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馬太效應”走強 月活用戶ofo破7000萬摩拜流失200萬

經過2年的發展與成熟,誕生於2015年的無樁共享單車行業先後經歷了爆發式的擴張和行業洗牌,終於在2017年末迎來相對穩定的雙寡頭格局。目前共享單車呈現ofo和摩拜兩強獨大的局面,兩家組成的第一梯隊佔據行業九成的市場份額,第二梯隊面臨的壓力不斷增大,其中永安行和哈羅單車於今年10月底宣佈合併,有望成為業內的一股新興力量,同樣屬於第二梯隊的酷騎單車則以10億價格被接手,似乎在行業寒冬中抓住了最後的稻草。


歲末年尾,2018年臨近,共享單車行業有哪些新動向?

12月12日,第三方數據調研機構艾瑞諮詢最新11月月度數據顯示,ofo月度活躍用戶規模增長至7096.27萬,摩拜月度活躍用戶規模則下滑至6465.33萬,較10月下跌近200萬。ofo最新月度活躍用戶規模領先摩拜10%,超摩拜達630萬。

綜合今年艾瑞整體數據來看,ofo月度活躍用戶自5月反超摩拜後,已連續7個月穩居行業第一,領先優勢逐漸穩固。

共享單車“馬太效應”走強 月活用戶ofo破7000萬摩拜流失200萬

艾瑞11月最新數據也顯示,ofo月度總使用次數超14.34億次,摩拜為9.29億次。對比可知,ofo使用次數是摩拜的超1.5倍,領先摩拜達5.05億次。其中,摩拜用戶月總使用次數較10月下跌近2200萬次。艾瑞1月-11月數據顯示,ofo月度總使用次數在今年2月超越摩拜後,已連續10個月大幅度領先摩拜。

共享單車“馬太效應”走強 月活用戶ofo破7000萬摩拜流失200萬

在市場滲透率方面,據極光大數據發佈的《主流共享單車App 11月運營報告》顯示,截至11月最後一週,ofo小黃車和摩拜單車的市場滲透率分別為5.34%和5.33%。

共享單車“馬太效應”走強 月活用戶ofo破7000萬摩拜流失200萬

在日新增用戶數量方面,ofo在11月的日均新增用戶數量為35萬人,在主流共享單車中遙遙領先。摩拜11月日均新增用戶為16.7萬人,排名第二;ofo日均新增用戶數是摩拜的2倍之多。哈羅單車、永安行、酷騎單車分別以日均新增4.5萬、1.1萬和0.7萬人排名三、四、五位。

共享單車“馬太效應”走強 月活用戶ofo破7000萬摩拜流失200萬

值得注意的是,ofo是主流共享單車App中,唯一一款30天留存率超過70%的App,意味著每100個在11月下載了ofo的新用戶中,有75個用戶在30天后仍保留了這款App。相比之下,摩拜單車30天用戶留存率為67.6%,比ofo低7.4個百分點,證明ofo的用戶黏性和品牌忠誠度高於摩拜。

共享單車“馬太效應”走強 月活用戶ofo破7000萬摩拜流失200萬

綜合上述艾瑞、極光兩家數據可見,11月份共享單車行業繼續保持ofo、摩拜兩強獨大的走勢,在雙寡頭格局下,第二梯隊的小平臺在市場增長上步履維艱,新增用戶數量寥寥無幾,市場滲透率也不斷下滑,在10月份用戶規模下跌50%的小藍單車已徹底退出前五名,酷騎單車也被合併後的哈羅單車和永安行擠到後部,市場空間越來越逼仄。

此外,摩拜在活躍用戶規模和使用頻次上的下滑格外引人注意。作為第一戰隊的摩拜,在今年上半年一度與ofo不分伯仲,下半年開始雖被ofo有所壓制,但基本保持穩定增長,繼續上演頭部爭霸。然而進入11月份,摩拜月活用戶相比10月份下跌近200萬,使用頻次下滑2200萬,與ofo在兩大核心指標上拉開較大差距,讓人不禁擔心其在第一梯隊的頭部位置是否遭遇“寒冬”危機。

眾所周知,共享單車行業之爭歸根結底是用戶之爭,因此活躍用戶量、訂單數量是極其重要的衡量指標,而從數據來看,摩拜單車的表現令人擔憂,進入今年Q4季度以來,ofo數據表現持續優於摩拜,而摩拜車身過重的弊病似乎在冬季陷入“魔咒”,不斷打擊著市場用戶的好感度,直至在11月度出現不升反降的數據下行走勢,不僅給了ofo連續10個月壓制自己的機會,也讓共享單車行業雙寡頭的格局隨之出現變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