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皖靈天下


我沒有做過木工夥計,如今大部分都是買現成的傢俱了,不要說床,沙發,座椅凳子,這些東西都可以任意挑選了,就是蓋房用的門,窗也是買的塑鋼門窗,原來的那些小木匠,大木工漸漸不見了。

在我還讀初中的八十年代,我們這兒不僅是本地木匠很吃香,還有許多外地的小木匠也是很受歡迎的。


我們鄰家那年為閨女做嫁妝——一個立櫃,,一個梳妝檯,幾把官椅,幾把小椅子…,他家就請來連個江蘇木匠。這本來不怎麼稀奇,稀奇的是他們居然是小兩口!還有女子做木匠的?那時雖然說也看了《花木蘭》,“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唱段也很深入人心,但是看到一個年輕女子做木匠那還是很新鮮的一個發現——到現在都沒有再見到第二個女子木工。

那時候還沒有電鋸,完全是人工操作……一棵大樹解成木板必須兩個人用力來拉,一開始大家都懷疑那個女子能不能頂的住,可是一天下來,鄰居大娘就服了:“乖乖,那女子活脫脫一個二小子呢……”

木工活不僅僅是力氣活,更是手藝活兒,這一點上那個女子更是獨具特色,令村裡那些自以為還可以的木工師傅自愧不如。

記得她雕刻的一個鳳梅鬧春,那真是精緻出神,生動活潑,也是我至今為止再也沒有見到誰能再有這樣的手藝……

那時的我一放學回家,就去他們那裡看他們幹活……

我特別沉醉在那個女子一手握著鑿子,一手用小錘子在木板上精心雕刻的畫面。

她就像在繡花一樣,輕重緩急之間就見那木屑飛濺,一絲不苟之中就看那梅花綻放,鳳凰于飛……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我知道了他們家住在徐州府,那裡的人們也愛聽豫劇……

我還知道他們那裡恨曹操,因為曹操殺了許多徐州人。

說起曹操,就提到了三國演義,提到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我還記得那個女子最為經典的一句話:“也難怪西蜀最後沒戲了,打一開始就不行,你看還沒開門做生意呢,就關張了,還是一直留(劉)了下來……”惹得那個蜀國的崇拜者她的老公哭笑不得……



也不知怎麼回事,就說到了木匠行的規矩,比如“賣東西憑秤講良心,做木匠用尺要用心。”比如“鐵匠三分短,木匠三分長。”再有就是這個所謂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

那女子手巧心靈嗓子還很美,她居然就把這幾句唱了出來,而且還是豫劇“流水”:

“說起來小木匠周遊四方,

規矩多道理深俺記在心房。

有錢人貧苦人看待一樣,

憑手藝來吃飯睡得也香。

做凳子不離三聽俺來講,

誰不知桃園結義劉關張。

弟兄仨來結拜情深意廣,

若有緣同座一凳情意長。

要做門不離五也有夢想,

五福臨門最相當。

還有那做床有七更是意義廣,

男子漢誰不想有個妻房。

家中有妻(七)在床上,

不是春光勝春光。

棺材帶八也有講,

升官發財多榮光。

桌不離酒(九)就是爽,

幸福生活萬年長……”


感謝樓主提到了這個問題,讓我把幾十年前的美好時光又撿了起來,形成了這樣的一篇文字,對於我來說這也是一個最美的記憶。

因為她們的曾經出現,我也就有了頻頻回頭的勇氣。

哦,那個說書的藝人,那個種瓜的夫妻,還有這個做木匠的小兩口……他們都是不能再見的過客,也是我文字下的一輪明月,一陣春風,一抹霞光……


荷聲茹夢

從古至今,中國人講究吉利,都喜歡把一些美好的願望寄託在一些器物之上,而且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語言更是源遠流長,人們用諧音代替了這種意願!所以這句話也有很美好的願望寄託在其中!

