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書法和美女的問題?

風雅書法

喜歡書法的人喜歡美女很正常,但是喜歡美女的未必喜歡書法,所以二者之間基本沒有什麼關係。但是有一點,學習書法的女人總讓人覺得是美的。最起碼也能給人以美好的感覺。

美,不僅僅是外在的姣好面容,更重要的在於自身的涵養。懂得一門藝術是必要的,她會教你如何發現美,欣賞美;書法是一種很好的修心方式,寫字可以養氣,亦能養人。會寫字的女人是幸福的,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品評,懂得欣賞生活,品味人生

當今書壇的美女書法家也是不勝枚舉,而且很多還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南京的孫曉雲、北京的解小青、溫州的朱乒乓、安徽的韋斯琴、上海的周慧君、胡秋萍、胡朝霞、蔡夢霞等等,都是當代書壇的翹楚。

如果你還想再美一點,就去學習書法吧。


你覺得呢?

關注一下啦。


不二齋

這個問題有些模稜兩可,是指好的書法像美女一樣顧盼生姿?亦或是有哪些美女書法家?還是當下一些書家把美女與書法結合的藝術形式?



前兩個問題很好回答,一般的書法愛好者都能說得上來。形容一副書法作品字體妍美,清新脫俗,都明顯帶有描繪女性柔美的寓意。比如說很多人評價趙孟頫的書法妍美有餘,骨力不足。無非就是說趙體多了些女性的陰柔,少了些男性的陽剛。當然,這樣的看法也存在很大爭議,我們暫且不談;

至於說美女書法家,書法史上提到過的就有衛夫人、管道昇、柳如是等諸人。鑑於女性在封建社會地位底下的因素,在“女子無才便是德”思想的影響下,縱使很多女性有著書法方面的天賦或成就,也很容易被世俗觀念所埋沒。

至於當代書壇,在書協副主席孫曉雲引領下,一眾美女書家可謂爭奇鬥豔,各領風騷。當然,當代書壇整體水準已不能跟明清以前甚至是民國時期的書法水準相提並論。不僅僅是幾十年未曾出現大師級書家,整體書法水準以及審美能力的持續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

更有甚者,當今一些書家為博人眼球,大尺度地把美女與書法藝術結合起來,引發了廣泛爭議。一些俗不可耐的所謂書家利用美女譁眾取寵的例子就不說了,我們單單說一下以“亂書”名世的書法名家王冬齡。王冬齡在當代書壇的名頭很響,也可以說成績斐然。現在還是中國美院的博導,主導著一個現代書法研究室。王冬齡以其獨特的藝術思維和大膽的藝術形式來創作書法,頻頻出國表演“亂書”,影響很大,據說贏得了廣泛讚譽。老外不懂書法,看看熱鬧不足為奇,何況王冬齡的書法表演的確很有視覺衝擊效果,至少也算一種不錯的行為藝術表演。



近些年來,王冬齡更是頻頻將書法與美女(甚至是人體)結合,與其說是大膽創新,不如說是走火入魔。書法藝術歷經幾千年傳承與發展,儘管風格各異,審美理念也時有爭議,但是始終保守著最基本的審美法則。如果打著書法的幌子搞所謂的創新和探索,從藝術的角度來看,這種精神無可厚非,但是必須承認,這種新的藝術形式已經與書法沒有什麼關係。譁眾取寵也好,自娛自樂也罷,最好不要玷汙了書法藝術的純潔和本真。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我的回答肯定會有人說“胡說八道”,不過沒關係,我知道,只有深諳藝術創作規律的人才知道女人在藝術創作中的重大作用。一定看清是重大作用。

女人在書法藝術創作中到底又什麼作用?尤其是美女。這要從視覺感官與心手相應之間的聯繫來談。

何為視覺感官?

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大腦是一切感官的中樞。眼睛是視覺,耳朵是聽覺,鼻子是嗅覺,舌頭是味覺,身體各個部位是觸覺。人體的五大感官為人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也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抒發源泉。



視覺感官與書法藝術創作的聯繫

在這裡,視覺的美與醜可以激發你的個人情感。包活︰壓力、喜、怒、憂、悲、恐、驚。你看到的一切,將會傳達給大腦,大腦會通過工作命令你是喜還是憂愁。這很神奇,也有科學道理。就拿美女說吧,她的美貌可以激發男人的荷爾蒙,然後就有了喜歡和遐想。也包括具備情感,如果美女對他也有喜感,那麼二人就會產生吸引磁場,吸引磁場是互相循環的,是生生不息狀態的體現。這時候創作者的內心及個人性情就會爆發出來,沒有了隱藏和束縛,才是靈光的藝術表現。



