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4000相當八十年代多少錢?

手機用戶60959784858

在80年代,工資主要用於吃穿,基本不會有額外的消費開支。現在則不一樣,吃穿住行是最基本的需求,還有花費在裝扮(衣服、化妝、保養等)、娛樂活動、自我學習提升等各項開支。如果要把4000塊換算到80年代,主要還是要拿“吃”的方面做對比。

1、最高相當於80年代2000塊

之前在網上看到很多答主說,現在的4000塊相當於80年代40~400元左右,這樣說有些不具體,接下來金十君找了1985年的一些常見商品價格,對比現在的物價水平,換算出4000元在那時候相當於多少錢,僅供大家參考。

2、80年代幾十塊管飽一家幾口人

當然,純粹把現在的4000塊換算到80年代的貨幣價值來衡量80時代的生活是沒有意義的,畢竟社會面貌發生很大變化。就拿上面這張表來說,現在的4000塊最高都能換13輛自行車,但是那個時候城鎮職工一年的工資才1000出頭,誰都不敢輕易買輛自行車。

再拿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日常飲食來說,很多職工一個月50元工資,每天吃著粗茶淡飯,但是一家其樂融融,80年代的溫飽也是大家所關注的。但在今天,300元即使能買來同樣的飯菜,沒人會認為,一個月只能吃上三頓肉算是正常的生活。

3、生產力的進步帶來財富觀的改變

我們應該更多關注社會變遷帶來財富觀的改變、生活的改善。因為時代在發展、生產力在進步,80年代看似很貴的東西,在現在都極其普遍,可能要花一年工資購買的商品,現在拿出個半個月工資,甚至連半個月都不用。

比如,一臺14寸的日本進口彩電大約要1000元,現在同樣的價格則可以買到32寸的液晶,在那個時候,這樣的家電可以引來鄰居的羨慕,還可以成為光鮮的嫁妝。現在,家電已經變成常見的家庭必需品,不再那麼引人注目。還有手機,以前象徵身份的“大哥大”要好幾萬才買得到,現在一部手機最便宜幾十塊都能買到,變成再普通不過的東西。

可見,當我們討論現在工資4000相當八十年代多少錢,或者現在的1萬相當於20年後的多少使,除了考慮對應購買力的換算外,還應當包括隨經濟發展而不斷膨脹的財富觀。

號稱“金飯碗”銀行業為何不斷湧現離職潮?2018年全國企業退休工資究竟能上調幾何?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工資4000千相當八十年代多少錢?

我給大家詳細分析一下,先比較比較如今與80年代物價變化,看看你這4000元放在當年實際的購買力相當於多少錢!然後結合80年代的工資水平看看你屬於什麼檔次!


第一:先看看購買力情況:比較一下衣食住行以及生活其它方面!

先看看衣服:

這個不同服裝差異肯定是很大的,當時比較流行的就是的確良面料做的衣服,80年代在北京或者上海一套國營商店出品的服裝價格在20元左右,還要布票哦,如今同等質量的衣服至少要500-1000元,當然如果是高檔品牌就沒有底了,我就按照25-50倍計算吧,如今的4000元買衣服相當於當年的80-160元。

再看看食:

當年的大米大約0.16元/市斤,如今的大米我就算2.3元/市斤吧,按照米價計算如今的4000元相當於當年的278元。

當年的豬肉價格波動比較大,大約在1-2.5元/市斤之間,如今的豬肉各地差異也很大,我就按照12元/市斤算吧,按照豬肉價格如今的4000元相當於當年的334-833元之間!

再看看住:

80年代基本上還是福利分房時代,部分城市才開始有商品房,在80年代末的時候北京上海的房屋均價大概在1500-2000之間,我就按照1750算好了,如今這些地方同樣區域房屋均價至少六萬以上,我就按照6萬計算吧,如今的4000元相當於當年的116元。

我們再看看行:


如果是坐公共汽車當年的票價一般在幾分到幾角之間,按照如今同樣差不多的里程現在的價格在數元不等,公共汽車的價格翻了大約10-15倍,如今的4000元相當於當年的267-400元之間。

如果是買汽車當年一輛桑塔納就要24萬,如今8萬就可以搞定,如今的4000元相當於當年的12000元,汽車價格如今是大幅下降的。

我們再看看生活其它方面:

80年代看電影一般只要幾毛錢,如今幾十元,翻了50-100倍,看電影如今的4000元相當於當年的400-800元,其實買書也差不多。

80年代買家庭電器貴的離譜,當年買一個14寸的彩電就要上千元,如今如果買這樣一個彩電200塊都沒有人要,對於家庭電器來說如今的4000元至少相當於當年的20000元!