床不離七:七諧音通妻,只要在做床時,尺寸都帶個七,就不怕找不到老婆了,也有夫妻和睦,同床偕老的意思。所以,木匠在做床時一般都是二尺七寸,雙人床多為四尺五寸七!

棺不離八:在過去,農村做棺材都是八尺,八諧音通發。有升官(棺)發財的意思。也是圖個吉利!

桌不離九:古代的桌椅一般以八仙桌為主,無論桌子的邊長和高度都要講究九,且九諧音通酒,寓意著主人待客熱情,桌子上少不了酒的意思!

其外,還有凳不離三:木匠在做長條木凳時,長度一般以三結尾,如二尺三。這個三取自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有忠義之說!

門不離五:指門的尺寸一般是以五結尾,五則代表著五福臨門的意思!

農村的一些老話,要麼代表著對生活有一定美好的祝願,要麼就是人們通過生活總結的一些經驗,對我們現在仍然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也希望我們能一直延續下去!

駿景——殷


駿景農業

這句俗話應該是農村老木匠常說的行業術語,其實是指對床、桌等傢俱尺寸的講究。

自古以來,人們對萬事都想圖個吉利,嚮往美好圓滿。所以以前的農村老木匠常會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就是對傢俱尺寸的講究。要知道,過去農村木匠常說的尺寸主要是通過尺子丈量,這句話意思具體是說:



一、凳不離三

“三”代表忠義。取自“桃園三結義”。意思是說,做長條木凳長度的末位數一定要帶一個“三”,如二尺三,五尺三等。



二、門不離五

“五”有五福臨門的寓意。以前製作門時,無論大小寬窄的尺寸末尾數一般都離不開“五”。例如門寬四尺五等。

三、床不離七

七同“妻”諧音,有夫妻同床偕老之意。以前做床時,男人都希望和妻子同床,如果沒有七,男人們就會擔心一輩子可能找不到老婆的。因此,床板一般做成二尺七寸,也有的雙人床做成四尺七寸的。



四、棺不離八

八同“發”諧音,象徵著升官發財的寓意。因此,做棺材時一般都會做成八尺。



五、桌不離九

“九”寓意著吃飯不離酒,有熱情好客的意思。因此,以前人們做桌子時,大多是那種方桌,其邊長和高度一般都帶數字“九”。



隨著經濟發展,時代的進步,這些農村的老講究很多已經被丟棄了。而且,現在的人們追求時髦個性的傢俱比較多,因此,現代傢俱可謂是五花八門,個性且更實用!


龍百曉生

《魯班經》曾有過這樣的記載:“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魯班作為木匠的鼻祖,2400多年來,人們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在農村木匠口中,常流傳出這一句話。蘊含著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顯示了語言文字的不同理解的奧妙。那這些數字代表著什麼呢?代表了器具的尺寸,在農村,做什麼都是為了圖個吉利,尺寸也就與一些文字有諧音,寓意著吉祥如意。

【凳不離三】講的是木匠在製作長條木凳的時候,對它的尺寸很有講究。長度的尺寸末尾數必須帶有“三”,比如二尺三,三尺三等。源於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的三結義。“三”就代表了兄弟義氣,既然坐在同一凳子上,大家都是兄弟朋友。

【門不離五】農村在製作木門的時候,無論大小寬窄,它的尺寸末尾處數,都離不開“五”,跟製作凳子差不多。但寓意不一樣,尺寸帶有五,表明“五福臨門”,恭迎福氣的到來,使得闔家歡樂。


【床不離七】“七”和“妻”諧音,尺寸末尾有了這個七,寓意不用擔心找不到老婆了。如果少了這個七,恐怕老婆難找。我覺得,有床怎能少得了妻呢?

【棺不離八】“八”與“發”諧音,正所謂見棺發財嘛。無論給誰製作棺材,無論高矮胖瘦,身份如何,棺材的尺寸都只有八尺,不多不少。

【桌不離九】就是吃飯的木桌,方桌圓桌都有。桌子的尺寸也是很有講究,邊長尺寸都不能離開“九”這個數字。“九”與“酒”諧音,寓意酒桌無酒不成席,桌上吃飯怎能少得了酒呢?

