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財網:互聯網金融——實體經濟發展的新支點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保證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政府今年的工作報告中多次直接提到“實體經濟”,堅持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報告提出,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用好差別化準備金、差異化信貸等政策,引導資金更多投向小微企業、“三農”和貧困地區,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米財網:互聯網金融——實體經濟發展的新支點

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不減

中國人民銀行5月11日發佈的4月份金融數據顯示,4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73.77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上月末高0.1%。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18萬億元,同比多增797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5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725億元。

多項數據好於前值,作為金融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的總量指標,4月份社會融資規模表現良好,規模增量為1.56萬億元。

“總的來看,4月份金融形勢繼續延續今年初以來的特徵,M2保持在低位運行,社會融資和信貸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不減,一方面反映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反映金融部門繼續脫虛向實。”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

當前市場流動性總體穩定,市場利率有所下行,有利於降低實體部門融資成本。為了合理引導市場預期,防止金融機構重新過度加槓桿,預計央行將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組合,保持流動性充足和市場利率水平穩定;同時,仍有可能進一步採用差別化準備金和差異化的信貸政策,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互聯網金融為實體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服務,除了需要大型商業銀行加速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之外,還需要互聯網金融來“補位”。

互聯網金融能夠通過互聯網創新,有效解決傳統金融與實體經濟因信息不對稱、知識不對稱、服務不對稱造成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讓資金流向最需要的企業。因此,更好的利用互聯網金融工具,有助於驅動實體經濟創新發展。

在如何精準助推實體經濟發展方面,互聯網金融企業可以通過科技創新,提升自身金融服務能力,做好傳統金融機構的有效補充,做到“快、準、優、寬”,助力民間投資,多措並舉滿足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以此解決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民營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激發實體經濟活力。

互聯網金融在做到“快、準、優、寬”的基礎上,還需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和商業模式的改變,在政策的允許範圍內不斷創新。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我國金融市場的廣泛應用,互聯網金融企業同傳統金融機構正在加速融合。

金融機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金融業務進行流程改造、模式創新、服務升級,實現數據等資源共享,促進了金融領域更深層次的大分工,加強了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和效率。

根據網貸之家發佈的《P2P網貸行業2018年4月月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底,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達到了69758.04億元,下個月將突破七萬億大關,貸款餘額增至12975.88億元,環比增加了0.59%。

P2P網貸作為傳統銀行的補充,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已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發展普惠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已經成為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

米財網專注P2P網貸返利,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作為一家專注P2P網貸返利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米財網通過成立專業的風控考察團隊,增強了米財網的風險控制與合規管理能力,對入駐P2P平臺進行風險評估等一系列考察,對存在風險的平臺警醒過濾剔除,降低用戶的投資及理財風險。

米財網終堅持合作共贏的原則,將P2P平臺的一部分推廣費用返還給投資者,使投資者獲得高於p2p平臺的收益。

通過米財網,投資者不但能降低投資風險,更能獲得更高的收益,增加投資者參與P2P的信心及動力,使更多的閒置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