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嶽是抗日戰爭時期消滅日本人最多的將領嗎?

同剪西窗燭

這個說法有點吹牛了。

薛嶽抗日戰爭中作為第九戰區司令官,指揮了四次長沙會戰。其中第四次長沙會戰是豫湘桂大潰敗的一部分,被提及較少。薛嶽被稱道的戰績,一般指的是前三次長沙會戰。大略說下前三次長沙會戰的情況

(薛嶽)

第一次長沙會戰,發生在1939年9月至10月。戰爭大致過程是日軍進行主動進攻,進攻不利後主動撤回,雙方戰線恢復到原有態勢。

薛嶽的第九戰區傷亡四萬餘人(第九戰區自稱),第九戰區宣稱日軍傷亡三萬餘人,日軍自稱陣亡850人,受傷2700人,傷亡三千五百多人。

客觀說,此戰日軍的戰役目標並未包括佔領長沙,但中國軍隊也擊退了敵人的進攻,可以算是一個平局。

(第一次長沙會戰日軍11軍司令官崗村寧次)

第二次長沙會戰,發生在1941年9月至10月。此戰日軍企圖一舉消滅第九戰區中國軍隊主力,未能達到目的。日軍撤退後雙方戰線恢復到原有態勢。

第二次長沙會戰中,日軍一度短暫佔領長沙,三天後看形勢無力維持長期佔領主動撤退。

此戰中國軍隊參戰方涉及多個戰區,沒有統一的傷亡統計。

中方宣稱日軍傷亡4.8萬人,日軍自稱戰死一千六百七十人(內將校一百二十二人)、負傷五千一百八十四人(內將校二百七十二人),去向不明者十四人,總傷亡近七千人。

此戰也可以算是一個平局。

(第二三次長沙會戰日軍11軍司令官阿南惟幾)

第三次長沙會戰,發生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第三次長沙會戰是日軍11軍為策應日軍對香港的進攻,主動發起進攻牽制第九戰區兵力。阿南惟幾在前期順利後頭腦發熱改變目標進攻長沙,被中國軍隊擊退。中國軍隊一度有機會圍殲冒進的日軍,但沒有達成目標。

此戰,中國軍隊傷亡三萬餘人(自稱)。

第九戰區宣稱日軍傷亡56944人(其中亡33941人,傷23003人),日軍自稱戰死1591人,戰傷4412人,總傷亡六千人。

此戰成功擊退了日軍對長沙的進攻,一度有圍殲日軍的機會,可以算是勝仗。

即使按日軍自己的數據,第一次長沙會戰傷亡三千五百餘人,第二次長沙會戰傷亡七千餘人,第三次傷亡六千人,已經算比較嚴重的損失。而日軍一向有縮小傷亡數據的傳統,實際傷亡肯定在日軍自己的數據之上。

當然,薛嶽的第九戰區宣稱的戰果,就水分太大了,肯定沒有可信度。戰爭期間,誇大自己的戰果鼓舞士氣是可以理解的做法,但後人不能把宣傳數字當真了。

對抗日戰爭有所瞭解的人都曉得,抗日戰爭中日本已經算一個初步的工業國家,而中國只是一個農業國,日軍對中國軍隊的優勢是全方位的(武器僅僅只是一部分)。先輩們不畏生死的對日作戰,其艱辛是我們今天難以想象的。很多時候,細糾的話交換比很不好看,但我們不能因此否認抗戰英雄們的貢獻。

薛嶽在抗戰中也算比較傑出的將領,但吹什麼殲滅日軍十餘萬甚至有誇張到三十餘萬的,那就是不切實際的抬高了。


仁勇校尉

薛嶽是抗戰期間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中國將領。既然是中國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將領,那麼薛嶽到底殲滅了多少萬日軍呢?這個數字很難統計,目前主流抗戰史承認的是十幾萬日軍,而也有人認為是三十多萬。數據出入較大的原因,有幾個方面:

第一,日軍方面公佈的陣亡數字,和實際陣亡數字嚴重不符,日軍公佈的陣亡數字,僅為實際陣亡數的五分之一,四次長沙會戰,日軍僅陣亡三萬餘人,日本嚴重隱瞞陣亡人數。日本公佈的二戰陣亡軍人數,僅為百餘萬,而實際日軍陣亡310多萬。

中國戰場殲滅日軍233萬人(含滇緬戰場18萬),另128萬三千人繳械投降;美英軍太平洋戰場殲滅日軍69萬人(含緬甸戰場),另日本本土繳械投降為海陸空三軍80萬;蘇聯紅軍殲滅日軍約10萬人(含諾門坎戰役約3萬),日本關東軍繳械投降60多萬。

