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豪砸500億造芯片 這事兒能成嗎?

作為國內網紅企業家之一,董明珠每次在接受採訪或者公開演講時都會“語出驚人”,敢說敢做,毫不避諱。因此,董明珠也經常登上熱搜榜以及各大媒體的頭條。近日,董明珠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宣佈格力要造芯片,並表示即便是花500億元也要造出來。

董明珠對於格力的貢獻有目共睹,幫助格力進一步建立了市場優勢,並且在營收和利潤上不斷創造佳績。同時,董明珠經常說要給員工漲薪、提供宿舍以及解決員工子女上學問題,有著一個非常好的人設。不過,近兩年,董明珠開始“不安分”起來,先是要做手機,接著又聯合王健林等人投入大筆資金造車,現在又要研發芯片。而就在董明珠的野心不斷擴張的同時,手機汽車業務卻都沒有按照預期的樣子發展。

三年時間 格力手機依舊是小打小鬧

“我是不可能錯的”,董明珠日前在接受吳曉波採訪時表示。而對格力手機,她認為自己做的很開心,因為格力自己生產,規模小,能銷售掉就可以了。不過,現實中的表現卻與董明珠的表述有著很大的差距。

格力做手機的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手機是未來智能家居物聯網的核心終端,有利於格力建造屬於自己的一個家居閉環。另一方面,手機確實也是當下硬件市場中最為火爆的品類,未來的潛力也更大,否則也不可能有接二連三的品牌入局。並且,當初董明珠和雷軍立下了10億賭約,考慮到雷軍創辦的小米就是手機品牌,或許也會有點正面對抗的意思。

董小姐豪砸500億造芯片 這事兒能成嗎?

格力官方商城手機銷量數據

2015年3月,董明珠宣佈格力手機已經做出來並在使用。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裡,格力又推出了兩款機型,但都是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從格力商城官網可以看出,所有手機加起來的銷量也不到12萬臺,相比較主流品牌商上億上千萬臺的銷量,可以說是毫無競爭力。並且,最新款的格力色界手機用的還是兩年前的處理器,價格卻是當前市場旗艦機的水準,真是讓人搞不懂格力的營銷策略。

有意思的是,市場上不止一次傳出格力要求員工使用自家手機,並且用手機替代貨款等。日前,據快科技報道稱,湖北全省格力安裝維修服務人員均需配備格力手機,才可登陸格力的售後App。根據曝光的文件圖片可以看出,要求購買使用格力手機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為了提高客戶服務工作效率。通知稱,維修員工需要購買格力二代色界手機,一臺3200元, 兩年返利50%:2019年返800元,2020年返800元。

董小姐豪砸500億造芯片 這事兒能成嗎?

一款產品好不好,銷量是最好的體現。三年時間,格力做手機可以說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完全沒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在市場上幾乎也是沒有任何聲音,還不如一些“山寨品牌”,只能算是小打小鬧,自娛自樂。但是,手機業務上的不成功並沒能阻擋董明珠進一步拓展的信念,下一步邁得更大,直接進入汽車領域。

手機之後 董明珠的造車夢也受阻

2016年11月,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僅在格力電器任職。從財報數據上來看,格力電器2016和2017年的營收表現都不錯,也是對董明珠的肯定。本月底,格力電器將迎來換屆關鍵期,董明珠能否連任成為當下市場上最為關注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也是在2016年,董明珠不甘於當下的狀態,一舉進入汽車領域。只是,不同於當時做手機,這一次董明珠沒有得到公司的支持。據瞭解,當時格力電器投資銀隆新能源方案通過了,但定向募資卻被格力集團回絕了。根據當時的公告,格力電器擬以130億元收購珠海銀隆全部股權,以15.57元/股的價格向珠海銀隆全體股東合計發行約8.35億股進行收購,並以同等價位定增募資96.94億元的配套資金,但是募資資金等相關議案遭股東大會投票反對。

在樂視生死存亡的關頭,賈躍亭曾坦然地稱:“要麼偉大,要麼死亡。”而在收購銀隆失敗之後,董明珠拉來了王健林五億投資自己幹了起來。之後,董明珠又各地奔波總共增資30億元,正式入股珠海銀隆新能源。截止到三月底,董明珠個人的持股份額已達到17.46%,成為珠海銀隆的第二大股東。

董小姐豪砸500億造芯片 這事兒能成嗎?

