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殲20沒有下餃子是因為太貴,還是因為殲20的技術還不是很成熟?

被冰封的忢

老規矩,先說結論吧:二者皆有。

殲-20型戰鬥機是我國研製的第一型隱身戰鬥機,也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三種投入現役的第四代隱形戰鬥機之一。無論從設計水平,還是製造技術,無論從航電系統,還是武器配備上,都是我軍的頂尖水平,按照楊總的說法,“基本上就是不計成本”。我們完全可以自豪地宣稱:殲-20的大多數子系統都是世界先進乃至領先水平——無它,作為我國工業文明最美麗的花朵,殲-20承擔著在未來面對強敵之時奪取戰區制空權、掃蕩對方空中戰役機群的艱鉅任務。

殲-20戰鬥機本身技術特點帶來的第一個事實,就是成本極高。根據筆者從事航空工業朋友的說法,殲-20目前的“飛離價格”已經高達“好幾億人民幣”“是殲-10C戰機的幾倍”,極高的製造成本已經決定了它至少在最近幾年時間裡很難大批量採購;帶來的第二個事實,就是製造極為困難。雖然132廠已經針對殲-20戰機開闢了數條脈動生產線,拉開了大批量製造的架勢,但是熟練的技術工人培訓需要時間、大量的配套設備提供乃至擴產需要時間(更不用說殲-20目前使用的部分機載設備還木有定型量產,你說它技術並不成熟倒也沒錯)——如此看來,殲-20戰鬥機從16年底到17年底,僅僅向作戰部隊交付了16架左右就不難解釋了。

當然,隨著技術成熟度的不斷上升,殲-20戰機的產能肯定是要擴增的,至於能不能擴到F-35那種一年100架的逆天產能,還需要進一步觀察(但願能擴這麼多吧)。


以上,歡迎評論區大神指正!


軍武次位面

應該還是技術不成熟。

美國F-22生產187架後停產,原因在於其性能即便到今天也是壓倒性的。F-35則是其本來就有龐大需求,而且通過大量世界分工和國際合作實現資源最優組合,加上F-22的試驗性探索,F-35才能將價格壓低到驚人的程度,即便如此,F-35也要1億美元左右。

對於中國來說,殲20目前不是完全體,因此急忙量產首先是技術不成熟,其次是由於技術不成熟導致的風險還有昂貴的價格。現在肯定沒辦法大規模量產。

未來呢,以中國的軍費,不可能支持如此大規模的投入,這需要謹慎的計算。如果說需求,中國可能是周邊部署F-35最多的國家,空軍對隱身戰鬥機的需求龐大。但是軍費中國不可能與美國保持相同水平,畢竟中國不可能有其他國家協助負擔軍費,這個一組矛盾。

殲20目前的狀態也不適合量產,未來則取決於中國是否會實現地區範圍的整合。否則僅以中國一國國力承擔,殲20的生產數量恐怕依然大不了。


怪蜀黍老囧曾

J-20是世界上唯三的重型五代機,性能非常先進。但是起設計時間較晚,服役時間也在2015年之後,目前來說仍然處於測試期,技術上並不是很成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發動機。J-20擬定未來換裝的WS-15遲遲不能交付,目前只能用AL-31與WS-10系列的14噸級發動機應付。以WS-10的涵道比和推重比,是不可能支持J-20超巡的並且之前央視採訪J-20飛行員時,還提到過:J-20在起飛滑跑時要對操縱桿進行控制。這說明什麼?這說明目前J-20的飛控還處於早期版本。

理想狀態下,戰鬥機的飛控應該是這樣:只要飛行員不變更飛機的姿態,那麼無論加速減速,都不用對操縱駕駛杆進行任何的配平。J-10就是這樣,無論加速減速,飛控計算機都會自動配平,飛行員無需對姿態進行修改。當然了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不過都是非常正常的。

未來的J-20很可能是使用能夠大幅度減阻,增升的二元矢量噴管和WS-15發動機,改裝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二元矢量噴口可以有效減少外阻,並且提高升力不過有一點讓人欣慰:從原型機首飛開始到今天,我們至少沒有聽見說有一架J-20原型機墜毀的消息。

