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道理丨圍棋在素質教育的功效

硬道理丨圍棋在素質教育的功效

圍棋是中國古老文化中的瑰寶,體現了中華民族對智慧的追求。在古代,圍棋與琴,書,畫並稱為四藝。相傳圍棋是堯舜所造,用以教子,開發其智慧,純潔其性情,所以有“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之說。自古至今有許多帝王將相,非常推崇圍棋。不僅是圍棋的巨大魅力吸引著他們,更能從圍棋的棋理中領悟到處世和治理國家的道理。歷代許多軍事家也很喜歡圍棋,他們認為圍棋棋理與兵法是相通的。我國著名圍棋國手馬曉春在他著的《圍棋與三十六計》一書中專門論述了圍棋與兵法的關係。圍棋歷幾千年不衰,這證明了圍棋在社會發展中所起的積極作用。

硬道理丨圍棋在素質教育的功效

近幾年,隨著中、日、韓三國圍棋全面對抗,圍棋熱已在全國各地蓬勃興起,在許多大城市,圍棋已在小學、幼兒園深深紮根,我市圍棋也已走進小學、幼兒園,並取得了初步成果。想要學棋的孩子越來越多,現在許多家長極為重視孩子的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的培養,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頑強的毅力、聰明好學、做事專心,認真。學習圍棋對培養這些良好的品質有較好地促進作用。陳毅元帥曾經說過:“棋雖小道,品德最尊。” 事實也是如此,要想學好圍棋,必須懂得棋理。唐朝著名圍棋國手王積薪在他所著圍棋十訣中,對圍棋棋理作了高度概括和總結,圍棋十訣:一、不得貪勝。二、入界宜緩。三、攻彼顧我。四、棄子爭先。五、舍小就大。六、逢危須棄。七、慎勿輕速。八、動須相應。九、彼強自保。十、勢孤取和。這難道不就是為人處世的道理嗎?例如:“不得貪勝,”下圍棋時,誰都想取勝,但貪勝,就會不顧棋理,失去理智蠻幹,結果往往事得其反,最終導致失敗。人生也是如此,誰都想要更多利益,但不得當,小則失去友情,大則觸犯法律,成為罪人。所以十訣中第一條告誡人們不得貪勝;“棄子爭先,”下圍棋時,犧牲局部小利,爭取全局主動是十分重要的。生活中,要想成為成功人士,就一定要始終把握好人生目標,隨時準備捨棄一些私利,最終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慎勿輕速”更可以理解為:做任何事情不可輕率;否則,就會經常犯錯誤,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硬道理丨圍棋在素質教育的功效

長期的教學實踐已經證明,孩子在學圍棋過程中,不斷接受棋理的學習,潛移默化中也慢慢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學習圍棋不僅能夠使人明理,還能培養文化素質。上海“應昌期圍棋學校”做過一個實驗:兩個班級學習相同文化課,一班開設有圍棋課,另一班則沒有,學期末考試結果,開設圍棋課的班級平均成績明顯高於另一班。所以,圍棋在提高兒童文化素質方面有積極作用。有人對圍棋國少隊進行智商測試,他們比同齡兒童普遍都高,計算能力超常,記憶力非凡,這是在長期學習和對奕中鍛煉出來的。科學家們推算:圍棋每步的計算量是一個天文數字,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計算機也無法完成。職業棋手的對局中,一步棋想上一兩小時是常有的事。少兒在學圍棋過程中,這種計算的能力就會得到充分的培養和鍛鍊,遇事多思的良好品質,便會在學圍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得到培養。當棋力達到一定程度後,便會“覆盤”,也就是每盤棋從第一步開始,直到最後一步全部默擺出來,圍棋術語叫“覆盤”。棋力的提高,覆盤能力也會隨之提高,記憶力就會不斷增強。棋聖聶衛平對他在十幾年前所下的幾盤重要的棋,仍能記憶猶新。可見圍棋對記憶力的培養是有很大促進的。

硬道理丨圍棋在素質教育的功效

現代兒童生活優越,思想活躍,但大多缺乏毅力,做事憑喜好,不專心。而家長們又不忍心讓孩子們吃苦以培養他們的毅志品質。學圍棋對培養兒童的毅力是有一定作用的。在圍棋教學中,教師都會要求孩子們在對奕時坐要端正,眼不要東張西望,嘴不要說話,手不要做小動作,認真思考,做到“三思而後行”,這種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一盤棋少則幾十分鐘,多則一兩個小時。在這種嚴格的對局態度要求下,經過長時間的鍛鍊,孩子們的毅志品質得到充分鍛鍊。韓國著名棋手李昌鎬嚴謹的對局態度贏得了世界極高的讚譽。

硬道理丨圍棋在素質教育的功效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圍棋大師,畢生都在為圍棋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一代圍棋宗師吳清源先生高超的棋藝,非凡的人品,得到人們崇高的尊敬。希望更多的家長認識圍棋,更多的孩子學習圍棋。人還是那個人, 同樣的努力,不一樣的平臺和載體,結果就不一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