而催生A股誕生的根本還是在於金錢的流向。

第四,今年6月MSCI指數正式建倉A股。

這一步將是A股的歷史一大步,帶來了資金活水也把A股曝光率進一步推向國際市場。




風生焱起

如果繼續這麼快發新股,明年中國股市依然沒有牛市。這一輪上市的新股,在今明兩年如果出現業績下滑、業績虧損,不知誰來負責?

在造假上市、欺詐發行沒有得到根本遏制前,在集體訴訟等保護投資者制度缺位的前提下,搞IPO發行大躍進,是在給鋌而走險、欺世盜名的財富掠奪創造條件和土壤。

任何事物的穩定都依託於自身的生態系統,改變和優化生態系統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是最基礎的哲學思維,也是最樸素的實事求是。好飯還需一口口吃,資本市場改革一定要那麼著急?

中國根本不需要註冊制,中國也承不了註冊制,新三板死水一灘就是註冊制最好的案例。搞變相註冊制,其後果就是股市生態紊亂,失去方活力。發展直接融資要考慮市場承受力,股市真的萎靡不振了,對實體經濟支持個毛!


何毅


tanghaiyang1

那些說明天一定會漲,明年一定是牛市的人,你們到底炒不炒股?不炒股別亂瞎說好不好,就算你們自己炒股,那你們能不能別再坑被人炒股了呢?你們這群喜歡叫別人更你們一起炒股的人,你們到底收了證券交易所多少錢的好處?

讓我文非君來告訴你們吧,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一直到現在,也只有2015年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牛市,但是牛市已經過去了,過去的東西不會再來,所以你們別多想,牛市走了就再也不回來的。

我來給各位分析一下,為什麼在2015年的時候,會是牛市,2015年正是國家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業的時候,也正是創業瘋狂的時候,才會讓創業板一路飆升。

可是從2015年到現在,創業板從5000到如今的1700,你真的知道那些人經歷了什麼嗎?

牛市已經過去了,短時間內不可能會再讓股市進入牛市的。


我就是文非

2018會不會是牛市這個問題沒人可以回答吧,永遠不要去預測市場,對交易毫無益處。

2017年上半年已經走完了,從指數上和市場氛圍來看,熊市的氣息相當濃烈了,然而把握到4-5月的雄安大行情的,收益估計跟牛市差不多。同樣道理,即使2018年市場繼續往下走,也會有那麼一兩次波浪壯闊的局部行情。跌多了會漲,漲多了會跌,套利的本質就是價格波動。

中信國安的話,長線不知道,短線角度來看是不值得關注的,因為它暫時不在風口上面。

更多資訊關注老徐,我會在早盤尾盤推薦個股,關注我的人都清楚,我的尾盤股成功率在百分之70甚至百分之八十以上!不信可以關注我拭目以待 個人觀點,能者把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