一款戰機裝備後也需要一段時間來解決各種小問題,以及部隊熟悉掌握其正確的使用方式。“從最初裝備F-15,到學會像使用F-15那樣使用F-15而不是把F-15當作F-4使用,我們用了整整10年。”-美軍TOP Gun教官

不排除J-20在部隊測試之後還會對某些細節進行修改的可能性。所以現階段大規模生產只會徒增後期改裝的費用。

另外開闢一條戰鬥機的生產線是要花很多錢的,通常的做法是:評估最終產量,預估完成所有生產工作的最後期限,計算需要的生產線數量(生產線應儘可能的少,並且能在時限要求之前完成生產工作)。


利刃軍事

殲20隱身戰機作為我國研製的第五代戰鬥機,在空軍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面對剛剛宣佈服役的殲20戰機,很多同學都希望殲20能像我們052C 052D 054A 056一樣,下餃子似的大批量生產,但是,事實是我們並沒有看到這樣的局面。


大家其實不用心急,首先,殲20戰機畢竟是剛剛才入役的戰機,部隊需要摸索經驗,編寫飛行大綱,培訓飛行員等,更主要的是部隊把使用中的經驗反饋給研製部門,進行合理的改進。


再者,目前我們的殲20戰機還不是真正的完整版殲20,因為我們為殲20配套的渦扇-15發動機還需要兩三年才能真的投產製造,所以殲20戰機還要等待渦扇-15發動機的投產配套,這樣才能發揮出完美的設計。維持殲20戰機生產線的適當運轉,可以等待渦扇-15的投產。殲20目前已經開始換裝了國產的渦扇-10B太行改進型發動機,也預示著殲20要開始加快建造速度,畢竟中國周邊的戰略環境壓力是空前的強大。

還有我們不得不說的造價,殲20戰機價格根據各方面報道,應該在1億美元左右。五代機都是價格不菲的吞金獸,製造成本依然是一個國家按照財力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淡然longjiangjiaoyou

圖為中國的殲-20戰鬥機

首先,中國的殲-20戰機和最終產量接近2400架的F-35閃電戰鬥機不同,殲-20戰機目前走的是高性能空優戰鬥機的“精品路線”,這也就意味著殲-20不會像F-35習得了初始作戰能力就掛著真正五代機的稱號進入軍中服役,而是將所有該解決的問題全部解決,該擁有的性能全部擁有之後才會投入已經燒的滾燙的鍋中進行批量下餃子,而目前殲-20的核心發動機仍然還需要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投入運用,所以殲-20距離批量餃子來說還有很長的路需要去涉行。

圖為美國F-22戰機的生產線

而精品路線的殲-20戰機的飛離價格起碼在6.2億人民幣左右,這使得殲-20在未來要麼選擇千架級的生產規模來平衡研發價格,要麼和曾經的F-22戰機達到夠用的規模後就關閉殲-20戰機的生產線,從目前的國防支出和未來兩年的國防支出來看還是後者更適合中國空軍。所以殲-20即使在兩年後以完整體的身份現世,中國也會考慮到研發價格的相對平衡而放棄下殲-20戰機的餃子。

圖為中國空軍的殲-7戰鬥機

目前,相比正在更換三代機升級四代機的美國來說,中國空軍目前仍面臨著老殲-7服役的尷尬現實,所以中國未來幾年的空軍預算支出仍然在殲-11,殲-16這樣的三代機和四代機身上,殲-20戰機雖然有兩年內爆出三百架的能力,但是在未來由於更換二代機的重任仍然要由三代機和四代機執行,所以殲-20戰機不僅不會爆數量,相反的還要將生產線的生產速度控制在較低的生產規模,以求未來在二代機更換完畢之後再進行大批量的高速生產,所以也可以說殲-20因為發動機進度被拖延,也可以說因為價格高平衡成本的原因殲-20放棄了下餃子,但究其原因還是殲-20出現的太早,二代機更換的太慢以及精品路線導致了殲-20在未來的生產速度將十分捉急。


兵器次元

殲-20是什麼?未來20年內中國主要重型制空戰鬥機。使命神聖,責任重大。若問它為何沒有批生產,F-22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吧,急匆匆生產了一些187架,就因價格昂貴,而關閉了生產線。現在覺得這點數量明顯不夠,幾次要表示重開,因費用過高不得已做罷,還不只是錢,原因正在於F-22過度追求隱身而犧牲了其它性能,比如超機動。批生產的時候是好,美國感覺好極了,現在經過多年使用,總算咂摸出一點味來,正成為多病多愁之身,常自懶怏怏的打不起精神來,其實吧,改進的空間還是蠻大的,就這樣一朝被關掉,悔之無及。教訓哪!

