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會有第二次“尼克松衝擊”嗎?

徐紫諾

日本媒體上直接稱呼“第二次尼克松衝擊”的說法似乎並不太多,木村正人去年發表了一篇文章《日本は2度めのニクソン・ショック(米中正常化)を警戒せよ(日本應警戒第二次尼克松衝擊)》,直接點出了這一點。問題的核心就是防範中美關係的突然走近,從而損害到日本的戰略和經濟利益。

70年代初的尼克松衝擊,從國內、國際兩大領域衝擊了日本。一方面,美元與黃金的脫鉤,日本由固定匯率制過渡到浮動匯率制,日元面臨著極大的升值壓力,日本經濟也開始面臨極大的開放壓力,衝擊了戰後經濟領域“大企業出口導向+農業小零售保護導向”的發展模式。另一方面,中美關係的突然改善,使日本感受到外交上被美國出賣和空前的被動。日本自認為是美國在亞洲最緊密的同盟,但在重要的政策上依然被排除在外。

這一次所謂的尼克松衝擊,所指的可能也是兩個方面。第一就是在東北亞的外交博弈中被排除在外,這一點極為鮮明地體現在半島問題上,日本人常用的說法就是“蚊帳之外”,目前東亞六方中話語權、曝光度、影響力最低的就是日本,所以前幾天安倍才著急忙慌地去見特朗普,希望在談判中不要忽視日本的利益,尤其是要協助日本解決“拉致問題(日本人被綁架)”。而目前日本“局外人”的身份,也必定會成為在野黨抨擊安倍的重要抓手之一。

第二就是在經濟領域的中美談判,目前局勢雖然緊張,但引信還沒有被最終拉響,而很快美國四人高級代表團即將訪華展開貿易談判。日本的擔心恐怕在於,自己對中美談判的情報有限、理解不足。更重要的是,作為美國在亞太最重要的盟友,日本居然遲遲未能得到鋼鋁關稅豁免。這使得日本的危機感很強,如果最終中美的貿易協議達成,那將意味著日本在經濟、戰略上的地位會進一步邊緣化。

所以,最近可以明顯地看到,日本主動在中美之間採取對沖的戰略,左手以TPP為抓手,拉美國展開經濟談判;右手以一帶一路為抓手,拉中國展開高級經濟對話和合作。日本的目標還是兩面下注,對中國的批判調門明顯下降了很多。未來根據局勢的發展,安倍也會靈活地調整自己的立場。

但在半島問題上,日本的邊緣化地位恐怕很難改變。即使是日本最看重的美國,最近蓬佩奧訪北時似乎並沒有把“解決日本人綁架問題”的話帶給北方領導人,更不用說在未來的半島安全體制中佔有一席之地。

如此看來,所謂的“第二次尼克松衝擊”還是有比較充分的現實可能性。未來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一些小動作,會否對半島問題的解決,以及中美關係的改善,增添某些不穩定的因素。


姚錦祥YAO

(東京街頭,2017年11月)

這是一個部分日本人所擔心的問題。所謂“尼克松衝擊”就是指1971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派他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之後,他宣佈將訪問北京的突然消息給矇在鼓裡的日本所帶來的衝擊。由此才有了日本的時任首相田中角榮在1972年9月來訪並快速實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部分日本人現在擔心的是,儘管中美像是要開打一場經濟戰,但同時,也存在著這兩個大國和解的可能。而且,這部分日本人認為,

如果峰迴路轉,中美向著雙邊自貿協定(FTA)的方向邁進的話,就會把日本晾在一邊,這就是他們所擔心的又一次“尼克松衝擊”。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這些日本人已經看清楚了,特朗普只為美國的利益著想,完全有可能不照顧日本,只會簽訂一個對美國自己有利的中美協定。

《日本經濟新聞》中國總局局長高橋哲史日前撰文指出,如果中美達成只對自己有利的協議,那將是日本的惡夢。如果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被排除在外,有可能形成第二次“尼克松衝擊”。特朗普的行動難以預測,因此日本不能放鬆對“中美和解”的準備。

黎叔的看法是,首次“尼克松衝擊”已過去了近半個世紀,世界格局已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但有一點還是沒有變,那就是美日之間的“主僕”關係,日本的命運一直系在美國的腰帶上,而且,可以說世人還看不到它將被掌握在日本人自己手裡的時日,這其實挺悲慘。到了今天,部分日本人還有這樣的擔心,儘管經濟早已高度發達,但依然要看美國的臉色行事。往深了究,這究竟是誰造成的?難道不是日本人自己作[zuō]的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