購買力變化的結論:

與80年代相比如今貶值最厲害的是家電以及汽車,當年這兩樣比現在貴的多,如果衡量這兩個商品如今的4000元相當於當年的12000-20000元,平均算16000元,你已經是個大款了!

衣食住行的其它方面物價都上漲很厲害,衣服漲了25-50倍,如今的4000元相當於當年的80-160元,衣平均算120元,吃的方面按照大米算現在的4000相當於當年的278元,如果買豬肉差不多400-800之間,吃的方面平均價我按照450元計算,住方面如果買房如今的4000元相當於當年的116元,如果你坐公共汽車出行如今的4000相當與當年行的300左右,看電影如今的4000相當於當年的600左右,把這些物價全部平均一下4000大約相當於當年的320元左右。


我們看一下當年工資水平吧:

下表是全國平均工資表,當然這統計的都是企事業單位,大量農民可沒有這個收入!


320元的月薪在80年代是什麼水平呢?至少是平均工資的3倍以上!當然80年代許多職工實際的收入在這個工資表裡是看不出來的,因為當年許多東西並不需要花錢買,大量單位職工是靠工資外福利生活的,但是僅僅就購買力來說如今每月拿4000元工資水平的職工生活水平與當年的職工是差不多的,甚至還要好一點,這是生產力提高之後的結果,如今的問題是貧富差距太大,現在月薪4000是在平均水平以下的。


心安理得君

想想,現在4000塊的工資,在一線城市也就應屆生水平吧,二三線城市也是有點工作經驗了才有這麼高。大學生真的不值錢了,要是換到八十年代,怎麼也能捧個鐵飯碗啊。


表面上這個問題看起來,把4000塊換成同類物品,然後再看看這個物品在八十年代值多少錢,這樣不就好了。但是看下其他人的回答就知道了,這麼多年,人民消費是不斷改變的。這也就意味著,改變的不僅是物價,還有物資。

如果我們簡單地把4000塊錢換算成八十年代的衣食住行,傢俱、家電等等,工資4000在八十年代的價值40-400元不等。很多人都會覺得說,八十年代物價很低,東西不貴很容易滿足幸福指數高,但八十年代和2018年的時代特徵完全是兩種樣子。


八十年代正處在過渡時期,買衣服、糧食還要憑票,有錢都買不到,而且為什麼那時候鐵飯碗值錢,是真的工資高嗎,是福利補貼好啊。放任何時候,福利補貼都有固定工資無法企及的優勢,比如單位分房,節日物資等等。


但你有沒有想過就算物價水平再低,就算福利待遇再好,沒法生產出來的東西,有錢你能買得到?幸福都是對比出來的,能得到別人買不到的東西,就是一種幸福。對比一下八十年代,2018年的物質生活水平真的好得不只是一點點。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應,雖然貧富差距在不斷地拉大,但隨著生產、物流、消費方式的改變,消費水平卻在不斷地變得“平等”的。


不僅衣食住行的樣式在不斷的豐富,就算只有4000塊工資,只要不怕餓死(當然現代社會是餓不死人的),名牌內衣褲、運動鞋、LV包包,以前可能是有錢人的特供商品,現在想買還是能買得到的。

而且商品房市場也在不斷地變得成熟,公寓、洋房、毛坯、精裝、別墅,好吧,工資4000的朋友看看圖紙就好。但至少買車首付分期,門檻是越來越低了。很多家庭背景一般的人,努力工作一兩年,還是可以買得起的(買不起的是車位,而且就算買得起也養不起啊。)放八十年代這是沒法想象的。


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羨慕物資貧乏的八十年代呢?因為在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處處都是起跑線,處處都是財富良機。而對於2018年只有背影沒有背景的人來說,早就輸在起跑線上了。


那時候,只要努力讀到高中,早點來到大城市打拼,咬咬牙買個房,少奮鬥十年?抱歉,這還是保守估計。如果大膽一點,早點去深圳或者海南,下海經商,沒積攢起財富,積攢點人脈也成,怎麼也能沾上點改革紅利的邊。


這麼說雖然有點馬後炮,但是回首八十年代,誰不是掐斷大腿地後悔“要是當初怎麼樣怎麼樣就好了!”韓寒的電影《乘風破浪》不就是這樣一個關於選擇的故事嗎?多少人在電影院暢想,要是我穿越回去,只做三件事:買房,買房,還是買房!

