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農 空城記

原石嘴山礦務局化工廠工人村(家屬區)始建於1959年。歷經歲月的滄海桑田,斗轉星移,如今已成一座空城。曾經的繁華與勃勃生機,徒留與時光裡,悄無聲息。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老化工廠主要以生產採礦所用的雷管炸藥為主,後來改名“天長民爆”。

惠農  空城記

化工廠家屬區,西臨賀蘭山,與正誼關溝口近在咫尺。

惠農  空城記

社區小公園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單身之家

惠農  空城記

曾經熱鬧的娛樂場所,如今大門緊閉。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化工廠電影院,始建於1982年。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空無一人的放映室,失去了往日的激情。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曾經的座無虛席,到如今的寂靜無聲,歲月如琥珀般無言。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化工廠家屬區的住房條件是有窯洞、瓦房、平房的順序逐漸過渡,80年代後期窯洞最終被平房全部替代完畢。以電影院為界,西邊的房屋是瓦房。

惠農  空城記

東邊的是平房。

惠農  空城記

走出電影院,左手邊是幼兒園。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曾經坐在轉椅上的小朋友們,如今各奔東西。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走出電影院,右手邊是社區醫務所。

惠農  空城記

掛號室

惠農  空城記

取藥室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這房間,一定讓不少人望而卻步。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2003年3月22日的報紙。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一面支離破碎的鏡子,折射時光的芳華,歲月的無情。

惠農  空城記

一戶房頭人家,家裡條件應該不錯,擴建了院子,正房。

惠農  空城記

院子裡的棗樹,孤單單的矗立在春日陽光裡,沒有了主人的呵護,只能自生自滅。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小紐扣,給我的記憶最為深刻。兒時的記憶裡,那些五顏六色的紐扣,是我手中的“玩具”,鋪在媽媽的大床上,獨自一人可以玩耍半天。

惠農  空城記

被主人遺棄的魚缸。

惠農  空城記

再也不能發光的吸頂燈。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這家主人在臥室牆上貼滿了掛曆美女畫。這種牆上貼畫的習俗,在歷史的長河中悄無聲息地被壁紙、十字繡所取代。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化工廠學校,多少孩子的成長歲月留在了這裡。如今被工程隊佔據,門口停放著挖掘機,院門緊鎖。

惠農  空城記

火牆,對於二十世紀出生的人來說,一點也不陌生,一家人的取暖,全靠“它”來幫忙。隨著高樓大廈的建成,“它”必將退出歷史的舞臺。

惠農  空城記

時光無情,歲月有聲。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有缸,或盛水或醃菜。

惠農  空城記

石嘴山礦務局工作證。

惠農  空城記

全國郵政編碼本。

惠農  空城記

此住戶家裡有位愛美的小姑娘。

惠農  空城記

曾經的女人們,都是用捲髮器打扮自己。

惠農  空城記

線柺子,讓人想起關於放風箏的浪漫回憶。

惠農  空城記

那時候,很少有私家車,不是公交車就是自行車,自行車上的鈴鐺蓋,帶給我們記憶的甜蜜。

惠農  空城記

一根電線杆,把一半的院牆推到。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一盞燈,把逝去的光陰回味。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那時候的女人們手很巧,都會織毛衣、圍巾、毛褲,這一根根竹籤,編織著家的溫暖。

惠農  空城記

一座空城,留下多少逝去的光陰,在記憶裡慢慢回味。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惠農  空城記

伴隨著幾代人成長的礦務局化工廠社區,終究遺失在歷史的滾滾紅塵中。

拍攝製作 ‖ 風滿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