如果美女不喜歡你了,喜歡了別人,那麼你們的互相吸引磁場就不存在了,隨之產生的就是自有陰陽的磁場,也就是陽中之陰,這種磁場屬於病態磁場,也是人性另一面的表達,即為陰暗面。也是真性情表達。這種作品更傾向於宣洩,凌厲和急速。與正陽正陰磁場的閒情樂觀派是大有不同的。

最上等的人生磁場

最上等的藝術人生磁場就是放下一切,不與人生計較,只求與天同行。這個就是宗教範疇了。這種磁場屬於弱陰弱陽類型。無波動。同樣有益於藝術創作。這類作品的傳神之處在於經歷積累後的沉著表達。仔細研究古代書法大家,他們的經歷與作品是如何融入的。最後的放下是因為無力迴天,更是因為求無爭。



當然這些與所有藝術類別是相通的,因為標題是說書法寫字,所以我就這個話題解釋一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大家可以仔細體會一下。


國風影響力

書法是文字形體美。美女是人體形態美。

每個時代的人對書法美的觀點並不完全一樣,才會有了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對美女的審美標準,漢代崇尚身輕如燕的骨感美女,唐代崇尚雍容健碩的豐腴美女……正所謂質以代興,妍因俗易。


現代美女的形象:精緻的五官,婀娜的身姿,浮凸有致,肥不露膘,瘦不露骨。充滿活力,青春勃發的形態美。與春秋時期風來扶牆,蹙眉捧心的病態美形成鮮明的對比,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對美女的審美標準。

與美女健康活潑的形象剛好相反的是,我們現在的書法。說它奄奄一息,病入膏肓都不為過。它在一條歧路上亂竄。試圖推翻傳統經典,如同勇敢的唐吉可德,手握長矛挑戰風車一般。傳統書法的根有多深?幾千年的累積。豈能輕易突破!


(子衿書孫過庭書譜局部)

我們現在的書法,回到傳統書法中去,尋找到它的根源,才是唯一出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生髮出新的枝葉,使這棵數千年的大樹根繁葉茂,煥發出新的生機。


子衿tjk

書法和美女本沒有什麼關聯。

自古有善於書法的女子。如衛夫人,薛濤,管道昇,柳如是等。數量不多,是否是美女也沒有確切記載。但是才女往往是有內在美,在後世人的想象中也願意相信她們都是美女。

在當前互聯網時代,眼球經濟,粉絲經濟興起,一些人為了引人注目,把美女和書法結合在一起,以美女為噱頭來炒作書法,有的雖然熱鬧一時,最終不過是為了經濟利益,與書法的振興發展並沒有多大好處。還給書法帶來了庸俗化的不良後果。



書法創新當然必要,但不能誤入歧途;書法傳播當然需要,但不能走邪門歪道。


鴻博

書法,我所欲也;美女,亦我所欲也。二者必須得兼。先開個玩笑。

古有“楚王好細腰”句,又有“環肥燕瘦”成語,更有好“小腳”的陋習,這說明不同時代、不同人,其審美是不一樣的。

書法也是如此。太宗獨愛羲之,故王字遍天下。宋人嚮往個性,故棄法而尚意。趙孟頫嚮往魏晉,故元代復古。等等。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故各類美女皆有君子好逑。而書法卻沒有這個運氣,現在網上很多人,凡是自己不喜愛的字,一律冠以醜書棒殺之。

哈哈,扯遠了,回到主題。最喜美女著素衣,焚一柱香,鋪一張紙,拈一管筆,靜坐而書,而在一旁磨墨的是我,豈不快哉?


千年蘭亭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比如繪畫,攝影,建築。畫個醜老太婆誰也不會說美,攝影都會選最美的鏡頭,而不會照一堆垃圾給人看,建築,有古典的、現代化,從造型到色彩,漂亮的建築物人們都去欣賞。電影演員正面人物一般都漂亮帥氣,只有反面人物、小丑才會找難看的,旅遊人們會到景色優美的地方去。人們審美觀沒有多低的,很多人不會畫,不會照,不會建,不會演,但不等於不會欣賞。

書法也一樣。好的書法讓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你寫的烏七八遭,沒人說好,你卻說人不懂,並不厭其煩告訴人這叫個性,這才叫書法,漂亮的叫字不叫書法,這不是太可笑嗎?


清泉如歌1

題目有些世俗?講到美女與書法,眼前現一個畫面:美女揮毫作字,周圍景色幫襯烘托,人字俱佳……書法領域大都為男性佔領,女性較少見,不泛“才女”佔一席之地。一項修養藝術,女性習書法一定程度,調身心增顏值,舉手投足展現高雅藝術之美,心嚮往之。相較而言認知更趨於理性。深度的美非一般女性動刀化妝時裝美服所能比的。


曾經長髮及腰

書法和美女有不解的緣,因為美女才有空閒的時間。醜女嫁的不好,都要拼命工作。哪有麼多的林無敵。
這樣的貨也有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