算了算了,洗洗睡吧,明天還要上班呢(淚目)……


小白讀財經

悟空,回答這個經濟類問題之前可以告訴你,你這課題有比較大經濟跨度。首先,八十年代跨度是十年。當然實行改革是從1978年提出,而農村實行土地承包是從1984年分田到戶,確立企業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應該是1983年末,基本進入市場調劑餘缺至計劃經濟雙軌約應該到1990年這段比較強烈(常言說的官倒就出現在這一時期)。那好,1986年工資改革前,一般企業工人仍實行二級工制,幹部27級制。這一段物價上漲,但此前市場黃金平均約40元/克,大米平均0.20元/斤至0.25元/斤。而到了1990年代大米0.50元/斤,黃金90元—100元/克。我1982年至1984年,基本工資40.50元/月+福利補助自行車費補4.50元+頭澡費補助2.50元+漲價補助約5元/月+(約)12元獎金=64.50元/月。1984年普調工資一級漲5.00元/月,固定獎金約18元/月—23元/月,原來64.50元/月+5元/月+18元/月—23元/月=約87.50元/月—92.50元/月。1986年後,實行企業工資改革,我基本工資由45.50元/月,靠行政22級56元/月轉晉企幹13級負66元/月。其它工資數不變87.50元/月—92.50元/月+20.50元/月=約108元/月—113元/月(此時黃金約克/60元)。1988年2月因工作緣故調走至1990年普調後工資,我基本工資大約是97元/月,工資總額已超過150元/月—180元/月以上,但此時黃金價應該已達80元—90元/克了。大米約0.50元/斤。

悟空,長春市是中國比較大的城市,這樣我把我工作基本數字都給你了,得出一些數字很容易,但我可以說,當時與我同齡人工資條件如我的不多,我的個人收入還是比較高的。至此,悟空,我和你說一般測算都用黃金數值去比較,因為即使當下國際金融體系,黃金白銀也仍是國際通用金融金屬,在此,咱作為百姓那黃金和大米做社會是否發展進步的尺度,應該沒錯。黃金雖說百姓只用飾品,而大米是當下人們生存的主食。

我的記憶1977年前,糧食店供應大米價位是0.175元/斤,白麵是0.185元/斤,高粱米、玉米麵0.10元/斤,豆油0.84元/斤,黃金27元/克。那好,當下黃金應該是280元/克,大米2.50元/斤。4000元/月÷280元/克黃金=約14.3克黃金;4000元/月÷2.50元/斤大米=1600斤大米。這個月收入相當於1977年前的正、副省級領導的工資和軍隊正、副軍職首長的工資。我有一位老戰友,其父就是開國少將,後曾任正、副軍職,乃至最後任大區副職,據他說,其父當年工資也就是280元/月。總體看,改革幾十年,社會經濟確實有了巨大的進步。4000元/月在你所在地能體現在哪一檔次生活沒法說,但我給你提供的數字都是我親身經歷的。此時,我還給你提供幾個數據,早年中華煙0.61元/盒,牡丹煙0.51元/盒,茅臺酒8元/瓶,刀魚0.47元/斤,黃花魚0.66元/斤,醬油0.09元/斤(1提嘍)—0.16元/斤(1提嘍),白糖0.84元/斤,蛋糕0.84元/斤,奶糖塊2.80元/斤,動物餅乾0.56元/斤(6兩糧票),爐果、麻圓0.66元/斤(4兩糧票),普通麵包0.13元/個(2兩糧票),奶油麵包0.22元/個(4兩糧票),其它不再累述。

還有,計劃經濟時,工人一般從技校畢業到企業從事工人工作,一般工作至二級工,由於工種不同,技術工人是38元餘/月,輕工業工人36元餘/月,大市保管40.50元/月,力工(裝卸工)44元/月,泥瓦工不知道。幹部派遣制中專畢業25級定位,工資38元/月,大專畢業23級定位,工資49.50元/月,部隊軍官排職23級定位,工資52元/月,大學本科畢業22級定位,工資56元。研究生畢業到企業工作幾乎不可能。


下里巴人153887258

你好,嗨住租房來回答這個問題:

八十年代正處於國家經濟初步發展階段,那個時候即使是工廠的工人,都會被看作鐵飯碗。基本平均工資每個月在幾十塊錢。而現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工資水平與往日相比,相差甚大。


購買力變化

以1985年為例,人均月收入在96塊左右。但是如果把時間線拉回到現在,以上海為例,2018年平均收入在7000塊左右。我們把七千塊等同於九十六塊的話,月入工資四千塊就相當於1985年的55塊。


那麼55塊在1985年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呢?

