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個真實的“孫悟空”:皇帝也拿他沒轍!

明朝有個真實的“孫悟空”:皇帝也拿他沒轍!

《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各路神仙拿他沒轍,玉帝不得不請來如來老爺子,便將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後,被西天取經的唐玄奘救出。觀世音去中土尋找取經人的半路路過五行山時,描述壓在山下的石猴說:口能言,身不能動。

令人難以想象的是,現實社會中居然真發生過類似的情節。這樁奇事也是發生在明朝,這個“石猴”叫陳諤。

陳諤,字克忠,番禺人,《明史》:永樂年間,陳諤以鄉舉入太學,授予刑科給事中稱為言官。主管:規諫、補闕、拾遺、稽查百司之事。此人天生就是做言官的料子,性格剛直,對於犯錯的官員毫不留情。他還有一個特點:每當上奏時,聲音洪亮。皇帝曾經下過命令餓他幾天,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無可奈何,皇帝只能嘆其天性使然,稱其為“大聲秀才”。

餓他幾天都堵不住他的嘴,對皇上,仍然亢直激烈。一次他因為上言違背了聖意,永樂命人把他埋在奉天門外,只露個頭,與孫悟空很相似:口能言,身不能動。

明朝有個真實的“孫悟空”:皇帝也拿他沒轍!

孫猴子乃神仙,壓了五百年不死,但是陳諤一凡人。正常情況,不吃不喝最多堅持三天,然而,陳諤不僅不吃不喝,還被埋在坑中,“口能言,身不能動”,你們能猜出這人堅持了幾天麼?——“7日未死”。

不是神仙,勝似神仙!同時也可以說他意志力堅強。7天都沒有死,皇帝認為此乃天意,遂“赦出還職”。餓也餓了,埋也埋了,總該長記性了吧?NO,沒過多久,再一次激怒聖上,這一次皇上既沒有餓他也沒有埋他,罰他修補象房。這種事,換成別人,肯定花點錢僱人。然而,陳諤身無分文,只好自己親自幹。幸運的是,他正在幹活時,恰巧被皇帝遇上,“憐之,命復官”。

明朝有個真實的“孫悟空”:皇帝也拿他沒轍!

陳諤後來官升至順天府尹,歷任湖廣按察使、山西按察使。這其中又“做事落職”。仁宗即為,大赦天下,他本該官復原職,但是仁宗不滿其在湖廣經常揭露楚王之事,便將其降職海鹽知縣。隨後他又到一個王府擔任長史,宣德三年在鎮江同知上卸任。

悲?喜?悲,在所難免,明朝許多官員身上往往都籠罩著一種悲涼。喜,在明朝皇權高壓下,陳諤這種人,能有善終絕對算是個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