美國如此,我們不這樣,多少設計當在實裝驗證之後才能懂得哪裡好,哪裡不好,如尋常百姓嘴邊上常掛的一句口頭禪,好不好用了才知道。殲-20小批次列裝之後,對它的技術路線,部隊首先要吃深吃透,咂摸得夠清楚,看看性能是否達到了設計要求,再就是要改進之處在哪裡,以此反饋給製造單位,再進行技術升級和改進,改進之後再就進行驗證飛行使用,如此循環往復,要在使之成為空軍真正需要的戰鬥機。這就是說,生產分幾個批次,開始生產一點先用著,技術真正成熟之後再大批量列裝,最後再集中升次級,使之登峰造極。

咱們不似人家財大氣粗,造了不成再造新的,過緊日子思想向來牢固,一分一文皆人民血汗也,自能記得。

四代機這是一盤很大的棋,需要統籌考慮。這個事思想起來,並不簡單。

起飛夢想,捍衛祖國天空永遠祥和,中國空軍,加油!向你們致敬了,我們的藍天驕子們。


魂舞大漠

目前作為我國技術含量最高的戰鬥機,每一步都要嚴格要求,製造工藝上馬虎不得,目前主要的還是小批量造一批次出來裝備部隊做測試,裝備幾年的時間年對飛機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完善後勤體系,然後再利用成熟的技術進行升級改造,保證能跟上F22的腳步,何況F22裝備十幾年啦(時間上可能有誤),這些年,F22的問題也逐步被發現,解決,後勤體系已經完善,可以經歷戰爭的檢驗,但是殲20才開始裝備部隊,屬於全新的裝備,有些東西我們還不能完全肯定在將來一定的時間內會不會出現什麼問題,要是還有隱藏的問題沒有發現就大規模量產,將來出現問題後的維護,處理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假如這時候剛好出現戰爭,這將是個不好的消息,而且裝備十幾年啦,F22的各個問題開始被發現,解決,現在美國決定重啟F22的生產線,升級F22,製造升級版的F22A,新版F22A跟老款的相比,信息技術,隱身性能,動力,老款的一些問題也將會得到解決,進一步增強F22的戰爭實力,我們也同樣去發覺殲20隱藏的問題,在發現問題中去解決,並同時生產問題解決後的機型,保證這款新裝備能夠隨時迎接戰爭的考驗。


青龍山董事會會長0001

殲20是中航工業研究出來得第五代戰鬥機,殲20是用來接替殲10、殲11等第四代的戰鬥機,第一架殲20於2009年製造完成併成功的試飛,並於2017年正式的服役,那麼為什麼殲20沒有大量的生產呢?小宇認為有以下幾點的原因。

製造速度的原因

由於殲20的製造過程極其複雜以及工作量龐大,又因為國內只有2條生產線,一條生產線一個月最多製造出一架殲20,所以速度是非常的緩慢,一年最多交付24架,這龐大的工程量,不得不讓殲20的數量變得稀有。


暫時派不上用場

由於近代的世界和平,基本上中國不會發生戰爭,所以沒必要先製造這麼多的殲20,所以殲20現在唯一能派上用場得地方只有軍事演練,或者閱兵,所以製造太多的話,暫時還沒有什麼必要,製造多了也就只能放在倉庫裡面積灰。

造價極其昂貴

一臺殲20的造價是五個億,十臺就是五十億,一百臺就是五百億。這昂貴的造價還得加上飛機平時保養的費用,實在是價格不菲。還有再加上剛才上述第二條原因,暫時派不上用場。所以中國目前還沒有大規模的開闊生產線。



技術可能不成熟

儘管殲20從2009年就已經研發出來了,中間的8年經過了大大小小的測試和試飛,目前已經沒有什麼問題了。但在大規模生產的前提下,確實得確保萬無一失。萬一生產了大量以後出現問題,那樣的損失可就大了。

以上代表小宇個人的觀點,歡迎各位讀者繼續補充以及糾錯!