所以,農村的老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有諺語:“家住十里地,各處一鄉風”。這些鄉俗民風都是頗有味道的,慢慢賞析另有一番感覺。


農村記

這是一句流傳在傳統木匠行業中的一句諺語。在機器大生產的今天,已經逐漸被人們忘記。自太祖爺爺開始,我家就從事木匠行業。二十年前,爺爺以及手藝好的叔伯都會帶幾個學徒,我小時候圍著他們轉的時候,叔伯在教徒弟手藝的時候,最常說的話就是這句“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後來上學,我家在我這一輩就把木匠這門手藝給放棄了。大伯家的哥哥因為不曾上學,倒是繼承了下來。每年過年,大伯當年收的徒弟,都會提酒提肉的去看他。

繼續正題。當時的木匠識字不多,手藝大多口口相傳,手把手的教。而真是這些識字不多的木匠人,說的話,卻是現在讀書人都不曾知道的東西。“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出自《魯班經》。

《魯班經》原名《工師雕斵正式魯班木經匠家鏡》,是一本民間木匠奉為圭臬的經書,涵蓋了行幫的規矩、制度以至儀式等內容。而我們所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出自《魯班經》中對“常用傢俱、農具的基本尺度和式的規定。

三、五、七、八、九這幾個看似玄妙的數字,其實並無玄妙之處,也沒有實際的意義,更多的是一種象徵,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是心裡上的一種庇護之意。

《魯班經》規定,木匠在製作凳子時,凳子的長度,最後一個數字需以三結尾。取 “桃園三結義”的典故,取其忠義。同坐一凳,便是兄弟。

指的是門的尺度。無論大小寬窄,其尺寸末尾數都離不開“五”,取其“五福臨門”之意。

妻也。《魯班經》規定,床的尺寸末尾之數為七,結構也是七。床板二尺七寸,雙人的床四尺五寸七,穿樘是七根,床頭靠背也是七根,有夫妻同床偕老之意。

發也。指的是木匠在打造棺材時,不管是給什麼人打棺材,個子高也好,矮也好,從來棺材的尺寸都只有八尺,不多不少。“八”同“發”諧音,“棺”字與“官”中同音,取發財,升官之意。

指的是桌子的尺寸。不論是方桌,還是八仙桌,邊長尺寸,尾數都為九,如二尺九寸、三尺一寸九分或四尺八寸九分等。“九”和“酒”同音,指無酒不成席,“桌上無酒難留客,心口不一難做人”。


應作如是觀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在我國曆史上流傳下來許多詼諧有趣的諺語,它們採用諧音的方式來表達人們對於某種事物的希望。就比如一些地方人們結婚的時候要在床上撒上紅棗、花生、桂圓、蓮子,象徵著人們對新人美好的祝福“早生貴子”。過去結婚的時候一些家庭買不起傢俱,就只能請人來製作傢俱,木匠在那時候可是一個非常火的職業。在木匠這個行業中也遵循著一些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在打床的時候尾數要留“七”,製作棺材的時候尺寸都是“八尺”,製作桌子的時候邊長尾數要有“九”。


第一“床不離七”,七和妻諧音,床上離不開妻子,象徵夫妻婚後生活和和美美、白頭到老。木匠打床的時候一般都會在尺寸和結構上留七,比如床板由七塊小的木板做成、床的寬度二尺七等。這就寄予了家人對於新郎、新娘美好生活的祝福,也有說法說希望睡在床上的人可以找到人生的另一半。


第二“棺不離八”,八和發諧音,棺和官諧音,寄託了人們希望祖先保佑自己升官發財的美好願望。

中國人對於祖先都有一種崇敬,認為祖先能夠保佑自己家族興旺發達,所以在喪事禮節上都尤為重視,任何一個細節都很嚴謹。所在在製作棺材的時候基本都是選擇八尺的,以此來寄託對於美好生活的希望。


