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戰國史:情感表達上可與《出師表》相媲美的《報燕惠王書》

蘇軾雲:“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嶽少保亦書:“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上先生文辭、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

品讀戰國史:情感表達上可與《出師表》相媲美的《報燕惠王書》

出師表

太史公說:“從齊的蒯通和主父偃讀樂毅的《報燕惠王書》開始,沒有不受感動而哭泣的。” 諸葛亮對樂毅也是極為推崇,且深受其影響。他躬耕於南陽時,曾自比為管仲、樂毅。諸葛亮的《出師表》和《報燕惠王書》都是表達忠臣謀國的赤子之心。《出師表》連稱先帝十三次,與《報燕惠王書》稱先王十五次,都是情意真切、令人動容。

樂毅,字永霸,戰國時的軍事家。樂毅是趙國子民,文武雙全。在趙武靈王時期,被趙國任用為官。後來趙武靈王去世,趙國發生內鬥,投奔魏國。樂毅投奔魏國之後,沒過多久,奉命出使燕國,這一次的出使,成為樂毅一生的轉折點。樂毅出使燕國後,遇到了一代明主燕昭王。燕昭王十分欣賞樂毅的才華,而樂毅也十分敬重燕昭王禮賢下士的風度。兩個人互相欣賞。在這種情況下,樂毅果斷的放棄了魏國的豐厚待遇,留在了魏國,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的願望。

樂毅沒有辜負燕昭王的期望,在燕國屢建奇功。燕昭王去世後,其子燕惠王繼位。當時被燕國打敗的齊國,啟用了非常有軍事才幹的田單。為了除掉這個對齊國造成莫大厲害的樂毅,田單散佈謠言,說:“樂毅想成為王。”燕惠王本來就不太信任樂毅,聽了謠言之後,燕惠王立刻下令解除了樂毅的兵權。樂毅知道燕惠王可能要對自己不利,於是趕緊跑到了趙國。樂毅的軍權喪失後,接替樂毅的名叫騎劫。而騎劫一改之前樂毅的作戰方式,猛烈地攻打齊國的呂苣、即墨二城。殘暴的攻城政策,激怒了當時齊國軍民的奮力反抗,燕軍大敗,並且之前樂毅的戰爭勝果也全部拱手讓人。燕軍慘敗後,燕惠王后悔換掉樂毅,又害怕趙國利用樂毅攻打燕國,連忙寫信給樂毅(要不說,燕惠王跟他的父親燕昭王差遠了。)。信中,燕惠王雖然承認自己的糊塗,但是卻有指責樂毅對不起先王的知遇之恩。樂毅回信駁斥了燕惠王對自己的誤解,並表達了自己的對燕昭王的一片忠心,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報燕惠王書》。

諸葛亮寫的《出師表》連稱先帝13次,而《報燕惠王書》則稱先王15次,其感情之深,令人動容。樂毅雖然受到不公,但是並沒有因為個人恩怨說趙伐燕,以報私仇 ,而是常常往來兩國之間,使兩國保持良好的關係。 這種大度與忠心,也在歷史上傳為一則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