小宇談軍事

這個不是因為太貴,也不是因為技術不成熟,而是沒必要。

殲20作為一款尖端戰鬥機,既然宣佈服役,那就說明肯定技術成熟了,各種測試都通過了,可以交付部隊了。話又說回來,哪裡有完美的武器呢,一種裝備,在基本測試通過後,就可以裝備部隊,裝備部隊後,在部隊訓練期間,再不斷髮現問題,科研部門再不斷改進,所以殲20將來肯定會有衍生型號,比如殲20A,殲20B,殲20C這樣的情況,各有所長,高低搭配,這樣才最全面,最適應實戰需要。畢竟,殲20是一款沒有經過戰爭考驗的戰鬥機,只能通過不斷髮現問題,不斷改進來完善作戰性能,使其儘可能適應戰爭。



作為我國空軍的驕傲,殲20的定位和F22差不多,都是刀刃上的好鋼,是F22的對手,但即便如此,美國的F22也只生產了387架,因為這款戰機的主要作用就是"踹門"和“挖眼睛”,只要能躲過對方得雷達監視,把對方的通信站,指揮部,雷達站等打掉,殲20就可以回家休息了,沒了雷達,敵人就成了瞎子,剩下的事情就可以交給殲10,殲11,蘇30等三代機,反正都能把導彈送到對方家裡去,誰送不是送呢。

我國面臨的國際局勢還是很複雜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的軍艦下餃子,航母一艘接一艘,唯獨殲20沒有下餃子,那只有一種情況,空軍對殲20的需求並不是特別大,所以邊裝備邊研發,夠用就好,如果確實急需殲20,那肯定則下餃子了,殲20再貴,還能有航母個軍艦貴嗎?


毒刺劍客

給你一個權衡利弊的綜合性回答:

一,迫切需要,不惜重金

從軍方角度,是希望殲二十批量裝備部隊的。因為,從南海以及西藏邊境地區空域是迫切需要它形成實質優勢形成威懾。也可與飛豹,殲十等機型形成搭配,提升編隊作戰能力,也可為空中對抗提供代差模擬。

並且,作為國家裝備戰略項目,從國家層面就不惜重金,錢顯然不是問題。

二,實際問題,換裝不易

空軍現存大量殲七等二代戰機,並且蘇27平臺的延續與殲十機型的混搭已經滿足了絕大部分的空軍需要,國土防禦完全可以保障。顯然,殲二十的優勢是形成絕對打擊力量,那麼,是否批量裝備也就成了一筆經濟帳。同時,殲二十的飛行員梯隊建設自原型機試飛開始就已經通過模擬倉開始了,現在形成一定規模也實屬不易。

所以,對於絕對打擊力量的渴望戰勝不了一本賬,還要看現有中國空軍裝備的實際部署情況。一段時間內,還看不到殲二十形成絕對的數量優勢,它擔任的仍然是防區外打擊任務,也就是踹門殺手。

三,平臺技術,隨時升級

從研發思路上來看,殲二十與殲十一樣,平臺化,模塊化,機型隨用隨改,技術隨用隨研發升級。這並不是不成熟,而是研發思路的問題。殲十發展到了c,配套的雷達,火控等系統都完成了技術升級。相信,殲二十也會逐漸增加新技術。

四,發動機問題,是“心病”但不致命

殲二十的發動機其實是可以通過地勤保障切換俄國與國產發動機的,也就是說,戰時是有一定保障的。從實際等到的軍方消息來看,國產發動機的作戰應用效能是可以滿足軍方需要的,而空軍保障是有一定基數的俄製發動機儲備。所以,不是制約產量的關鍵因素。

綜述,殲二十的具體作戰需求直接影響裝備數量,現階段殲二十是不會爆發式的生產裝備空軍,形成中隊戰力就已經達到部署需要了。

而相反,縮短代差才是空軍裝備需要的核心需求。su35支援機型的位置可能是空軍現階段謀求的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