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4年,渑池小村又迎来这批特殊的“村民”

44年前,一批十六七岁的城市青年来到渑池县陈村乡下乡,挥洒青春与热情;44年后,这群已返回城市的“知青”,再次来到渑池的“家”,追忆那段难忘的岁月。


时隔44年,渑池小村又迎来这批特殊的“村民”​ 27名洛阳知青再度“回家”寻找昔日的足迹

日前,渑池县滹沱村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村民”。 “这里是我们曾经生活和劳动过的地方。40年过去了,看到滹沱村变化那么大,我们感到特别高兴!”在阔别44年之后,来自洛阳市的27名“知青”重新回到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 难得回到第二故乡,老知青们在当地乡党委的带领下故地重游,寻找昔日足迹。在进村的道路上,老知青们纷纷惊叹于滹沱村的变化:当年破旧的土坯房变成了漂亮的独家小院,狭窄的黄土小道也变成了宽阔的水泥马路。 老友相见,分外亲切,嘘寒问暖间,大家分享着今日各自的幸福生活,回忆那段在田间劳作的难忘时光。

“今年是我们知青下乡44周年。许多当年下乡的人因为种种因素并没有一起回来。前段时间,在一次聚会中,有些人提议回来看看,于是多方联系,才有了这次机会。”老知青王国强夫妻俩说道。 “这次我们回来,就是看看曾经劳动过、奋斗过、哭过、笑过的地方,没想到出乎我们的意料,这里发展得这么好,要知道那时滹沱村可是大家最不愿意来的地方啊。”老知青黄九星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时而哈哈大笑,时而默默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重温上山下乡岁月相约为村里提供更多帮助

1974年,对于这些老知青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那一年,他们积极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奔赴了广阔的农村大地,在豫西山村度过了难忘的青春时光。 “陆续离开滹沱村后,我们就很少再有联系,虽然个别之间曾聚过,但从来没有过‘大团圆’。”黄九星说,由于没有联系方式,他们互相帮忙,才把所有人都联系到。但遗憾的是,已有人故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