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孔捷與日軍交手3次,一勝兩負,為何上級還如此信任他?

尛萘

《亮劍》中晉西北的鐵三角三個團長全是好漢,就連晉綏軍358團楚雲飛,當時都是響噹噹的漢子。因為不是主角,所以孔捷戲份就少了許多,也基本上沒有孔捷的戰鬥場面。

一.從戰鬥力和戰術水平看

《亮劍》中孔捷和日軍交手不止3次,只有李家坡圍殲山崎大隊是表現出來的,孔捷是獨立團的副團長,團長是李雲龍。

第一次反掃蕩中孔捷團在雲嶺和坂田聯隊遭遇,團長孔捷負傷、政委李文犧牲。第二次是在在楊村遭遇山本一木的特工隊,山本特工隊的進攻目標是八路軍總部,誤打誤撞碰到了在楊村駐防的孔捷獨立團,其實是獨立團為總部擋子彈,否則,後果真的不堪設想。當時不僅獨立團對特工隊沒有認識,就是總部、師、旅也是如此。獨立團損失慘重、士氣不振還被總部首長稱之為“發麵團”,孔捷被從團長擼成了馬伕,是李雲龍向師長求情,才被留在獨立團當副團長。但孔捷不想欠李雲龍的人情,居然想剁兩個手指頭還李雲龍的人情,真不愧“孔二楞子”的稱號,挺有血性的一個漢子。

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楊村遇襲後孔捷的確不如李雲龍肯動腦子,李雲龍接任團長後能從分析敵人的彈殼入手判斷這不是一般的鬼子,這股鬼子不是衝著獨立團來的而是衝著總不來的;獨立團反應太慢,指揮不當,也沒有發揮出八路軍近戰夜戰特長;這時孔捷才想起繳獲的鋼盔也不同以往。

趙剛在赴任獨立團政委的途中救了和尚,從和尚那裡得知確有一支受過特殊訓練鬼子,使用戰俘進行徒手殺人訓練。趙剛判斷他們襲擊的目標很可能是總部,於是他們研究決定以獨立團的名義上報總部,引起總部的重視。

後來,經過抗美援朝,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時,孔捷就冷靜多了,思考很深刻,把戰爭實踐和軍事理論很好地結合起來,他的畢業論文就是很好的證明。

第三次,孔捷作為獨立團的副團長,在李雲龍的指揮下李家坡圍殲山崎大隊,在李雲龍的帶領下的獨立團變成了“野狼團”,李雲龍搭臺,讓孔捷唱了出好戲,一雪前恥。戰鬥中孔捷負傷修養,再出場時孔捷是新二團團長。

第四次,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孔捷是心領神會全力支援,命令所部全部投入戰鬥,全力阻擊,絕不讓鬼子過自己的防區,配合李雲龍打下縣城立了功。待李雲龍把活幹完後,命令部隊全線反擊,擴大戰果。

因此,孔捷團的戰鬥力還是很強悍,戰術水平的確不如李雲龍靈活機動。

二.從意志力和執行力來看

孔捷是老革命了,作風硬朗,軍事指揮經驗豐富。孔捷被擼當馬伕,獨立團戰士送別孔捷,那種依戀、深情、不離不棄,說明了孔捷的帶兵能力。在敵我頑勢力交錯的晉西北,面對敵人不停地掃蕩和鐵壁合圍,無論是獨立團還是新二團在孔捷帶領,從不言棄,不斷壯大,這就是他最大的功勞和最堅強的意志力。在抗戰最艱苦的時候有這樣的成績是很了不起的。任新二團團長孔捷乾得很出色,並接受住了鬼子大掃蕩的考驗。

嚴守紀律、堅決執行命令是孔捷最大的特點,相比丁偉和李雲龍顯得要更為穩重,這種人也許不會屢建奇功,卻能不折不扣的執行你的命令,既不會激進更不會戰場抗命,領導就喜歡這樣的人。不像李雲龍立功和受到處分一樣多,老是給領導戳紕漏。但孔捷也會靈活機動,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孔捷在沒有接到命令的情況下是全力支援。

三.對現代戰爭的理解比李雲龍、孔捷都深

孔捷參加過抗美援朝並指揮過一個軍作戰的,他是一名合格的指揮者。能派到朝鮮和美軍作戰的都是我軍的精銳部隊。孔捷所認識到美軍是:美軍不是少爺兵、不是草包,經過二戰洗禮不僅戰鬥力強悍而且各軍種之間配合爐火純青;地空戰術高超、攻防轉換意識強等,志願軍一個師圍殲不了美軍一個營。當他把這些說給李雲龍、丁偉聽時,兩個人都沉默了。

