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中華民族的狂歡與情人節

正月十五 | 元宵節,中華民族的狂歡與情人節

元宵節

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

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

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中國古俗中

上元節(天官節、元宵節)

中元節(地官節、盂蘭盆節)

下元節(水官節)

合稱三元

中華民族的狂歡節

相傳,漢文帝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

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

元宵賞燈始於上古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正月十五 | 元宵節,中華民族的狂歡與情人節

中華民族的情人節

元宵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一個浪漫的節日,那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說的就是這天。

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不少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心上人,因此元宵節也造就了無數良緣美眷,也有不少詩篇借元宵抒發愛慕之情。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正月十五 | 元宵節,中華民族的狂歡與情人節

雲坤太極書院祝您元宵節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