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秀水衚衕(秀水街)的故事

在我們保定城內,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小衚衕,叫做秀水衚衕,我舅舅就住在這裡,我小的時候也經常在這裡玩耍,提起這個幽雅別緻的名字,至今還被保定人們傳為佳話。

保定:秀水衚衕(秀水街)的故事

相傳在清朝嘉慶年間啊,這條衚衕只是住著兩戶人家,衚衕東邊的一戶姓丁,衚衕西邊的一戶姓賈,當時,人們就叫他丁賈胡同。

保定:秀水衚衕(秀水街)的故事

丁家的大少爺在北京城裡做官,手裡有權有勢,賈家的大公子在北京城裡開著一座錢莊,家中也是富麗堂皇。兩戶人家都是有名的朱門富戶,一東一西,隔街相望,彼此互不往來。

保定:秀水衚衕(秀水街)的故事

那時候,這條衚衕只有三尺來寬,杏仁不能並排走,車馬不能對面兒行,每天兩家的髒水汙物,糞便垃圾全部潑灑到衚衕裡(當時還沒有下水道)。一道夏季,蚊蠅到處飛,髒蟲遍地爬,整個衚衕又髒又臭,所以,人們又叫它臭水衚衕。

有一年,丁家翻蓋房子,把房基偷偷地向西展出了一牆,使本來就窄小的衚衕顯得更加狹窄,賈家知道後,火冒三丈,厲聲質問:你們這樣做,“也不怕別人戳脊梁骨嗎?”

丁家仗著自己的權勢,毫不示弱:那是官道,與你有何相干?兩家互不相讓,吵得紅臉脖子粗,最後,丁家打破了賈家的鼻子,賈家抓破了丁家的耳朵。

官司打到清苑縣,縣官一看狀紙,心想:這兩家都是有錢有勢,財大氣粗的主兒,誰也不好得罪,弄不好,連這官職都得搭進去,想了想,三十六計還是走為上,第二天,他就捲起了鋪蓋捲回家去了。

丁家一看,縣官不敢過問,就連夜把狀紙寄給了在北京做官的兒子,要他給丁家撐腰,壯壯門面。

保定:秀水衚衕(秀水街)的故事

再說說這丁家大少爺,雖說是在京城做官,可他不像一般的官窯子弟,辦事比較謹慎,他接到家中寄來的狀紙後,反覆觀看,覺得鄉鄰之間,為了一牆傷了和氣,太不值得,於是就揮筆在狀紙題了一首詩:

兩家相爭為堵牆,讓他五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

題完詩,就把狀紙原封不動寄了回來,丁家接到回信滿心歡喜,打開一看,不由一楞,經過反覆的琢磨啊,覺得很有道理,滿肚子怒火頓時煙消雲散,第二天,就把牆基向裡挪進五尺,並主動向賈家表示歉意,賈家一看,很受感動,心想:人心都是肉長的,你能敬我一尺,我就能還你一丈。

當天下午,賈家也把院牆拆毀,將牆基向裡挪了六尺。這樣,這條衚衕就由原來的三尺來寬,一下子展開了一丈多寬,車馬行人,暢通無阻,據說,就是當年丁,賈兩家各自從裡展出來的。

從那以後,丁賈兩家互相尊重,和睦相處,從原來的冤家對頭變成了鄰居好友。

於是人們就給這條衚衕起了一個嶄新的名字叫做 秀水衚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