朝鮮戰爭是我軍首次接觸全機械化、立體化的現代化戰爭,首次跟世界上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直接對壘。經受了朝鮮戰爭的洗禮,他軍事思維和觀點有很大提升,成為一個具有現代戰爭視野的將領,在某種層次上,他已經超越了很多同時期的將領,他畢業論文是《戰略合圍與向心突破》。所以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時李雲龍等人“大鬧課堂”時孔捷沒跟著起鬨,也沒有吹噓自己,只有一人坐在那裡沒有說話。

這就是孔捷,軍政皆能,有情、有義、有勇、有謀、有擔當、有熱血、有資歷、有戰功,敢打硬仗、服從指揮、服從大局、作風優良,具有現代戰爭視野的將軍。


褚漢辰

晉西北赫赫有名的鐵三角中,

軍事能力排名:李雲龍>丁偉>孔捷,

但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情商排名卻是這樣的:孔捷>丁偉>李雲龍。

其實看過《亮劍》整本書的人,應該發現,孔捷的命運是三人最好的。李雲龍被迫自殺,丁偉下路不明,唯獨孔捷卻是平平安安,而且他還收養了李雲龍和趙剛的孩子。

勝敗乃兵家常事

孔捷可以得到善終其實很大程度和他的為人處世,和他的性格有關。孔捷的隊伍是八路軍中非常平凡的一支,他代表了廣大的八路的實際戰鬥能力,畢竟像李雲龍這樣的部隊實在是太少了,所以孔捷敗給了精銳的坂田聯隊和訓練有素的山本特工隊一點都不稀奇,勝敗乃兵家常事嘛!



換句話說,電視劇為了突出和塑造李雲龍這個角色,孔捷當然不能喧賓奪主,如果孔捷戰鬥力很強,他李雲龍幹嘛去?給他當副團長嗎?所以正是因為這樣孔捷的失敗,是非常正常和平常的事情,他的失敗不會被領導抓著不放,很快就會被領導淡忘,那麼自然也不會給領導留下能力不足的印象。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

孔捷相比丁偉和李雲龍顯得要更為穩重,做事更不會像李雲龍那樣激進,而且他服從上級命令,從來不打折扣,可是李雲龍呢!可是幹過戰場抗命的事情。對於孔捷,也許觀眾對他印象不深,喜愛程度也非常一般,但在領導眼中,孔捷可是非常招人喜愛的,因為這種人也許不會屢建奇功,但是卻能按部就班,不折不扣的執行你的命令。用起來真的是非常順手,這一點不像李雲龍,剛立個大功,就要惹個大禍,而且還時不時調動一下領導。



孔捷因為性格的原因受到領導器重,那麼他是不是就沒有能力呢?答案是否定的,軍事指揮能力上,孔捷也許沒有李雲龍那樣突出,但他在某些方面卻要強過李雲龍。舉個例子,孔捷可是參加並指揮過抗美援朝的,你說領導對他器重不器重,面對這種大兵團作戰的指揮能力上,孔捷表現的還算優秀,他是一名合格的指揮者。可是李雲龍,大兵團作戰的指揮上,他不如孔捷,李雲龍在指揮師級戰鬥時,可就幹過突擊隊長的事情。

情商太高

孔捷可以得到領導的信任,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的情商。在李雲龍,剛剛接手獨立團時,孔捷在面對自己部下時的真情流露,深深的打動了李雲龍,“你上哪找這麼好的兵?”

在李雲龍丁偉孔捷三人學習期間,常乃超組織學員討論二戰時的庫爾斯科會戰時,李雲龍帶頭起鬨了,搞得常乃超很沒面子。課堂氣氛被李雲龍帶偏了,其他學員跟著起鬨,吹噓自己,然而此時只有一人沒有說話,而是坐在角落安靜的看書,沒錯,那個人正是孔捷。

還有一次,在李雲龍對張白露產生好感的時候,身為李雲龍的老戰友,丁偉顯得毫不關心,反而是孔捷則數次提醒李雲龍,為此不惜和李雲龍翻臉。

好朋友是什麼?好朋友就是在自己犯錯誤的時候敢於直言相勸,所以孔捷一直都是李雲龍最信任的朋友,他在自己臨死前將自己的孩子託付與他。

總結一下

孔捷在三人中資質最淺,所以他從來不在別人面前賣弄,只是踏踏實實幹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對下級他愛護有加,對朋友他肝膽相照,對上級更是唯命是從,面對這樣一個人,領導不信任都難。