日本靖國神社供奉戰死日軍230萬(又說250萬),日本戰歿者紀年館供奉沒有骨灰或沒有名姓者47萬人。韓國加入日軍戰死者22.8萬,臺灣加入日軍戰死者約5萬人。

第二,中國方面公佈的數字也是嚴重縮水的。由於政治的原因,目前在中國中學教科書裡,中國軍民殲滅日軍為133萬。這個數字被抗戰史研究者們,硬性砍去100萬,目的是打壓國民黨軍隊的戰績,而突出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績,共產黨軍隊殲滅日軍58萬。

目前主流抗戰史研究者公佈的,薛嶽軍隊殲滅日軍的總數是十幾萬,目的很明確不能過多的宣傳國民黨軍的戰績。而薛嶽四次長沙保衛戰,殲滅日軍的數量就接近了二十萬。

四次長沙保衛戰的對手是日本第十一軍,下轄5個師團又兩個旅團,還有部分海軍陸戰隊,以及空軍數萬人。第一次長沙戰,殲滅日軍接近4萬;第二次長沙戰殲滅日軍5.8萬;第三次長沙戰殲滅日軍超過5萬人;第四次長沙戰殲滅日軍4萬以上。

那麼有人要問了,日本武漢駐屯軍總數不足三十萬,薛嶽殲滅20萬日軍,日本武漢駐屯軍,豈不是滅亡了嗎?冷清回答道,四次長沙會戰,對中日雙方來說,都是消耗戰不是殲滅戰,每次戰役雙方傷亡都很大,打完之後雙方補充休整兵力,第二年再戰。所以,日本武漢駐屯軍的數量,一直保持在30萬左右,而薛嶽指揮的國軍數量,也一直保持在50多萬。

第三,常德會戰殲滅日軍4.8萬,是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共同打的,被殲滅的4.8萬日軍,是不是應該有兩三萬人,算到薛嶽將軍的名下呀。第四次長沙保衛戰,第九戰區在消耗幾萬日軍後,主動放棄長沙,長沙失守後,第九戰區退守湘西。

1945年4月,日本發動湘西會戰,湘西會戰分兩個戰役,前期是雪峰山戰役,後期是芷江戰役。薛嶽指揮第九戰區,和日軍進行雪峰山戰役,歷時兩個多月,將二十萬日軍包圍在雪峰山地區,殲七八萬人後,由於國民黨要召開六大要在重慶召開,何應欽命薛嶽顧祝同,提前結束戰役,放跑了12萬日軍突圍。

而湘西會戰,日本崗村寧次,集合了日軍40多萬,試圖從湘西突破國軍防線,然後兩路合擊重慶,從而打垮國民政府,扭轉中國戰場的敗局。但是岡村寧次失敗了,湘西會戰是東方的斯大林格勒,是抗日戰爭的轉折點。

湘西戰役,標誌著中國戰場進入大反攻階段,從此中國軍民在各個戰場上,對日軍展開全面反攻,以芷江戰役的勝利而告終。1945年8月21日,日本在中國戰場投降儀式在芷江機場舉行。日方代表:日本中國駐屯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在投降協議上簽字。

中方代表:總參謀長肖毅肅,副總參謀長冷欣簽字。

美軍代表:中國戰場美軍司令部參謀長博德諾簽字。

抗日戰爭,中國軍民共殲滅日軍233萬人,僅薛嶽第九戰區,殲滅日軍三十萬以上,日軍戰死的最高將領冢田攻大將,他的座機也是長沙守軍擊落的。另外,1945年8月21日後,在中國戰場有128萬三千日軍,向中國軍民投降。中國軍隊,一共犧牲550萬人,中國人共損失3500萬人。

尊重歷史,還原抗日戰爭的本來面目,不管是共產黨殲滅的日軍,還是國民黨殲滅的日軍,或者是老百姓殲滅的日軍,都是中國軍民殲滅的日軍,必須要實事求是的報道,這樣才能弘揚中國是打敗日本的主要戰場,以及中國戰場的重大作用。

否則,讓日本人偷笑,讓美國人、蘇聯人, 搶走打敗日本的功勞,就是對不起為抗日犧牲的550萬將士,對不起死亡的3500萬中國軍民。撇開黨派之爭,以國家民族大義為重,正確書寫抗日曆史,是歷史學家的責任。