根據凱迪社區論壇的一位網友的整理,正巧他的月基本工資是53塊,基本上日常開銷當中:看電影0.5元(2人)、核桃1斤0.65元、鎖2把0.4元、髮夾0.3元、短褲一條6.4元。

據稱相比而言,53塊的月工資,在當時那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他的生活是比較舒適的。


但是如果現在月工資4000元,生活在北上廣一線城市的話,房租基本可以去掉其中一半,剩下的一半一定要精打細算,畢竟叫個外賣都要20塊起,否則完全沒辦法支撐一個月的飲食。

可以說現如今的4000元購買力下降了。


生活品類變化

當然,這種變化一方面是購買力的下降,兩一方面,也與現如今生活所需的物件多樣化,細分程度更高了。

在生活習慣已經被建立起的現代年輕人身上,對生活品類的需求也更多。同等條件下,花費更高也是可想而知的。

比如,八十年代普通人對洗髮水沐浴乳的需求並不大,基本簡單的肥皂或許就足夠了。但是換到現在,如果沒有洗髮水和沐浴乳,基本不用出門見人了。這時保障個人衛生最起碼的物品了。


居住方式變化

除此之外,居住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八十年代,基本上單位都會包住。或者直接住在家裡,在外租房的開銷基本是沒有的。

但是現在年輕人走出家鄉,出門去到北上廣等機會更多的城市,是普遍現象。租房也成為生活的必要消費。不過隨著當下國家政策對租房市場的規範,未來年輕人在租房上的選擇也會變多。

租房平臺隨著政策對租房市場的鼓勵與規範產生,以嗨住租房為例,目前在上海已經成為第一大租房平臺,佔據6.5萬套真實房源,房源數量比第二名租房平臺領先2倍。

從千元高性價比房源到萬元豪宅,應有盡有。下載嗨住app,不管是剛畢業的應屆生還是拖家帶口的中年家庭,都可以在嗨住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房源。


嗨住租房

現在的4000元相當於80年代的40元。

我身邊就有一個最真實的例子,在80年代我爺爺已經參加工作了,當時是在國企的製藥廠,一個月工資30多塊錢,30多塊錢在當時算很高的了。在哪個時候燒餅2分錢一個,雞蛋幾分錢一斤,豬肉幾毛錢一斤,而且那個時候不是你有錢就能買東西,必須要票,我記得我爺爺給我講過,他為了買一輛大梁的自行車,攢了半年的工資加上自己的存款才勉強夠買。

那個時候我奶奶在農村家裡生活,帶著我爸和我叔,我爺爺在省內某個地級市工作,每個月我爺爺都會往家裡寄錢,我奶奶說我們家在我們村過的生活是中上的,因為不論是肉還是糖我們家裡沒斷過。

我奶奶給我講過那個時候錢的重要性,那個時候我叔叔結婚,家裡蓋房子錢不夠只能貸款,蓋那種一層的房子蓋了4間,總共花了3000多塊錢。那個時候物價低,但是錢也比較實用,家裡有個電視機能吃上糖就說明這家的家境不錯。在當時40元的工資足夠養活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但是現在4000元,如果在三線四線城市,沒有房貸車貸,有孩子的話勉強夠生活。


笑搞

工資4千相當於8O年代多少錢?這個問題要從幾個方面來說明。8O年代的中年職工工資大約4O元/月。那時大米O.14元/斤,4O元可買大米近3OO斤。而今日上班中年職工工資大約4千元,大米2元2角/斤。4千元可買大米約18OO斤。180O是3OO的6倍。如果從大米的換算得出今日4千相當於8O年代的24O元。但從工業產品來比較如手錶8O年代的手錶也要1DO元,而今日的手錶也就1OO元,因為我上班一年多才買了塊手錶。從工業產品來比較,大部分工業產品還降價了,如汽車,摩托,電腦,手機衣物之類都降價了,工業產品大部分8O年代是質低價高,8O年代我買不到名牌自行車。而花3OO多元買了輛雜牌自行車叫,箭牌,自行車,質量很差,剎車還不是剎剛圈剎不死,第一次我朋友帶著我下坡就剎不住出問題,人車都摔了。車也變了型。那時的工業產品對我的印象大深了。綿綸襪子要3元/雙比今日還貴。從工業產品購買力來比較今日4千也相當於8O年代4千。從房價我們這裡是邊遠鄉村,8O年代房價是4O元/平,一個月工資買一平,而今日是1千元/平,4千可買4平。今日4千相當於8O年代16O元。當然問題是今日城市的房價大高了。如果用城市的房價來房算今日的4千還不如八十年代4O元。


陳早華

工資4000千,實際上是400萬,應該是工資4000元,相當於80年代的多少錢?

