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愛狗人士”逐漸成了貶義詞,到底他們做了什麼?


愛狗人士一開始是單純的愛護狗狗,到現如今愛狗行為導致了許多大型社會輿論事件,本身自然少不了被諷刺和議論。

我國提倡愛狗行為適當,而不是將狗狗凌駕在其他非人類動物至上。很多愛狗人士對狗狗的愛護上升到要求立法保護,這其實是一種個人主義擴張。

公園遛狗不拴狗繩。要知道大部分人是怕陌生狗的,當一些天性活躍的狗主動與人親熱時,狗主人會認為是很正常的行為,但其它人未必這麼認為,尤其是小孩和老人。

帶著狗進飯店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一次吃飯,見一婦女直接把飯店的盤子放到地上讓狗舔食,真的好惡心,大家一起看她,但她卻若無其視,從此那家飯店我再也沒去過。

我認為長痛不如短痛,狠下心徹底解決流浪狗,然後給每一個飼養者發證並採血留記錄,一但發生棄養事件以遺棄罪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