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有效的孩子家庭教育是這樣的!

真實、有效的孩子家庭教育是這樣的!

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第一個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觀點,其意義在於根據孩子不同的性格特性、興趣愛好等施行不同的教育方向和教育方式。很多教育家都認為學校教育就要因材施教。但是,從實際來看,讓老師們對孩子因材施教太困難了。當年孔子有弟子三千,但也只有七十二名有出息的,成功率百分之七,還沒有一中的高考升學率高。

真實、有效的孩子家庭教育是這樣的!

但是,孩子們的確有不同的性格和興趣愛好,對不同課程的喜好程度不一樣,同時對老師的授課方式的接受程度不一樣,所以學習成績有高有低很正常。誰最瞭解孩子,是我們做家長的。我們家長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孩子什麼脾氣秉性,什麼優點缺點我們都瞭解。所以,我們家長應該在學校教育的基礎上再對孩子因材施教,而且這因材施教應該融入到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的進行,不僅需要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宜的學習、生活環境,也通過家長們的言傳身教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讓孩子們在生活中也能學習,也在進步。

真實、有效的孩子家庭教育是這樣的!

一、在遊戲中學習。

每天中午放學後,利用吃飯之前的時間,在陪孩子玩的過程中,用做遊戲的方式問他在學校所學的內容,讓他在玩的過程中複習一遍,既有親情互動,也有遊戲快樂,少了學習壓力卻溫習了知識。

每天晚上睡覺前會做點看圖說話的遊戲,為了增加他的詞彙量,我們也玩一些成語接龍之類的遊戲。我們家床頭總會放一本成語詞典,畢竟我的學歷有限,詞彙量也有限,所以我們接不上的時候會查一下詞典。讓孩子養成查詞典的習慣,孩子的詞彙量也越來越多,表達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真實、有效的孩子家庭教育是這樣的!

二、作業排第一。

孩子上了一天的課,下午放學很容易放鬆精神,所以必須在放學後趁孩子還沒完全放鬆下來前,讓孩子先把老師留的作業完成,這樣孩子的精力才容易集中。在做作業的過程中,也能複習老師講授的內容,同時也能通過試題拓展孩子的學習思維。一年級作業量不算太大,所以我們讓他做完作業後再做一些隨堂課外練習。這些做完了就可以盡情的玩了。如果讓孩子先玩夠了再寫作業,孩子的精神先集中不起來,同時為了趕時間,匆匆忙忙的,作業的質量也不好。學習任務完成後才能玩,這是我立下的死規定,孩子還是遵守的,慢慢的會養成先學習再玩的好習慣。

真實、有效的孩子家庭教育是這樣的!

三、養成好習慣。

要有意識地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是所有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條。良好的習慣包括很多方面:如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等等。習慣一經養成,常常會陪伴孩子的一生。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必須從小抓起,從細節開始培養。比如先做作業再玩,吃飯之前要洗手,這些都是有意的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孩子每次寫完作業後我們都讓他自己整理文具、收拾書包,並且明確告訴他作業忘帶了爸爸媽媽不會給他送,等他收拾完了我會偷偷再檢查一遍。早上上學再檢查一遍,然後再去上學。

從小我們就通過電視、小人書教育他要與他人分享,所以孩子一般不會和其他孩子打架,懂得禮讓,這是基本的為人處事的好習慣。

真實、有效的孩子家庭教育是這樣的!

四、恰當的教育方式。

每一位家長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哄的,有打罵的,畢竟孩子還小,很多道理和規矩都不知道。以前我們曾經嘗試著“放養”式教育,因為那時孩子還小,不能抹殺孩子玩的天性。但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他必須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習社會的各種規矩才能適應社會。所以我們改“放養”為“圈養”了。

真實、有效的孩子家庭教育是這樣的!

不同的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脾氣秉性,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也許我的方法只適合我的孩子,其他孩子的教育方式也需要我參考借鑑,但家長們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度都是共同的,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學習不斷進步的願望是一樣的。

真實、有效的孩子家庭教育是這樣的!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們家長是孩子的鏡子,言傳勝於身教,家長希望孩子養成認真仔細、專心、愛動腦筋的習慣,那麼就要給孩子做出榜樣。我們一定要負起父母的養育和教育責任,每天配合老師,認真教育孩子、管理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