其實我們國家的80年代,是改革開放後,變化非常迅猛的年代。

1985年,我們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9.3%,此後的四年這一數據分別為6.5%、7.3%、18.8%和18%。

1986年,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國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271元,平均月工資106元。據統計,1990年全國職工的年均工資為2140元,平均月工資178元。增長了68%。

如果考慮平均工資的話,2016年北京市的平均工資是7706元,青島市的平均工資是4910元。不過這些工資都是非私營單位的平均工資,會比整個平均工資高一些。

而我們全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不到2200元每月。

依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6年全國平均工資數據,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7569元,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2833元。
所以,現在月工資是4000元的話,還趕不上2016年全國的平均工資水平了。



那個年代,我們的社保公積金還沒有建立起來,拿到手的工資都是實的。而現在扣完社保公積金,我們拿到手可能不到3500元。

貨幣比值相當於1:20左右。

也就是說我們月工資4000元,經濟相當於過去90年的平均工資178元左右。

其實這樣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的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購買能力水平不斷提高,生活質量更是不斷改善。

我的過去確實有一點兩點讓我們嚮往的地方,還是我們現今的生活總體好。生在福中要知福,千萬不要不知足。


暖心人社

這個問題單從數字上分析沒有什麼意義,拿那些過來人講,他們的切身體會似乎更能說明問題。

我拿這個問題問了問家中的長輩,他們認真思考討論後得出的結論是:現在的4000元大概相當於八十年代的50元左右。

當時的生活,物質相對匱乏,消費途徑也不多,人和人之間的貧富差距也並不明顯。一個月四、五十塊錢卻可以滿足一大家子的衣食住行。尤其看病、上學、結婚、住房的壓力並不大。唯一奢侈的東西就是電子產品,但那時候電子產品普遍都貴,而且很多家庭買一臺電視機📺都是打算看幾十年的。

如果單單比較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消費水平,似乎並不公平。畢竟社會在發展,有些東西和工資收入水平比較起來是便宜了,但有些東西卻是貴了。還有很多東西是新興的消費,以往並沒有的。比如:買車養車費用、手機費、網費、保險、學生的補習費、外出旅遊的費用……

客觀地講,以前的生活相對簡單,沒有亂七八糟的花費項目,當然,那時候供消費的娛樂場所也很少。

就生活幸福感來講,現在的物質生活確實很豐富,但生活壓力也很大。尤其是教育、醫療、房地產、結婚生子、喪葬等等幾大方面,在生活質量提高的同時,相關費用也水漲船高。

總的來說,社會是在進步的,現在的老人們都承認現在的物質生活要遠比以前的豐富,而且平均壽命也高於以前。但真正的幸福不是僅僅靠金錢多寡來衡量的。


夜雨如書

工資4000元相當於80年代多少錢?這個問題隨便說個數可能會不貼切,必須進行比較比較,4000元的工資與現在的消費來說並不高,就現階段來說只能算中下級別的工資,1萬以上的還是有很多的。




而拿工資的漲幅來說現在的工資與80年代的工資作比較好象是漲了100倍,80年掙4、50元是初級工,7、80元的算是高級工,現在掙4000元的充其量也就是個中級工,高級工那就更多了,說漲了100倍沒有絲毫的誇張。

而物價漲100倍的卻很少,農產品更是少得可憐,中國人一向都是拿豬肉價格與工資作比較,看看你一天能掙幾斤豬肉。


80年代初期的豬肉價格一般都是每斤1元左右,後來才慢慢往上漲,到80年代末才漲到2元左右,而工人的工資當時是60一120元左右,上班一個月最多隻能買到70斤豬肉。

而現在的豬肉價格分了好多個等級,豬排骨每斤24元,前腿肉每斤12元,五花肉6元左右,平均價格在12元左右。4000元的工資,如果都拿去買豬肉可以買到330多斤,(工資高一點的可以買到5、6百斤,甚至上千斤),而330多斤豬肉80年需要400元才可以買得到,那麼顯而易見,傻瓜也知道現在的4000元相當於80年代的400元。


而80年代的400元工資是個什麼概念,這是一個普通的工人夢寐以求的願望啊,各位親們,你們認為呢?歡迎大家一起來互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