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成人工智能對語音反饋的待破之題

在5月8日的谷歌年度開發者大會上,谷歌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打電話幫用戶預約剪髮服務和預定餐廳的錄音讓人印象深刻。同樣,微軟的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小娜也能夠預訂會議室,和與會人員打招呼。不過,在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看來,如今的人工智能無法進行歸納和理解,只知道根據輸入導出結果。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洪小文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對語音的反饋包括三個階段:識別、理解和提供服務。當下人工智能的主要難點在於“理解”,因為需要人工智能去理解的內容本身擁有無窮的組合,沒有精確的模型,於是就無法用建模的模式去解決。

洪小文說:“今天,無論是語音識別、文本翻譯、或是計算機視覺等技術所支撐的人工智能,都沒有真正理解信息的含義。它們只是在匹配預設的模型。”他認為,今天的AI只是一個黑盒,也就是說,人工智能無法歸納和理解,只知道根據輸入導出結果,但“理解”這件事本身是一個白盒,也就是人類擁有的能力:不僅理解了接受的信息,還可以對本身不瞭解的信息進行猜測,部分理解其含義。這點對於今天的AI來說非常難,需要更新的技術才能解決。

“理解”成人工智能對語音反饋的待破之題

不過,黑盒也有自己的好處。洪小文介紹,從某個角度來說,黑盒不會存在偏差,是什麼就是什麼,非常公平。一些推理過程中需要白盒的系統,但這種推理存在著某種既定立場,比如人們對有爭議的問題多少會有一些偏見,這些偏見來自於每個人的既定立場。在這些立場下推理出的東西必然會有所偏頗,但黑盒就不會,怎樣輸入就怎樣輸出。

洪小文認為,當前的合理狀態應該是人工智能+人類智能(AI+HI),AI致力於流程性分析,人類負責深度分析、理解和創造。

大數據處理信息服務商金盛網聚WJFabric認為,理解力是人類獨有的特性,除了通過學習對已知內容進行持續的理解,還包括預測、推斷等行為。同時,理解力也是個體實現獨立思考的標誌。時下,人工智能需要突破的是“理解”這一關隘。如果能夠攻破此關,人工智能將成為獨立的智能個體,與人類在思維運行方面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若此,智能機器將實現獨立成長,而人類與智能機器的關係將會被重新定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