對於這場收購的艱辛,董明珠曾表示,“曾經有人問我收購失敗你怎麼辦?我說沒有關係,如果收購成功我可能更辛苦,因為我要把它做成千億企業。”

造車不同於做手機,無論是在技術還是在資金成本上都不在一個量級。不過,董明珠的動作卻很快,相繼在多個地方建廠,勢頭兇猛。據悉,2017年以來,銀隆先後在8個城市擴建或新建新能源產業園,投資總額高達700億元。但是,過多的佈局建廠卻並沒有帶來更多的收益,反倒成為了累贅,導致產能過剩。

據北京青年報的報道,位於河北省武安新能源產業園的河北銀隆正在遭遇訂單下降、生產停工,積壓了大量的庫存。與此同時,銀隆在國內其他地區的多個工廠也出現了經營問題。據《證券日報》報道稱,銀隆多地工廠的工人被拖欠工資,很多園區的在建工程也因資金、糾紛等問題,被迫延遲。

對於銀隆目前遇到的困境,有業界人士透露稱,未來銀隆的部分工廠可能會出現轉讓或向乘用車轉型的情況。目前,整個新能源市場,乘用車的發展勢頭較猛,產量和銷量上都在大幅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董明珠的銀隆遇到難題時,格力集團宣佈收購長園集團,兩者在業務上有所重合。不同的是,長園集團在營收和利潤上表現在近年來呈現上升的勢頭,發展更好。對此,董明珠只是回應稱,“最近網上在傳,格力收購長園集團,這與格力電器沒有任何關係。”

董小姐豪砸500億造芯片 這事兒能成嗎?

此前,在多次談及銀隆時,董明珠都表示,新能源是未來的趨勢,目前市場還有巨大的空缺,現在入局是非常好的時期。只是,對於董明珠和銀隆來說,確實抓住了時機,但是能否走得更遠就不得而知了。

500億造芯片 或許是格力最靠譜的跨界

對於一家公司來說,尤其是硬件設備企業,技術專利永遠是最重要的,否則只能受制於人。不過,放眼整個市場,除了華為小米等公司會主動投資研發芯片外,其它廠商幾乎都是依賴國內外採購。而在中興事件後,才有更多的人更多的企業認識到了技術的重要性,紛紛加大投入,打造核心技術。

不過,羅馬不是一日建成,像芯片這種科技含量非常高的東西,不僅僅需要資金上的投入,更需要時間上的積累。或許,幾年的投入才能正式進入量產階段,大規模盈利接著還要等上一段時間。而很多企業一般都等不了,如何更快地創造收益才是它們更看重的。長此以往,便形成了當下的局面,導致眾多的國內企業在成本以及產能上不能很好的控制,一旦核心芯片斷貨,便會導致整個生產鏈受到影響。

在過去的2017年,格力電器交出了一個不錯的財報。數據顯示,格力電器2017年營業收入1500.2億,同比增長36.24%,淨利潤224.02億元,同比增長44.78%。但是,亮眼的財報背後,格力電器2017年度沒有分紅計劃,而上一次沒有分紅計劃還是在2006年度。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格力將重點佈局智能裝備、智能家電、集成電路等產業領域。

不過,投資者並不買單,在格力電器宣佈不分紅後,其市值大跌上百億元。分析認為,格力電器要加大技術投入造芯片,這本沒有錯,也是未來長遠發展的基石。但是,造芯片是需要長期地資金投入,更像是一個無底洞,肯定會對格力的利潤造成影響,並且接下來幾年內都會有不利的影響,自然也就損害了投資人的利益。

與此同時,董明珠還表示格力電器今年的營收目標是2000億元。對於處於血海中的空調行業,格力電器要想一年內增加500億元的營收,可以說是十分困難,加上芯片的資金投入,更是對讓格力未來的投資回報預期不明朗,導致很多投資者第一時間不看好。

此外,對於董明珠來說,一旦決定的事情便會持續做下去,直到成功。這種性格有利於推進企業前進的進程,但是也意味著一旦前行就沒有回頭路。對於格力來說,與其它品牌合作,通過收購的方式,可以加快芯片的研發。但,即便如此,未來也需要投入資金、人力和時間進行試驗和規模量產。

有人、有錢、有技術,能夠承受資本市場的壓力,格力造芯片就已經成功了一大步。而一旦研發成功,對格力將會是革命性的轉折。縱觀這幾年格力的轉型變革,造芯片可以說是最靠譜的了,就看其能否熬得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