古今注

孔捷與日軍的三次交手,應該是指與坂田聯隊的交戰、楊村被山本特工隊偷襲、李家坡之戰殲滅山崎大隊,表面上看是1勝2負。

但實際上,兩次所謂的失利其實也算不上是失利,早年與坂田聯隊的交戰,本來就是眾寡懸殊,坂田聯隊可是在忻口會戰擊潰過中央軍兩個師,險些殲滅楚雲飛的358團日軍王牌部隊,並且編制上又比八路軍團級編制要高得多,即便是隨後的蒼雲嶺之戰,李雲龍的新一團與坂田聯隊的交手也沒有佔到太大便宜,甚至被包圍險些全軍覆沒,好在李雲龍別出心裁地選擇正面突圍,並歪打正著擊斃了坂田聯隊長,才落了一個功過相抵,所以孔捷的獨立團與坂田聯隊交手遭受重大損失,也算不上敗仗。



楊村遇襲事件,可以算得上是孔捷參軍以來所受到的最大恥辱,甚至差點被八路軍總部撤職查辦,但隨後隨著情報的清晰,大家才知道這一仗打的也並不算丟人,畢竟對手是身份比較特殊的山本特工隊,隨後的掃蕩期間山本特工隊直攻八路軍總部,把八路軍總部打的被迫轉移,趙家峪襲擊戰,更是把李雲龍的團部一掃而光,這還是李雲龍事前有一定準備的情況下,對比後面這兩場敗仗,孔捷在楊村的那次失敗也算不上什麼了。

所以即便是相比較李雲龍,孔捷的戰績也沒有差到哪裡,最大的差別無非是在與坂田聯隊的作戰中,前者遭受重大損失,後者同樣也遭受重大損失,但卻意外地打死了坂田聯隊長,就這個區別而已。



雙方兩個人的戰績相差不大,但孔捷相比較李雲龍,指揮更加相對沉穩,政治頭腦也很穩重,軍事政治都玩的開,也是建國後最早與外軍交手的指揮官之一,因此深堪大用,後期不但在軍事領域頻頻派上用場,甚至也躲開了多個政治活動,成了晉西北鐵三角中唯一善終的人。


遼寧資深球迷

不要過度解讀。

孔捷將軍,性如烈火,勇猛頑強。他帶領的獨立團,彪悍如虎、善打硬仗!無論在哪裡都能挑得起大梁、打得了硬仗。上級豈能不信任。

一,從戰績上來看,孔捷一勝兩負,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


以當時日軍的戰鬥力、裝備和後勤給養的差距,能夠打出這樣成績的,整個八路軍有幾個?是不是非要全勝才算厲害?有些神劇過分地弱化了日軍,這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


第二,三場戰鬥,打勝的就不說了。

第一場鬥坂田,打得極其艱難,政委李文英犧牲,孔捷負傷。能夠正面硬槓精銳的坂田聯隊,並且毫無懼色,難得不值得肯定?李雲龍的新一團正面硬槓坂田同樣拿不下來。


第二場被山本偷襲,山本的特戰隊是精銳部隊,出其不意地偷襲,猝不及防,敗了又有啥?被老總罵一頓、撤個職,家常便飯。


軍事上有句話叫做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大方向沒錯,革命意志堅定,吃個敗仗算啥?

難道打上一場敗仗就永遠被否定?哪裡有這樣的道理。要是這樣算,只怕,呵呵!


第三,孔捷帶兵能力強悍。他帶的部隊,戰鬥力強、作風過硬,敢打善戰,沒有孔捷打下的好底子,他李雲龍能過得這麼滋潤?用參謀長的話說:能帶兵的幹部是個寶啊!


李雲龍是個寶,孔捷同樣是個寶。


領導不傻,上級不瞎,所以後來孔捷照樣當他的團長。


脂肪故事

孔捷的指揮才能不是非常突出,可以說是中規中矩,但是能和李雲龍丁偉並駕齊驅,必有獨到之處。從楚雲飛的一段話中可知,晉西北鐵三角之中,李雲龍丁偉都是有自己的根據地,只有孔捷是游擊區,游擊區的鬥爭環境極為惡劣,沒有後方,部隊始終處於運動狀態,沒有時間休整,沒有固定的駐紮地!對於戰士們的思想也是一項極大的考驗,而這些戰士參加八路前的成分多是盤踞在敵佔區的散兵遊勇,思想極不堅定,左右搖擺,典型代表就是黑雲寨的土匪。沒點籠絡人心的本事將這幫頑匪收編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從李雲龍從新一團離任和孔捷從獨立團離任戰士們的態度就可以看出誰更得人心。孔捷比李雲龍丁偉更通曉民族大義,又懂江湖義氣,是典型的忠義人物。革命隊伍需要發展壯大,孔捷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李雲龍更多的優點在於治兵,能夠賦予一支部隊靈魂,正如師長劉伯承所說,欲治兵者,必先選將。在獨立團遭遇襲擊士氣低落時,劉伯承的這句話讓彭老總首先想到了李雲龍。但李雲龍對政治缺乏敏感性或者沒有興趣,這注定他成為不了一個戰略家。丁偉楚雲飛作為指揮型人才,指揮才能卓越,物資調配,後勤保障也是有板有眼。但一支部隊的戰鬥力並不完全取決於指揮官的指揮水平,而是全體指戰員的軍事素養!因此,楚雲飛雖然優秀,但三五八團不具備和李雲龍的獨立團一戰的能力,直到後來把楚雲飛調到王牌師才算是人盡其才。