老胡侃三農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農村俗語,源自於魯班尺,講的是這些東西的尺寸要怎麼做,朗朗上口,也可以說是農村藝人工匠口傳心授的口訣。我大概說下並教大家怎麼用就是了。

魯班尺,傳說是春秋魯國公所創造發明,後經過風水界的賢達加入了八字,用以丈量房宅吉凶,也被稱為:門公尺。再後來又融入了丁蘭尺度,丁蘭尺是丈量陰宅作用的。而今的魯班尺,已經加入了現在的寸,釐米,在現代風水文化,建築文化裡,發揮著普遍廣泛的作用。

一般人,對這些東西,屬於半知半解,也就那樣了,自己也不幹這門工作對不對?所以知道它的來歷就行了。現在的人呢,不用去講究這麼多,即使家中一些尺寸要計較,也很方便的,買一把鋼尺就可以丈量。

上圖,這個尺子幾塊錢,買一個,量一下就可以了。至於怎麼量呢,你不用去管太多,家裡東西的,你看尺寸的上下倆邊,都是紅字的,就行了,保證沒問題。因為這種尺,包含了門公尺和丁蘭尺,怕看反了,所以我講倆邊都是紅的就行了。這是懶人放大招,有對沒錯。

其實自己又不做傢俱,不需用到的。多數會用到,是比如要擺放神臺啦,那丈量下神臺高度,這個比較常見,其他其實並沒多大用處的。


命理師陳一宏

我的老家在陝西農村的大秦嶺山腳下,俗話說,靠山吃山,由於秦嶺裡有豐富的木材,我的幾個伯伯自小就學了一副木匠的手藝,把這個行當整整幹了半輩子。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那時,我還不到10歲,每每聽到伯伯唸叨這些話,就忍不住要問:伯伯,你說的什麼呀?伯伯說:你長大了就會明白的。

直到20多年前的1992年,我快要上初中時,由於要離開本鎮去外鎮轉學,我就給伯伯說:你給我做個小木箱吧,我要裝東西用。

沒過幾天,伯伯把一個小巧的桐木箱子送到了我面前,伯伯說:怎麼樣,還滿意吧?我使勁點點頭。伯伯又接著說:這個箱子長一尺六寸,寬一尺,高六寸,你用著大小剛合適。

我有些納悶,問道:怎麼長和高都帶六寸呀?伯伯說:傻孩子,六是吉利數字,有六六大順的意思,希望你在外地上學能順順利利,平平安安。聽完這話,我才明白伯伯的良苦用心。

後來,在某年暑假,伯伯做木工活時,我又在他旁邊觀看。看他雙手握住木工刨子,壓在木板上,用力向前一推,一塊木板就一點一點被修整平整。薄薄的木屑從刨子刀刃旁邊的縫隙吐出來,延綿不絕,隨即捲成卷兒,非常的神奇。

過了一會兒,伯伯覺得木板修整的達到要求了,就拿起捲尺、直尺、墨斗、鉛筆,在光滑的木板上劃線了。正劃線時,伯伯嘴裡又唸叨出了“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我立馬說:伯伯,你該給我說這句話的意思了吧?

伯伯笑著說:你長大了,也能明白其中意思,我就給你說說吧。

伯伯放下工具說:我們木工的祖師爺魯班發明了各種各樣的傢俱,最初,這些傢俱是以實用性為主要目的,後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嚮往,給傢俱中加入了許多美好的文化寓意,同時,人們不斷改進各種傢俱的尺寸大小,使他看起來在比例上更和諧,更美觀。

伯伯接著說: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實質上指的是各個傢俱最合比例的尺寸大小,這個尺寸大小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見證,久而久之,就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木匠們都按照這個規矩和尺寸做傢俱。

床不離七,因為數字七跟夫妻的“妻”同音,床又是用來睡覺的,夫妻之間肯定都希望兩人永遠同床共枕,和和睦睦,組建出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直到白頭到老。因此,木匠做床時,一般都會把床的寬度做成二尺七,三尺七,四尺七,高度以一尺七和二尺七為多。既做了傢俱,又給新人送去了美好祝福。

