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風光一時的哈爾濱老頭包子時間一長就不行了?

哈爾濱捅

作為地道的哈爾濱吃貨,不可能不知道老頭包子, 應該說是“沈老頭包子”,原來紅火的時候可以說是滿大街都是,一度風靡冰城,但這幾年已經很少看到“沈老頭包子”的門店,也很少看到像尚志衚衕那樣的面積比較大的門店了。 其實,包子作為一種快餐,從製作成本到創新品種等方面都是一種易於推廣、利潤空間大的中式快餐。為什麼時間一長就不行了?走下坡路是事實但也不能說就徹底不行了,只是想打個翻身仗有點難?


首先,“沈老頭包子”是連鎖加盟經營模式,現在加盟的門檻並不高(據說是五萬元左右),對加盟店的管理不到位,包子的質量有問題,應該是“沈老頭”品牌應該反思的問題。2006到2008年左右,筆者就有體會,不同的門店的包子質量不統一,有的門店其他菜品或者粥品很好,有的就很糙,服務的差異就更加明顯,這樣的管理只能使品牌受損。

其次,餐飲是一個需要始終創新的行業,當時激情創新,後續沒有研發創新支撐是肯定不行的,尤其是做連鎖餐飲。“沈老頭包子”原來的餡料還是可以的,雖然稍稍膩了一點,但是味道香啊,還是不錯的早餐選擇,但後來不知道是因為加盟店太多,還是因為餡料的原料選配、拌制,還是儲運發生了問題,質量有所下降,而且很多新興的早餐店、早餐亭不斷湧現,品牌競爭激烈,現在早餐都可以喜家德水餃那麼豪了,還何況固步自封的包子?就說包子,南京小籠灌湯包的小店滿街都是,全都是家族店,現包現賣,味道適口,新鮮出籠,便宜實惠,當然就衝擊了老頭包子的市場。

最後,就我對哈爾濱人的瞭解來說,除去不吃早餐一族,一般哈爾濱人每天早上起來吃包子的並不多,這裡面還有一個飲食習慣的問題,如果放在上海,包子就是一個很常規的選項了。


東北網

哈爾濱老頭包子和牛包鋪都是哈爾濱很有名的以經營包子為主的餐飲店,老頭包子創立於2000年左右,牛包鋪創立於2013年。老頭包子目前感覺店鋪確實不如以前多了,牛包鋪在小區內還是很常見的。

任何一家企業的經營都是有起有落的。記得在哈爾濱上大學那會兒,學校後門旁邊就有一家老頭包子鋪,記得當時牛內包子是一塊五一個,對於學生來說算不上便宜,但是包子皮薄餡大,吃上一口,滿嘴流油,寢室幾個兄弟基本上每週六早晨都跑去吃上一頓,捨不得多吃,每人三個,算得上記憶裡比較深的大餐了。畢業那年,那家老頭包子還在開著,但是換了老闆,感覺肉餡變少了,吃起來也不那麼香了,不知道是物價上漲了還是配料變化了。參加工作後,周邊小區裡或者單位附近就很少看到老頭包子了。

在哈爾濱第一次接觸牛包鋪是在2015年,記得當時在單位加班過了午餐的時間,出了單位就看到左手邊有一家棕色牌匾的店面,看上去很大氣,帶著對“牛包鋪”名字的好奇,進去一看裡面環境也很不錯,隨手點了兩個山東包子一碗小米粥,感覺真不錯,大塊的豬肉,綿軟的米粥,從此以後經常去吃包子。漸漸發現家裡小區門口,路過的馬路邊上都能看到牛包鋪的影子。

有的人說現在老頭包子和牛包鋪都不如以前了,我想需要具體看哪個店面,這兩家餐飲機構都是以加盟店的方式運營,店面之間的食材質量和服務態度肯定會有差異。連鎖加盟的方式管理很重要,只有管理跟上了,市場口碑才能打出去。


生活報

我也提這個問題了。個人覺得,起初,都不錯。鍋爐廠天橋下的牛包鋪,開始每天十點關門,賣完了。現在下午兩點都開門,為什麼,賣不完了。原因,個人認為,現在,很多店面,包給了農村人,很多都這樣,開始還是本地人經營,說實話,接手後,經營理念,衛生,口味大不如前。雖然價錢不變,但是店裡明顯髒了很多,沒人收拾,已經不放心吃了。再有,口味,山東包子,原來的三元一個,油汪汪,現在,乾巴巴,不行了。不是瞧不起,許多農村人接手後,太差了,我反正鍋爐廠,安埠街那兩家都不去了,都讓農村人接手了,不行。