冷清先生

薛嶽將軍,生於甲午戰爭期間,原名薛仰嶽,薛父起這個名字的初衷就是期望有一天,薛嶽能向岳飛一樣成為民族英雄,驅逐外敵。薛家的家訓有一條就是克復漢族,唯武是尚。作為薛嶽的對頭葉挺將軍曾盛讚他,稱萬家嶺大捷,挽洪都於垂危。

薛嶽將軍曾獲得杜魯門頒發的自由勳章,以表彰他在抗戰中的表現。薛嶽作為第九戰區司令官,四次長沙會戰中,殲敵十餘萬。在打響長沙會戰的第一槍,薛嶽曾給老蔣打電話說:如果湖南能夠戰勝,是國家之福,如果我戰敗,將自殺以謝國人,可見薛將軍的民族氣節。

第一次長沙會戰,後來在紀念碑中記載,殲寇四萬,長驅三百里,老蔣在聞訊長沙會戰喜訊後,絲毫不掩對薛嶽的誇讚。日軍在失敗後,1941年又集結了10幾萬部隊,展開進攻,薛嶽將軍並沒有直接指揮部隊與日軍對打,而是採用層層消耗狙擊日軍力量,再集中我方優勢兵力進行圍殲,這就是天妒戰法。其實和毛主席的運動殲滅戰有些類似,敵人進攻的時候,步步消耗,等對方疲勞時,我方再集中兵力以逸待勞。長沙二次會戰時,日軍傷亡4萬餘人,我方也傷亡將近6萬。

第三次會戰,薛將軍再次擊敗日軍,不死心的日軍隨後集結了36萬軍隊,打響第四次會戰,而此時的中國軍隊由於戰略重心轉移,長沙方面只有30萬,第四次會戰的結局可想而知。

1998年,薛嶽將軍在臺灣去世,享年103歲。


春秋知事

薛嶽,原名薜仰嶽,字伯陵,綽號,老虎仔。出生於189六年12月27日,廣東省韶關人,因出生甲午戰爭期間,薛岳父親為其取名為仰嶽,希望他能像岳飛一樣,能夠成為民族英雄。

他父親非常重視對兒女的培養和教育,他時常教導兒子要立志習武,長大後要精忠報國,薜家家訓就是克復漢族,惟武是尚,經生坐譚,無當大局,亟需習戎,以應勢變。由此可以看得出來,薛嶽的父親對他的成長的影響力有多麼的大,對他的期望有多麼的大。

薛嶽很小的時候就考入了黃埔軍校陸軍小學,後來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薛嶽的一生,就是戎馬生涯的一生,一生征戰無數。而他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戰績,則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長沙戰役之中,他創造了自己命名的“天爐戰法”,一次性就殲滅了日軍十餘萬之眾,創造了中國抗日戰爭中的奇蹟。薜嶽在整個長沙戰役之中,一共消滅日軍27萬多人,是當之無愧的,消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長沙戰役一共是四次,都是有薛嶽指揮的)。薛嶽是抗日戰爭期間,唯一被譽為抗日“戰神”的將領。

官授陸軍一級上將,一九46年10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授予薛嶽將軍“自由勳章”,以表彰他在抗日戰爭中的輝煌成就。同年,蔣介石授予薛嶽“青天白日勳章”。

1989年5月3日,逝世於臺灣,享年102歲。


幸福地帶2

薛嶽絕對算是一位著名的抗日名將,他在抗日戰爭中指揮了多次重大的戰役,也可以把他看做是消滅日本人最大的中國軍人,其被人稱為“薛老虎”。



薛嶽抗日戰爭中被稱為“戰神”,他這個名頭可不是白來的,萬家嶺大捷,薛嶽一戰成名,殲滅日寇上萬餘人,四次長沙會戰,阻止了日軍進一步侵略我國的計劃,尤其他自己在實戰中總結出的天爐戰法,使日軍聞風喪膽,薛嶽的軍事才能,可以說是國民黨將領中數一數二之輩。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曾經評價一箇中國將軍說:撼山易、撼薛將軍難。這個薛將軍,便是在抗戰中被稱為戰神的薛嶽、薛伯陵,一個獲得過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的自由勳章和國軍授予的青天白日勳章的抗日英雄。




薛老虎打日本人可以說是一點也不含糊,但其的政治生涯卻極為坎坷,因蔣對其的猜忌,使其只能用而不任,在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後,蔣對其掛了一個閒職,這對於一個帶兵打仗的人物可謂是一生的痛苦,觀其一生,他的抗日功績是不可磨滅的,他為抗日做出的貢獻值得我們去緬懷這位將軍。