棺不離八,指棺材的長度都做成八尺,換算成現在的尺寸,就超過了270釐米,這樣的話,即使個頭再高的人去世了,也能完全裝進去。再一個,八跟“發”諧音,人活在世上,短短几十年,受盡了人間的各種苦難,希望他去世後,能在天堂幸福快樂,吃好喝好,同時,能保佑在世的家人升官發財,發達起來。

桌不離九,就是說,木匠做桌子時,在尺寸上都要帶有九,一尺九、二尺九的高度最為常見。在古代,桌子主要作用就是用來吃飯和放置東西的,有兩層含義。一是,九與“酒”同音,如果人們每頓飯都有酒喝,豈不是證明生活好,不愁吃喝,這是每家人都向往的事。二是,九與“久”同音,如果一戶人家的桌子上長久放有各種東西,也是這家人富貴的證明,人們都希望做富貴人家。

我聽得非常入神,總算明白這些。也不禁感嘆我們的老祖先真聰明,能給生活中灌注這麼多的文化內涵和美好寓意。

圖二、三、四分別為伯伯曾經用過的工具——木工刨子,伯伯幾十年前給我家做的長桌,伯伯給我家老房子做的門框。


鴻鵠迎罡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用”,到底在什麼講究?

這是農村俗話,是過去農村木工在鄉下做手藝形成的木工傳統規矩,也是一種木工傳統文化。它是古代木工手藝人傳承下來在具體操作中好記好用的通用標準。“床不離七”,“七”是諧音“妻”的意思。這就是說,木工師傅做的木床永遠是夫妻不離不棄的晚上安身之處,是對床主人美好的祝福和願望。它又是指床長六尺七寸,寬三尺七寸到五尺七之間,高二尺七寸的規格標準。

“棺不離八”,“八”是同“發”的意思,是說棺木主人和後代永遠發財。過去和古代,農村很貧窮,希望有好日子過,人們長期對美好的生活的追求和嚮往。手藝人迎合社會上人你意願而產生的說法。也是指木工在做棺木時對長寬高的標準和要求,即長六尺八寸,寬一尺八寸,高一尺八寸。“桌不離九”,是說對桌子主人生活美滿富貴的誇讚,每餐吃飯離不開酒,有酒的飯,是說生活是十分充足富有,是主人的奉呈和祝願。它也是做木飯桌的尺寸,長二尺九寸,寬二尺九寸,高二尺九寸的規矩。




旭日東昇付先

我是土木工程師,對這些說法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們當地有許多風俗,這些講究木工必備,學徒時師傅都會講這些,比如床不離七,無論是床的高度,長度,寬度,撐子數量等都都要帶七,一尺七,二尺七,七根撐子等。這是和妻諧音,是取個好吉利,床上沒妻就等於光棍!

門不離五,意思也是所有門尺寸以及用料不能沒有五,五和武諧音,門有武將把門多安全啊!另外門的洞口尺寸不能小於三尺三,有門口三尺三,過下方桌過下棺之說,因過去堂屋八仙桌尺寸,棺材尺寸小於三尺三,尤其是棺材,老了人要從堂屋抬出!是為了進去方便,所以尺寸才卡死。

還有蓋房子過去都是瓦屋面,人字梁,椽子不能逢中釘在門口,窗戶中間,這叫搗口裡,搗眼裡,不吉利!製做安裝木樑必須前大後小,前公後母,也就想說,大梁樹根要安置前牆,樹頭要朝後牆,榫頭向後牆,榫眼向前牆。意思有點不雅,純屬愚昧無知,我不在解釋!

總之有實用的一面,有迷信封建的一面,現己失去意義,但作為工程師,建房屋一定要了解民俗,懂住宅風水,不然會有麻煩,也做不好工程!(建業集團項目部王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