哈爾濱捅

包子上的褶少了,肉裡的蔥多了,價錢從定位時就高,再加上鹹菜和粥也是價格不低的原故吧,影響了大家對老頭包子失去了興趣,再加上現在什麼九龍包子、東坡包子等一系列競爭對手的出現,使得老頭包子逐漸強勢轉為弱勢。我覺得老頭包子的味道還是很好的,目前缺得應該是經營模式和市場宣傳,只要重新按照做企業、服務一流的標準來做起,老頭包子還會重新崛起。


伊春美食美客

作為一個南方人,從來沒聽說過哈爾濱老頭包子,當然更不知道是什麼樣子,什麼味道,不過任何事物存在有存在的道理,消亡也必然有消亡的原因,這個老頭包子在所謂的風光一時後消失一定也有非常嚴重的問題存在。

首先是包子的口味,如果包子真的好吃,確實符合大眾的口味,那一定是會經久不衰的。比如非常著名的上海弄堂裡的阿大蔥油餅,已經做了32年,至今每天早上六點開市前就有人趕來排隊,甚至從好幾公里外的徐家彙趕來,要知道這個店在黃浦區,打車就要半個小時。




為什麼32年依然如此火爆,至少說明了一點,燒餅的口味一定是不容置疑的好。好的東西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其次,老頭包子這麼快就走上了下坡路,應該和企業營銷也有一定的關係。俗話說,好酒不怕巷子深,但是現在社會,不吆喝,吆喝的方法不對,再好的酒恐怕也無人問津,包子自然也是這個理。老頭包子剛開始為什麼風光一時,我不太清楚,但是既然曾經風光一時,那就證明他曾經的口味以及營銷策略是成功的,之所以後來風光不再,也許口味有了變化,質量有所下降,或者說沒有迎合消費者需求;也許是營銷出了問題,需要改變策略。相信如果這些都做到了,一定會重新風光起來,說不定還能紅遍大江南北。


W我我我我

我2003年搬來哈爾濱第一次接觸到老頭包子,當時覺得很好吃,作為午餐價格也是身為小學生的我可以接受的。

十幾年來經常會選擇老頭包子作為早餐,直到上個月我在南新二十道街附近的一個老頭包子鋪點了三個包子端上桌咬一口,他媽的居然冒出來一股臭氣,我就知道我再也不可能去了。


天憶灬

老頭包子風光不在,應該是其盲目走連鎖擴張路線造成的。一家店起初發展幾個連鎖店,或許能保證質量,但幾十家上百家恐怕就沒法保證了。記得第一次吃老頭包子的時候,包子夠大、餡足、店面也乾淨,可幾年後你再去,發現一切都變了,不但味道變了,店鋪髒了,服務態度也差了。作為一家連鎖店,沒有統一的管理,缺乏標準,一味擴張,沒落也就必然了。

對於哈爾濱來說,當前比較出名的是張包鋪和牛包鋪,但願他們能走的遠一些。


都市邊緣241

我不瞭解哈爾濱老頭包子,也不道啥味道,哈爾濱老頭包子時間一長就不行了,啥原原因,應該找原因,本人覺得包子質量不過關,吃的東西,有不像衣服,今年穿上明年不流行,在不穿了,那吃的每天吃三頓,這三頓你要天天變花樣,今天吃油條,明天可以吃包子,包子沒人吃,這說明有問題,

吃的東西不論你做什麼麵食,小吃,把一樣做精就行了,比如我們那個地方,有個清真釀皮,做30年釀皮,老子把手藝教給兒子,現在孫子在做,天天人滿為患,哈爾濱包子要恢復往日輝煌,必須改變經營模式 ,分析原因,如果你做好了,還怕沒人吃。


手機用戶59456856804

老頭包子一百家店一百個味道,這樣的店還怎麼叫鏈鎖?就跟現在的三八飯店一樣,滿大街都是沒有一家是正宗的,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企業的創始人經營者不具備擴張企業的能力,做小店順風順水如履平地,生意火爆異常,等做連鎖搞加盟卻越做越爛,這一定是管理者自己能力欠缺造成的,另外就是缺乏主動學習的意願,更不上時代的發展,還是以小店思維經營鏈鎖企業,這樣必然失敗。


靠譜駕考

經營理念發生鉅變,針對的客戶群變了。以其經營內容過去針對一般居民大眾路線,後來生意火了就膨脹了。近幾年開始走精品路線,模仿廣東早茶,針對的客戶群也是潘石屹王健林馬雲。立家之本全部丟棄,過去的免費鹹菜餐巾紙早沒了,所有產品幾個翻了幾番,鑽錢眼裡了。其建立之初就是我家鄰居,目前總部還在這兒,我幾十年看到他的興衰,應該是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