風流倜儻張四少

薛嶽將軍確實是抗日時期消滅日軍最多的將領,並且是從官方記載數據線中得出的。薛嶽將軍抗戰時期參加過不少戰役,而且都是大戰役,比如長沙戰役,和萬家嶺戰役。


而為什麼薛嶽將軍可以取得如此成就?這個我們得看時間點,我們可以看出薛嶽將軍打的戰役是進入了中日相持階段,也就是抗戰中最困難,但也是中日實力最不相上下的時候,日本經歷了淞滬會戰,攻打南京,以及侵略華北華東,兵力已經是捉襟見肘。所以在攻打長沙的時候,日軍銳氣大不如從前,而國民黨此時已經從捱打中緩過勁了,慢慢開始有能力發動一定進攻。

而且當時日軍的重點正在考慮如何維護華北和其他侵略區的穩定,因為我們的八路軍的游擊戰,讓日軍的侵略步伐不得不放慢,所以後面就出現了日軍將注意力放到同八路軍的作戰中。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加上薛嶽將軍確實是難得的將才,他在長沙會戰中,消滅日軍應該在十萬以上,萬家嶺戰役因為是抗日戰爭中最大的勝戰,而且是徹頭徹尾的勝利。因為畢竟當時的日本已經是困獸猶鬥,所以消滅的日軍也有七八萬之眾。


小司馬遷論史

薛嶽,第九戰區司令長官。

薛嶽從抗戰爆發到抗戰結束,期間是連年征戰,戰功赫赫,據統計的戰況來看,他確是為殲敵最多的國軍將領。曾獲得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的自由勳章和國軍授予的青天白日勳章。薛嶽的戰績主要體現在:

1、長沙會戰。在長沙會戰中,薛嶽自創天爐戰法,殲敵達十萬之眾,有效阻止了日軍的前進的步伐,為實現國民政府空間換時間的戰略目的做出了重大貢獻,此戰也是中國抗日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又一次重大的勝利。

2、萬家嶺戰役。萬家嶺戰役從1938年9月28日至10月10日,歷時12天,此戰中,薛嶽巧設"口袋陣",日軍106師團遭到毀滅性打擊,被殲1萬多人,被俘百餘人,戰役結束後,滿山遍野到最都是敵人的屍體,此戰是贛北戰場上的空前惡戰,國軍贏得了空前的勝利。


社會我亮哥

薛嶽在抗日戰爭時期消滅的日本鬼子最多,可謂首屈一指,當仁不讓。因多殺鬼子最多,他也活了九十六歲,可謂老天有眼。

茌四次長沙保衛戰中,他力排眾議,移孝作忠,把妻兒都帶在身邊,以鞏固軍心。那時候,鬼子天上有飛機,地上有大炮。鬼子號稱十天之內拿下長沙城。薛嶽將軍領導的國軍將士,以血肉之軀,頑強地殺退了日本鬼子的二次圍政長沙,並在第三次長沙保衛戰中,大膽地用天爐戰,誘敵深入到長沙城中,再迅速調動早已埋伏茌長沙城外的將士,一網打盡敵軍,此次戰役消滅了十萬日本鬼子,大揚國威,打出了中國人的氣勢。


秋實18164222281

“諱敗為勝,誇小勝為大勝,薛伯陵該殺。”猜猜這是誰對長沙會戰的評價?

“你殲滅日軍上萬,起碼也得俘虜一千個日本人吧?沒有一千好歹也有一百吧?”猜猜這又是誰對薛戰神大發雷霆?

沒錯,都是蔣公,只有蔣公。

以臺兒莊會戰為例,李宗仁部殲滅日軍兩千餘人,對宣傳口號稱兩萬,但他所部實實在在的抓了八百餘日軍戰俘。但薛嶽部呢?前後有幾個日本戰俘?

四次長沙會戰一次小勝,兩次小敗,一次潰敗,在人數佔優,地利億佔優,後兩次甚至武器都佔優的情況下打成這樣還被誇成戰神,也算是古今中外的奇蹟了,不得不服。


老貝

我個人覺得是。提到薛嶽,首先想到的是他指揮的第一軍團利用15個師的兵力圍殲日軍第106師團的萬家嶺大捷!其次想到的是他作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的長沙會戰,其中最精彩的當屬第三次長沙會戰~利用李玉堂的第十軍守爐膛,生槓日軍三個師團加一個旅團一共7.5萬人的進攻,從而使得薛嶽有時間調集9個軍的兵力圍殲日軍,最後把圍殲戰改成了追殲戰!差點把日軍的第十一軍打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