易柒柒

上級的信任不僅僅是取決於戰鬥勝利的次數,更為主要的是對黨,對人民,對戰友的忠誠和絕對服從上級命令的態度。

亮劍中“鐵三角”之一的孔捷,他沒有李雲龍作戰時的“老奸巨猾”,也沒有丁偉的戰略眼光,但他打法兇狠,作戰勇敢,敢打硬仗也是有目共睹的。兩次戰鬥的失敗是有情可原的,面對日軍精銳的板田聯隊,在武器裝備和人數都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還是敢於面對,敢於戰鬥,可以說是雖敗猶榮。而對山本特戰隊一戰完全是一場毫無準備的遭遇戰,我想在這同等條件下,就算換做是李雲龍和丁偉也不見得能打贏。誰也不是常勝將軍,一場戰役的勝利不單單是你勇敢,敢打敢衝就能打贏的,是需要各方面因素的合成和對戰場情況變化的審視以及正確執行上級作戰命令共同來完成的。孔捷也就是因為做到了這些,才會繼續得到上級領導的認可和信任。


用戶92780611160陸戰

孔捷打不過日軍不是孔捷的責任,從武器到人員素質上都比不過日軍,戰敗是情有可原的。只要盡職盡責,就沒有其他虧欠的地方了。

孔捷真正有指揮失誤的地方是遭遇山本特工隊的事,可是這事發突然,孔捷事出無備倒也情有可原,並且即便是李雲龍也吃了山本的虧。不能一杆子打倒人還不讓人爬起來。孔捷在李家坡之戰中戴罪立功已經贖回來了。

孔捷有個優點是李雲龍比不上的,那就是穩健不捅婁子,是一個讓人放心的將領。像李雲龍那種不可控因素就太大了。比如,打平安縣城,萬一被增援日軍包了餃子,那損失就是幾萬人了。而就算打贏了,也很可能打亂總部的其他計劃。

其次,孔捷還有另外一個優勢,那就是會做政治工作,孔捷有當政委的天賦,比如,收編黑雲寨的事,這也就孔捷能夠做出來。這是上級最喜歡的一種工作方式。


優己

孔捷在李雲龍嘴裡叫孔二楞子,這就非常能說明問題。孔捷與李雲龍一樣都是資深的老紅軍,老團長,打仗水平不及丁偉,李雲龍,但思想覺悟,政策水平,執行命令,落實指示一定是最好的。由於自己的作戰指揮能力比不上別人,迫使他在其它方面要更加努力,更加有為,平時的言行更加小心謹慎,處理各方面的矛盾,關係更加精細到位。可謂鴨子不小便各有各的道。一般來說戰爭期間,孔捷這種人雖然成不了王牌,當不了領導手中的快刀,但領導卻很放心,很貼心,因為他率領的部隊中規中矩,堅決服從命令聽指揮,不會給領導添麻煩,不會出屁漏,戰場上的事情輪不上,平時的日常工作多分擔,雖然沒有什麼出實的戰功,但老實聽話能幹,容易給上級領導留下深刻的好印象。再說李雲龍,丁偉等人戰功顯赫,脾氣爆躁,容易犯上,有時還會自作主張,戰爭年代這些問題可以忽略不記,可是到了和平年代,這些問題就成了缺點,不好領導,不聽招呼,是領導最忌諱的事,再有本事也是不行的。這就是孔捷後來能夠始終不倒的原因。


手機用戶坭瓦匠

孔捷的戰鬥力在晉西北鐵三角中屬於比較弱的,但是相對於其他的指揮員來說,戰鬥力應該還是要高出許多,要不也不能被稱為鐵三角之一,這個也可以通過攻打平安縣城的戰役中看出孔捷的指揮能力。而其孔捷能夠很好的執行上級的命令,不會出現一些改變上級作戰意圖或者抗命不遵的情況,所以對於上級來說,孔捷不論是戰鬥指揮能力還是執行能力都是可以信任的。


渭南那些事

日軍一個野戰聯隊的戰鬥力有多強?可以毫不猶疑的說1:10。這是能和日軍正面作戰的國軍主力部隊。至於裝備奇缺,人員素質低的八路軍,就更不要提了。《亮劍》是虛構的。象什麼“新一團”,“獨立團”,都不是正規序列,屬於雜牌軍,不被國民政府承認的。戰鬥力強的有限。當然,當時國共兩黨最精銳的部隊(如國軍74軍;接受整編的115、120和129師的正規序列部隊等)不在此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